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比赛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99985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题比赛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说题比赛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说题比赛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说题比赛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说题比赛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题比赛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题比赛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课说题比赛的反思有幸去聆听了在横溪镇中学举行的鄞州区说题比赛,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说题的老师对教材和原题进行了再加工。 一、 教学手段的选择力求简约 教学手段是对教材的一种形式化演绎,是对教材内涵的外在诠释,在教材加工的过程中,选择好的教学手段无异于画龙点睛、雪中送炭,但教学手段的选择并非多多益善,也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时机有序而为。然而当前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特别是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往往是宁“多”而不怕“滥”,使得手段的选择步入一种去“简”就“繁”、趋“害”避“利”的误区。 二、 形式的呈现还原本色 由于课程标准提倡“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因此教材再加工中很多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把教材内容加以外显,于是很多生活场景、报纸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游戏活动等纷纷进入课堂,使得课堂呈现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但在呈现方式上不能过分追求多样化,试想一节课上把这十八般武艺都上演一番,数学课势必被肢解的面目全非,这样留给学生的只能是热闹的形式,而缺乏对数学深刻感悟,这无疑是把学生变成了买椟还珠的“郑人”。数学课就要用数学真正的颜色去浸染学生,用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独特魅力去打动学生,用数学内在美去吸引学生,用数学本质感召并启迪学生,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 习题的使用立足双基 以前的练习主要作用是为了达成双基,

3、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练习中要落实双基,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双基,现行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练习题,每道题也都有着其明确的设计意图,有基础的落实,也有能力的提升。在习题的开发使用中要理解这些问题的真正目的,有针对性选择习题,安排练习活动,既要“双基”保底,又要创新提升,而不能只顾及一个方面,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发习题时求新、求趣、求深度,对原有习题有的改头换面,有的置之不理,另起炉灶,人为地加深了习题的深度和难度,使得双基的落实大打折扣,在那些新、奇、趣的习题面前,只是大多数学生的不知其解伴随着少数学生的一知半解,这样使用习题下没有做到“保底”,上却做到了“封顶”,显然有违练习的宗旨

4、。习题的开发要求新、求趣、求深度,但这种开发应是嫁接在学生“双基”落实的根基上,否则开发出来的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习题的使用与开发要遵循教材的基础体系,兼顾双基与创新的提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参赛教师的文稿和反思 披文入情解其意现代文主观题语句类试题的分析和探讨 秦卓琼现代文主观题中有一类题让学生叫苦不迭:或是茶壶里装饺子,或是不知所云,信笔涂鸦,总之与答案参考若即若离,与满分擦肩而过。这就是主观题大阅读中的语句理解题。 一、考点对接与试题回顾这类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B级。语句是文章的外衣,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5、阅读题中的其他考点如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也与之密切相连。正因为如此,语句理解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一)考查频率:近三年直接考查本考点的试题有2006年第14题,2007年第15题,2008年17题(二)命题形式:1、解释含意丰富的语句这种类型在08年语文试卷中涉及11题,6题考查对一句话的理解,5题考查对两句话的理解。题型示例:(07年全国卷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08年天津卷)、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2、析作者写文中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此类型08年涉及3

6、题。题型示例:(2007年广东卷)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3、 理解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此类型08年涉及3题。(08年北京卷)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从命题形式看,08年以第一种直接解释文中句子的含义为主。二、解题误区与技巧点拨(一)解释含意丰富的语句大多数学生的答题状态就是跟着感觉走,得分都是天意。老师们请看: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误例:(1)大西北满目都是巨大的悲壮,孩

7、子会长大。 (2)南方像玻璃一样经不起摔打,比不上北方。1、解题误区: 表述含糊 浅尝辄止 脱离文本 要点不全2、技巧点拨: 碰到解释句子的含义,我总结的方法是:三看看语境、看手法、看关键词,三联联因果、联情感、联主旨。首先看语境,联系上下文,辨明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答案。还要看句子本身的逻辑关系,有几个层次。然后看句子有没有用修辞手法或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是比喻句就找出本体和相似点,如果是象征就找出象征体的特点,双关则找出表面意和深沉意。凡此种种。如(06四川卷)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

8、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将“瓦”比成底片,相似点就是记录,把握这点后,学生就能轻易地回答“瓦记录了童年生活,引起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在辨明手法的基础上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也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上述的误例,学生把它理解为比喻的基础上却忽略了相似点,也忽略了关键词“经不起摔打”,所以扣住这个形象化的词语,把它抽象为“脆弱”,句子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我们还有注意语句表达的情感以及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某些句子我们还可以联系因果,探寻因果含义。3、解题示例: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07年全国卷)(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相关语段: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

9、这巨大的悲壮,严峻的荒凉,满目皆是这寂寞的生命,和生命催人泪下的顽强进行曲。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解题指津:这句话取答区间在前五段,前五段分别讲述了生活在戈壁的人与物,坚强的生命力。结合语境,然后抓关键词“长大”,根据分号前的语句“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不难理解是心理的成熟,变得坚强。去过大西北,为什么孩子会变得成熟、坚强。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是因为西北环境的恶劣、生命的顽强。答案参考: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二)分析作者写文中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此类题主要考查对语句因果含义的理解。1

10、、解题误区:东抄西摘,概括不全,总结失误。如荆州市二调18题“第六段作者说为什么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大多数考生就直接从文中筛选出“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作答,对原因的挖掘只是浮于表面。2、技巧点拨: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中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理解把握。有时可以将相关段落进行一定的归纳,从整体上把握大的层次。3、解题示例:第六段作者说为什么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08年荆州市二调) 相关段落: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

11、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流逝的古典)解题指津:纵观全文,文章围绕“流逝”展开,而回答本题时如果从本段语境分析则不难看出,问段包括两个层次:古典需要什么,现代人缺失什么。扣准两个方面,然后再筛选文章的关键词,组合成句即可。 答案参考:古典来自于平凡的生

12、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与古人水乳交融(2分)。但在汽车、电脑等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今天,人类已经远离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旅,远离了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2分)。(三)理解语句在文中的作用1、解题误区:浅尝辄止 表述不准 概括不全2、技巧点拨:理解语句作用通常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在结构上:(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渲染烘托气氛、衬托等作用。(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等。在结构

13、方面学生基本都能辨识承上启下、总领全文等作用,但往往遗忘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在内容把握上还是存在和前一类型的题共通的问题。方法技巧与解释剧种含义相同。3、解题示例: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08年北京卷) 解题指津:这句话出现在第三段末尾处,“它来得是那么神速”一句显然是对前文概述碧云寺秋色情况的总结,而“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一句则引出后文作者对秋色的具体描绘以及独特感受,所以从位置和内容上可以推断在结构上的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答案参考:直接触发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命题趋势

14、与试题拓展(一)命题趋势在今后的高考试卷中,对文中重要句子的考查依旧会是一枝独秀,在命题形式上,可能还是以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形式考。但不能忽略在解释含义、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考查形式,如考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或者和手法、主旨结合化身为开放性试题。(二)试题拓展 荆州市二调题第18题的基础可以有如下改编:1、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纪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2、阅读(2)(3)段,根据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河床”,怎样承载了“远古文字”的流淌。第一题将结构把握和语句诠释相结合,第二题将文本和课本、学生自身的阅读体会相结合。四、教学建议与应对策略:

15、1、立足课本,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立足课本、读本,注重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玩味涵咏,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的能力,改变学生单纯的关注情节的浅尝辄止的阅读习惯。2、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在学生迅速准确的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选择比较规范的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解读来训练答题思路和答题的规范性。 特别是大多数考生面临的是心中有话、可怎么也无法表达或者明确表达的现状,教师更要注重不同类型的答题思路、答题规律的探讨。五、说题反思: 一次比赛一次经历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场经历。它会将你从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中唤醒,会让你一次次的面对自己,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一次积淀、一份积累。这次参加说题比赛准备比较匆忙,在演讲比赛结束后才真正静下心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