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91948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关 键 词】文明/文明因素/国家/社会发展阶段/civilization/elements of civilization/state/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ciety In what environments and on what background was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evolved?What are it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And what is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like?Th

2、ese problems are all of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Therefore,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CASS,hel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Origin and Init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in Beijing from August 1st to 3rd,2001.The attendants discussed mainly theories of civiliza

3、tions origin and related concepts,standards of civilization,and the developmental road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They also inquired into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judge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represented by archaeological remains,how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of archaeology with other d

4、isciplines,how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tudies of civilizations origin,and how to deepen these studies.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这一古老的文明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然而中国文明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和什么样的环境与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兴起和发展又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历程,中国文明同世界上的其他古代文明相比有哪些特点,在世界文明史上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而且对于我们认识人类

5、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历史规律也同样极为重要。 正是由于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的重要性,2000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心旨在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学者、团结国内外从事古代文明研究的众多学者,对上述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研究。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在学术界成为热点,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20年的研究,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阶段等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并逐步加深了对文明和与文明相关的不同层次的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随着这一课题的逐渐深入,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批距今四五千年的对探索文明起源与形成有关键意义的重要

6、遗址,对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区域性文明进程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2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圆满的阶段性成果,这一工程也为目前的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正是为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于2001年8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 会议于8月1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夏商周断代办公室,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外事局等的领导和嘉宾16人;来自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学者12人;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

7、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香港和北京等地文博系统、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的代表110多人。此外,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等新闻机构的记者也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古代文明中心主任李学勤首先致辞,文明中心副主任陈祖武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古代文明中心名誉顾问李铁映为大会发来的贺辞。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黄浩涛也相继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日本学者秋山进午在会上就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古代文明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巍汇报

8、了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今后的工作设想,以及此次大会的议程。 开幕式之后,100多位代表分三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第一个阶段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代表们提交的论文而进行的;第二阶段的自由讨论则有五个议题,即关于文明、国家等概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原、海岱、江汉、长江下游和辽西等地的文明化进程,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模式、道路、动力及其特点,如何从考古材料和如何结合古代文献进行文明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等。 通过热烈讨论和友好交流,代表们深化了认识,会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讨论会还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参加会议的代表多,并来自不同的学科,从而使这次会议成为历年来召

9、开的有关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专题研讨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二是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讨论非常活跃。三是这次研讨会讨论的问题非常广泛,有理论探讨,有个案研究,有回顾,有展望,研讨的内容涉及到了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 在这次会上代表们最关心、讨论得最集中和最深入的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文明起源的理论与相关概念 代表们首先进行热烈讨论的是文明起源的理论问题。如何看待文明起源的相关理论,会上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进行文明起源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理论问题,并且强调要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相反的意见则认为首先要重视考古材料,尤其是新材料,要看理论是否能对这些材

10、料进行解释。但大多数人认为理论和材料二者都很重要,但实践是第一位的,而且这种实践应从中国的实际材料出发。 就理论问题进行的讨论围绕着文明、文明化、文明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含义、形成标志和相互关系等进一步展开。对于文明、文明社会和国家,有人认为前两者是有区别的,特别是使用文明一词会在国际上引起误解,我们所讨论的实际上应是文明社会的形成,而文明社会同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等同的。有人还指出文明和文明化也不一样,只有先产生了文明,然后才会出现文明化,文明化是一个普遍和深入的过程。有人也进一步指出,文明的起源和文明社会的起源也应分开。在会上,很多同志都赞同文明是一个发展过程的观点。 但在诸多

11、概念中,文明与国家是最核心的。有的代表认为这是两个有关系但却不能相互等同的概念,其中文明是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进步;国家则是文明社会的最终形成标志。对这一问题,有代表倾向于将文明起源等同于国家的起源,有的则对此持不同意见。有的外国学者对此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中国学者的看法,认为文明即是指文化,文明不仅不同于国家,而且文明和国家也不是同时出现的,因为文明的起源实际上就是人类的起源。这种观点反映了中外学者对一些基本概念在理解和认识上所存在的差异。 大家对国家等一系列概念也进行了很多探讨,有代表提出国家是一种政治现象,反映了人与人不平等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着

12、相应的物化表现;阶级和等级也不同,等级先于阶级发生,有等级却不一定有阶级。有人还提出,国家是一种制度,不能单纯以城址等的出现来衡量国家的出现。而国家又是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对于会上提出的古国、邦国、早期国家,以及前国家、过渡阶段等不同的概念,大家最后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认清这些不同形式的国家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王权这个概念,有人认为是军权、族权和神权共同形成了王权。 同时加以讨论的还有酋邦及其他相应的概念。有人提出,酋邦是平等社会和国家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社会,它与平等社会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平等的,与国家社会的区别则在于它还没有出现强制的垄断的武力,因而这一个过渡阶段也被有的人称为分层社会或

13、级别社会。但会上有相当多的代表不同意在中国使用酋邦这一概念。 对于概念讨论,会上也同样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态度。一部分学者认为研究文明起源不能光从概念出发,而应该从考古材料出发,从个案研究入手。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从我们对商文明、安阳文明、二里冈文明的认识到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从对文明起源和文明形成的讨论到文明起源多源论的出现,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了从考古材料出发的重要性。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一致,文明和文明起源也就没有了共同的标准,这样我们就不会对文明的起源产生共同的认识。上述各种不同意见和不同的研究态度也许表明,目前我们还不大可能对上述问题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但不同观点的切磋和争

14、论有利于大家进行各自的思考,并可在今后继续加以讨论。 (二)文明的发展道路 世界上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道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也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和国家这样一种模式。但在中国,相当于龙山时期的考古材料发现得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那么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龙山时期在上述发展模式中处于什么阶段?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去判断这个龙山时期?对此,有人认为龙山时期可能是一个向国家过渡的阶段,而且在文明形成过程中也应存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有人还提出可以不先对这一阶段进行定义,而是首先去考察这一阶段

15、的特征。有的代表提出了古国、邦国和王国这样一个发展模式,并认为从仰韶文化到夏,中国的古代社会发展即分别经历了以上三阶段。然而也有代表对古国与邦国的关系等提出了疑问。但大家都不否认龙山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地位。 对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有代表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可能经历了一个由平等的农耕聚落到分化聚落,然后再到都城的过程。有人则从文献的角度提出了三皇、五帝和炎黄文明三个阶段。又有人从文明和文化圈的角度提出中心、次中心等模式。还有代表将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即裴李岗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冈。 对这一问题,有代表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即在古代中国,神权早于王权,在早

16、期社会中神权和王权基本是平等的,但在良渚文化中出现了不同的分离政权,这是中国文明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尧舜禹属于同一个文化,但有各自的政权,内部为世袭制,对外则相互结成联盟;夏商周时期是完成时期,其中夏、商是在两个不同文化内形成的政权,西周则采取了封建制,东周是一个过渡阶段,秦汉则发展成为帝国。 中国各地区的文明形成的道路应是不同的,在这次会上有人就指出,在红山文化中,宗教无处不在,但在黄河流域的其他一些文化中则不然;另外如史前时代的凝聚力,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不相同。这些差异都表明不同地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不同的模式。而在辽西、海岱地区和长江流域,区域性文明曾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三)文明的标准 怎么样衡量文明,文明的标准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引发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的议题。大多数代表都同意文明应当有标准,而且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