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9142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药知识指导合理用药宣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病人希望懂得合理用药知识。进行适当的用药指导,在药房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根据每一个病人的需要,理解能力具体进行。 一般知识指导 1.指导病人认识和了解药物,根据病情让病人知道药物名称、主要作用、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措施及特别注意事项,使病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治疗。 2.掌握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药物应使用常用量,在常用量时既能发挥治疗作用,又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无限制增加剂量便会中毒,减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使用的间隔时间是按治疗要求和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而定,一般是每天3次,消除快的每天4-5次,消除慢的每天1次或1

2、周1次,有的长效药物可间隔更长时间,不可盲目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告诫病人严格遵守医嘱或药物说明书控制用量和疗程是很重要的。 3.自我观察用药后的效果与机体反应,将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用量,从而达到最佳药物疗效。 口服给药方法指导 1.一般药物在饭后服,胃动力药、易于被消化酶破坏及妨碍食物吸收的药物,则在两餐之间或餐前服,如马叮啉。 2.胶囊及糖衣片应整片吞服,不能有任何破损,否则可刺激胃肠道或在不适当的酸碱度下被破坏,影响药效。需要减少剂量的药片可锉开(不能粉碎)按量服用。 3.舌下含服药物要放在舌下,不要吞咽或咬破,也不要饮水,以免影响药效,如硝酸甘油。4.口含片放在颊粘膜与牙龈之

3、间,让其慢慢融化,如溶菌酶、草珊瑚含片。 5.乳剂可用水稀释,混悬剂用药前要摇匀。 6.有呕吐时,暂停服药,并报告医护人员。 7.铁剂不能接触牙齿;水剂需用量杯核准剂量;量小的油剂必须用滴管,可先在杯内加入少量的冷开水,以免药液附着在杯上,影响服下的剂量。 含漱给药方法指导 1.药液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破坏药物及损伤组织,如朵贝氏液。 2.注意药液浓度,不得含漱太浓的药液,否则会破坏口腔及咽部正常防御功能。 滴鼻药方法指导 1.滴药前清洁鼻腔,备好卫生纸或手帕。 2.体位:病人颈部充分伸展,可采取头部仰置床边或颈肩部垫枕头。 3.每个病人应用自己的滴药瓶或滴管,以防交叉感染。 4.滴药方法:滴管

4、深入鼻腔约0.8cm,注意不碰到鼻孔,以免引起喷嚏。滴药后保持体位1-2分钟,以便药物吸收。滴眼药方法指导 1.滴药前清洁眼睑及睫毛,每只眼分别准备棉球或手帕。 2.嘱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时头后仰。 3.滴药方法:滴管或滴瓶靠近眼球,不能触及眼睑及睫毛,以免受惊闭眼;轻轻分开上、下眼睑,暴露下结合膜囊,在囊中央滴1-2滴药液,不要滴在角膜上,以免不适或损伤组织。 滴耳药方法指导 1.药液温度应于体温接近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2.滴药方法:取卧位或坐位,患耳朝上,成人将其外耳拉向后下方,药液滴入外耳道。滴药后,维持体位数分钟。 皮肤用药方法指导 药物可在皮肤上涂擦、湿敷、喷雾或离子透入(通过电流使

5、药物透入皮肤)。 1.用药前要清洁皮肤。 2.不可直接用手取药,霜剂用棉签涂擦,油膏剂用压舌板取用。 3.药物颜色可能污染衣服或床单,应嘱咐病人事先做好准备,如更换旧衣服、垫隔巾或塑料布。 4.皮肤破损时要指导病人进行无菌操作。 5.湿敷或加压湿敷:先将消毒毛巾或纱布垫在药液中浸透。拧干后(拧至不滴水为度),平放在治疗部位,必要时,要戴上消毒手套操作。 6.浸泡溶液应教会病人掌握其配制浓度、温度及方法,如醋酸铅、高锰酸钾。 肛门给药方法指导 1.备好卫生纸,必要时备便盆。 2.体位:嘱病人左侧卧位,并张口呼吸,以松弛肛门括约肌。 3.教会病人或家属自行用药的方法:栓剂应在冰箱内保存,操作者戴指

6、套,以保护手指(一般用食指),将栓剂轻轻推至内括约肌上方,如小儿退热栓。开塞露类剪开瓶口要保持光滑,以左手拇、食指分开肛门括约肌暴露肛门,右手持药瓶轻轻插进肛门,缓缓挤入药液,用卫生纸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或保持原位10-30分钟。 煎服中药方法指导 1.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 1)煎药容器;以沙罐或陶罐为宜,不宜用铁锅、铝锅。 2)煎药前浸泡20分钟左右,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 3)煎药用水:宜用洁净冷开水或自来水,用量一般为药物总量的3-5倍(约300-500ml)。 4)煎药火力时间:一般煎沸前火力要强(武火),沸后火力要弱(文火),防止溢罐和烧糊。轻煎剂:如解表药等,火力要强,头

7、煎煮沸15-20分钟,二煎煮沸10-15分钟;中煎剂:如一般的药剂,武火煮沸后,改用中火,头煎煮沸25-30分钟,二煎煮沸20-25分钟;重煎剂:如滋补剂等,火力要弱(文火)。头煎煮沸40-50分钟,二煎煮沸30-40分钟。 5)需先煮、后下、包煎等的特殊药物,要向病人交代其他方法。 6)每剂药煎取成人为200-300ml,小儿减半。 1.服中药的正确方法:汤剂:每日一剂,分2-3次口服;急重病人随煎随服;发汗剂及泻药,交代病人出汗或泻下后即可停服。服药时间:一般药饭后2小时服;滋补药饭前服;发散药及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驱虫剂、攻下剂空腹服。服药温度:一般采取温服;清热药宜偏凉服;温热药和

8、发汗药宜热服。2.服中药应注意:同时服用中西药时,两者服用时间应间隔30分钟,并注意食物与中药的禁忌,以免因配餐不当或中西药之间相互影响而妨碍中药疗效。 家庭用药指导 病人带药回家或自己在市场药店购药,须注意以下事项。 1.药物保管: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妥为保存。如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阴凉或用黑纸遮盖,如维生素C、氨茶碱等,一般置阴凉干燥、小儿不易拿到的地方。生物制品如乙肝疫苗、胎盘球蛋白、胰岛素等,应放在冰箱内保存。不同品种的药不能混放,如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放。 2.药物有变色、混浊、发霉、潮解及失效过期(超过药物标签上的有效期),均不可使用。 3.家庭保健药箱可配

9、备少量常用药,其品种可按家庭成员情况、季节以及供应条件适当增减,以治疗小伤小病。常备药物:外用药:碘酒、酒精、创可贴、金霉素眼膏等。内服药:感冒药,小儿退热灵、SMZ 、去痛片,储存量以3天左右的成人剂量为准。器具类:体温表、消毒的棉签、纱布、胶布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药品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品的不良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量不当引起的反应。以前有病人在使用某些药物时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病人自身的机体,药物本身,给药途径,药物贮藏等都可能有关系。但是出现了不良反应后,病人首先想到是不是

10、医生误诊了,用错药了等,引起一些误会,给病人和医生都造成了麻烦。本文就目前这种状况,浅谈一下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并不是说药品质量有问题或是假冒伪劣药,而是患者在正常服用情况下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这反应一般都有害。所以我们平时可关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些有不良反应的药品,了解其禁忌症。在服用药品的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用并通知医生。作为患者或普通消费者,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记住曾出现过不良反应药品的名称,是治什么病的,自己平时是否也得过这种病,会不会用到这种药?注意药品的名称,比如金钱草冲剂和复方金钱草冲剂并不是同一种药。其次,看清该药会出现哪

11、些不良反应,如果你也用过,是否当时也有类似症状。如果有,下次记得告诉医生。另外,即使看到该药被公布有不良反应也不必恐慌,这并不是说该药质量有问题,绝对不能用,有时可能只是某一批次易出现。但是若要服用,一定要按规定剂量服用,注意有无禁忌症,哪些人或哪些工作需慎用,并严格遵守,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任何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即使是一些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质检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患者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并可能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患者感觉与常见病,多发病表现很相似。所以提醒患者在服药后,特别是服用刚上市的新药后发现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本来没有的症状,要想到是否出现了

12、不良反应,及时向药师或医生报告,以免耽误病情。 药品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很多,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疾病,以及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相互作用等,都对服药后的情况有一定影响,所以不同的人对药品的反应也不一样。很可能在该患者身上无任何不适,而另外患者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也正是药品的不良反应目前很难预测的原因。故对于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如要服药,无论该药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服药前均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包括药名,用法用量,服用方法,药品贮藏等。同时在平时生活中,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机体的免疫力,这对一定程度上预防药品的不良反应也有积极的帮助。酶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的过度使用已导致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株产生。国外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最近又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且出现在我国的台湾,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鲍曼不动杆菌普遍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在革兰阴性非发酵菌中,其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