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91933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中国古代兵家对将领心理品质的论述,以期对现代军事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启发。关键词五德,五材十过,六术,十守,八征中国古代的军事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军事心理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古代兵家对将领心理品质的认识,作初步的整理研究,以便借鉴和作进一步的探讨。1将领类型论根据将领的才能、品德和个性,古代兵家把将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的观点有如下5种:1.1三类型说淮南子兵略训根据将领能力的高低,将其分为上、中、下3种类型:“上将”,能够得天道、得地利、得人心,且用兵坚定而有气势,是常胜将军;“中将”,不知天道、不知地利,但得人心,有气势,是胜多而败少

2、的将领;“下将”,无坚定主张,性自多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动辄败北。明代末年的兵书投笔肤谈也把将领分成3种类型:“夫将有儒将,有武将,有大将。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大将者,深明天地、兼资文武者也。”1这种划分,不仅根据将领的能力,而且也参考了他们的个性。1.2五类型说明末清初的兵家揭暄把将领分为5种类型:儒将、勇将、敢将、巧将、艺将;并指出:“儒将智,勇将战,敢将胆,巧将制,艺将能。”2就是说,儒将足智多谋,勇将能征善战,敢将胆略过人,巧将长于制造,艺将身兼数技。1.3六类型说将苑将器篇认为“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并据此把将领分成6种类型,并具体分析了各类将领的才

3、能与性格:十夫之将,能够明察是非,发现祸端,为众人所信服,百夫之将,勤劳负责,说话谨慎周密;千夫之将,耿直而有计谋,勇敢善战;万夫之将,外貌威风凛凛,工作热心,体察、关心部属;十万人之将,招贤纳士,严肃谨慎,待人诚恳,讲究信用,宽大待人,善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天下之将,仁爱,讲信用,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以四海为家。1.4八类型说北宋许洞把将领分成两类八种:“其大者,一曰天将,二曰地将,三曰人将,四曰神将;其小者,一曰威将,二曰强将,三曰猛将,四曰良将”。3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这8种将领从军事才能、品德和性格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天将,能审时度势,判断吉凶;能运筹帷幄,进退得当;能神机妙算

4、,灵活用兵,以迷惑敌人,战胜敌人;对于战争的胜负有先见之明,行动有度,静居有方,能安定军心。地将,善于打仗布阵,善察地形;能灵活指挥部队,使其进退自如;善于使部队起死回生,也能使部队安然静处,“动而决胜”。人将,廉洁、节制、无不良嗜好;讲究礼仪,忠于君主,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善于招贤纳士,果敢决断,仁义有度;对士兵宽宏大度,奖惩严明;能明辨是非,使军心稳定;能根据士兵的特点区别对待;在军事指挥上能够待机而动,将计就计,能充分利用有利形势果断进攻。神将,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等条件,能选用优秀人才,3种将领(天将、地将、人将)的品性兼而有之。威将,由于原文缺失,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强将,行军打仗时能

5、借助天时地利,能使用各类人才,能使各类官兵“闻敌而即行,心无疑虑”;能依法治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战之能胜。猛将,指挥自如,行动变化多端,作战出敌不意,即使单枪匹马,亦能“使敌失惧而远遁。”良将,“以威为表,以猛为里;以强居中,兼三将而有之。”31.5九类型说将苑将材篇,根据将领的才能、品德、个性等,把将领分成9种类型,即仁将、义将、礼将、智将、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各类将领的特征如下:仁将,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感化、教导士兵,以礼节规范士兵的行为,关心、体贴、爱护部下;义将,遇事不敷衍躲避,不让私利动摇自己的决心,以战死为荣,不忍辱偷生;礼将,地位高而不骄矜,得胜而不居功自傲,有才能但对部

6、属谦和,性格刚强但能忍辱负重;智将,善用计谋,变化莫测,随机应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信将,行赏公正及时,处罚不分贵贱;步将,身体强健,勇气压倒千人,善于固守阵地,擅长用剑戟撕杀;骑将,善骑善射,进攻时做先锋,撤退时当后卫;猛将,气概横贯全军,蔑视强敌,不屑于打小仗,面临大敌则勇气倍增;大将,见到人才喜出望外,虚心采纳别人意见,性格宽厚而又刚毅,勇猛而又足智多谋。2将领素质论将领应具备什么素质?自孙子兵法以来,众说纷纭,大致说来,主要有如下一些看法:2.1“五德五危”论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

7、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这并不能概括孙武对将领素质的要求。他在九变篇中还写道:“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这是从将领性格方面考虑的,补充了“五德”的不足。“勇”是美德,但“必死”、鲁莽就可能被敌诱杀;“爱人”是美德,但过分爱民则会因掩护民众而导致烦劳;“廉”是美德,但过分廉洁自爱亦会因受不起敌人的侮辱,而失去理智。至于贪生怕死,一触即发的将领,自然是不堪大任的。这样,孙武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2.2“三具”论管子认为,“为兵之数,在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

8、下无敌。”4为此,将领必须“三具”,即要“知形”、“知能”、“知意”:“人之众寡,士之粗精,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5所谓“知形”,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物质力量的“轻重强弱之形”;“知能”,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将领的才能;“知意”,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意图。作为将领必须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闻无极”,“见未形”。2.3“五德”论司马法认为,将领必须具备“仁”、“勇”、“智”、“义”、“信”等条件。“凡民,以仁救,以义战,以智决,以勇斗,以信专,以利动,以功胜。故心中仁,行中义,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6将领的思想要合乎“

9、仁”,行为要合乎“义”,处理事务要靠“智”,制服强敌要靠“勇”,长久地赢得人心要靠“信”。2.4“五慎四德”论吴子兵法把将领的素质概括为“总文武,兼刚柔”,要求将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此思想指导下,作者具体提出“五慎四德”的要求:“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7又说:“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7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将领应具有“治众如治寡”的治军才能,“出门如见敌”的敌情观念,

10、“虽克如始战”的谨慎态度,“法令省而不烦”的治军作风。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掌握士气、利用地形、运用谋略、增强战斗力的能力,具备威严、品德、仁爱、勇敢四个方面的修养。这样的将领才能统率下属,稳定军心,威慑敌军,决断疑难。2.5“三德”论春秋时代的申包胥认为,将领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智、仁、勇”三个条件:“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8因为没有“智”,就不能了解人民的内心,估量不到天下众寡强弱的形势;没有“仁”,就不能和三军将士同甘共苦,得到战士的爱戴;没有“勇”,就不能果断地解决疑难问题,实施战略大计。2.6“知道五德”论战国时的孙膑对将领素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他认为,将领必须

11、“知道”,即必须掌握指导战争全局的规律,具有驾驭战争全局的才能和本领。为此,将领要有丰富的知识“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要有很高的政治威望“内得其民心”;还要洞悉敌情“外知敌之情”,精通战术“阵则知八阵之经”,灵活指挥“见胜而战,弗见而诤”。9他还进一步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义、仁、德、信、智等“五德”,并分析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义者,兵之首”;“仁者,兵之腹”;“德者,兵之手”;“信者,兵之足”;“智者,兵之尾”。92.7“五材十过”论六韬提出,“将有五材十过”,即将领必须具备5种品质,避免10种缺点。“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

12、心。”10“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10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将领应具备的素质。2.8“十二陵”论尉缭子中的十二陵篇,是专门论述将领素质的,“十二陵”即将领应该具备的12种素质:“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这是作者从正面提出12条要求,也是治军打仗的必备条件。作者还从反面论述了将领的12种错误作法:“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

13、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已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在于离贤,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2.9“六术五权”论这是荀子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将领必须懂得和掌握“六术”、“五权”、“三至”、“五无旷”。所谓“六术”,指将领应具备的6项有关治军和作战指挥的能力:“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所谓“五权”,指作为将领,应经常考虑的5个问题:“无欲将而恶废”,即将领应时刻为国家利益着想,不以个人喜恶定取舍;“

14、无急胜而忘败”,作战时不可急于求胜,而忽视草率从事的严重后果;“无威内而轻外”,不要只注意内部建立权威而轻视敌人;“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不要只看到作战有利的一面,而不顾及其有害的另一面;“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凡是考虑军队大事,要深思熟虑,而在奖赏士兵时,不要吝啬财物。所谓“三至”,是指在三种情况下,将领可以不按君主的命令而自由处置军政大事:“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所谓“五无旷”,指优秀将领在使用谋略、从事战争、敬重地方官吏、敬爱士兵、对待敌人等5个方面都要谨慎小心,不可大意。将领如能做到上述各项要求,“是之谓天下之将”,即能成为

15、杰出的将领。112.10“十二能”论三略一书对将领素质作了大量论述,提出“十二能”、“八患”、“四戒”作为将领的标准。“十二能”指将领应具备的12种治军才能:能“清”:清廉无私,能“静”:沉着冷静,能“平”:处事公平,能“整”:严整军纪,能“受谏”:接受批评建议,能“听讼”:明断是非,能“纳人”:善纳人才,能“采言”:善于听下属反映,能“知国俗”:知道敌国风俗,能“图山川”:通晓地理,能“表险阻”:明察地形险阴,能“制军权”:能有效管理军队。“八患”指将领应克服的8种缺点:“拒谏”、“策不从”、“善恶同”、“专己”、“自我”、“信谗”、“贪财”、“内顾”,即要求将领不要拒绝规劝,不要不听良策,不要不分好坏,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自我夸耀,不要听信谗言,不要贪图财物,不要迷恋女色。“四诫”指将领应谨防:“无虑”、“无勇”、“妄动”、“迁怒”。2.11“五行十守”论淮南子兵略训针对将领的素质,提出“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的观点。所谓“三隧”,就是要求将领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四义”就是要求将领做到:“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五行”指将领应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爱中有严,诚中有智,勇中有谋。而“十守”是指要求将领具备的10种心理品质:清白、远虑、坚定、清醒、不贪、不淫、不好辩、不推委、不喜、不怒。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