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 论第 6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8006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 论第 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学概 论第 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学概 论第 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学概 论第 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学概 论第 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 论第 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 论第 6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互动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概念本质及其社会学意义,掌握有关社会互动的各种社会学理论、社会互动的本质特征、一般结构及基本类型。联系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研究的基本内容,对社会结构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做深入的讨论。此外在本章中介绍社会学对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的研究。本章重点难点:1. 社会互动的理论2.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区别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概述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特点(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人在社会中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即发生相互作用。个人的行为引起他人的行为反应,他人的行为、期望又引起个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相互依赖、彼此相关的相互作用行为

2、,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互动。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社会互动:首先,社会互动的主体是个人及群体;其次,社会互动是“相互性”行为;其三,社会互动中行动的目的性或有意识性;其四,社会互动是以信息的传递为前提和基础的;其五,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媒介进行的,所以在两个行动主体之间展开的互动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也可以借助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形式非面对面地展开;其六,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二)社会互动的特点:1、 自主性:社会行动主体有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自身行动选择和支配的权利和自主

3、能力。从对互动对象的选择、确立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他人行为作出何种反应。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独立性。2、强制性:社会行动主体是在其特有的地位、角色和社会环境力量下采取行动的,即受到环境的制约。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被动性、盲目屈从性。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及其形式(一)构成社会互动必须要具备下列几个要素: 1、 行动者。即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2、 需求。3、 环境。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个人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4、情境定义。情境定义是指行动者对周围既定的环境所作的解释。在社会互动中,双方的

4、行动并不完全是依赖对方的行动而产生的应答性反应,而是首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对当时的情况、行动做出解释,赋予行动一定意义用得出一定的情境定义,然后根据自己对行动的情境定义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作出定型反应,而是要看它对当时的情况做出如何的解释,解释不同,行动也就不同。5、手段。手段是指行动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采用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或借助的某种工具。社会互动都是在一定手段下进行的,且手段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社会互动的手段可能是正当的,也可能是不正当的。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取决于行动者对环境的认识、社会规范内化的程度及个体的需求程度等等。6、互动规则。互动规则是指社

5、会互动应遵循的方式、规定和原则,它使互动双方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互动规则可以是社会规范、风俗习惯,也可以是一种心领神会的观念等等。社会互动必须遵循互动规则,而不能随心所欲。只有如此,才能使互动 持续下去,并得以完成。详见教材。 7符号。符号是社会互动中表意的工具。社会互动是一种信息沟通和交流,符号就是信息沟通、交流的媒介。互动双方都要凭藉一定的符号发出信息,接受信息,使行动者能更有效地接受和把握对方的意图,顺利完成社会互动。符号可以是有声的言语,也可以是无声的言语,如书信、便条,还可以是非言语的,如表情、动作、手势、身势等。但无论怎样,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双方都能够理解的求互动双方必须都

6、掌握同样的符号体系,掌握同样的符号编译原则。否则,就会出现互动障碍,一方的意图、想法不能为另一方所理解,或者发生误解,使社会互动无法完成。 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社会互动诸要素的互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使互动行为能够形成一种模式。例释详见教材社会互动的要素,反映了社会互动的性质和内容,而这些要素的不同形态的组合,就使社会互动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下列几种互动形式。(二)社会互动的形式1.按照行动者的组织状况,社会互动可区分为两种形式即组织行动和非组织行动。组织行动是行动者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相互发生的互动方式;非组织行动这是行动者在无组织状态下进行的互动方式。2.按照

7、目标指向,社会互动可区分为三种形式即顺从行为、合作行为和冲突行为。顺从行为是互动一方顺从另一方目标的行动方式;合作行为是互动双方共同达成一定目标的行动方式;冲突行为是互动双方由于目标对立而发生的行动方式。3.按照互动后果,社会互动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即良性行动和不良性行动。良性行动是给社会环境带来积极性后果的行为方式;不良行动是给社会环境带来不良后果的行动方式。4.按照规范遵从情况,社会互动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即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正常行为即遵从社会规范的行动;异常行为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动。5.按照社会接触的内容,社会互动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即直接行动与间接行动。直接行动即互动双方面对面发生的行动方

8、式;间接行动即互动双方非面对面的行动方式,也就是由他人的行动间接影响所引起的行动方式。所谓间接,既包括空间的间隔,也包括时间的间隔。三、社会互动的相倚关系 社会互动的双方是一种依赖关系,但并非完全是对等关系,依据人们进入互动情境时的要求和目的(在此称为“计划”)以及对他人的反应可区分出社会互动的四种相倚关系。1、假相倚。参与互动的双方主要对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而很少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即一方反应不依赖于对方行为。这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双方只是作出了一种对对方有反应的样子,而实际上彼此行为独立,没有真正的相倚关系。假相倚常常发生在社交场合2非对称性相倚。其特征是互动的一方(甲)以另一方(乙)的反应

9、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但是互动对方(乙)主要以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也就是说,行动一方是单纯的依赖行为,而另一方却是有计划的独立行为。这种互动常出现于程序化的工作场合。3、反应性相倚。其特征是在相互指向的行动过程中,互动双方带入情境的计划受到了忽视,而只对对方的当时行为作出反应。4、彼此相倚。其持征是行动者以有力的方式对对方作出反应,并且是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的。也就是有目的地建立依赖关系的双向互动。四、社会互动的功能社会互动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首先对社会来说,社会互动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社会互动使人们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建立各种群体和组织,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社会互动是社会

10、关系的基础,只有通过社会互动,人们才能发生某种社会关系,并使之巩固和发展。而有了社会关系就有了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及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有了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文化关系,各种社会关系总和起来又进而构成了社会。第二,社会互动给社会培养了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人口。第三,社会互动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社会互动,人们不断开拓生存空间,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使社会不断发展。对个人来说,社会互动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认识自我的功能。自己是怎样的,自己往往认识不清,因此需要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所说的“镜中之我”就是这个意思。详见教材。第二,满足需求的功能。社会互动是

11、满足需要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互动人们能使自己满足生理需求,满足安全需求,满足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第三,完善自我的功能。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而自我完善并不是凭自我独处所能达到的,必须和他人发生社会互动才能完成。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与过程一、社会互动的理论许多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都对互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1、符号互动论。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的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指标。只有当互动的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

12、利的进行社会互动。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为:第一,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第四,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五,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2、 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一个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角色理论认为: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互动的双方都遵循一定

13、的角色规范而进行交往,如果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使互动中断,或者改变原来的互动方向。同时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3、 参照群体理论。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以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并将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一个人的参照群体与他在行政上、组织上或地位上所从属的群体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参照群体理论解释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理论被广泛的用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详见教材。4、 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交换之

14、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关系之中。详见教材。 二、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互动过程就是信息沟通的过程。互动的一方作为发信者通过信通向另一方传递某种信息,另一方作为接信者接受对方传递来的信息,并进行理解,作出反应,反馈给发信者,最终完成互动过程。互动过程中最基本的是信息转换即编码和译码。所谓编码,是指发信者将传递的意义信息符号化,编成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表情、动作。所谓译码,就是把符号化的信息还原为意义信息,解释、理解其意义,然后再把自己对信息的反应意见进行编码,通过信通传递回去。社会互动过程能否准确完成主要取决于发信者和接信者。一般情况下,接信者总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理解所接受到的信息,因而

15、有时就无法将信息完全还原为发信者欲传递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互动效果不纯粹在于发信者“说什么”,而关键在于接信者”听什么”、“听到的”,越接近“说出的”,互动效果就越好。三、角色互动过程(一)角色互动的一般过程 角色互动是指个体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相应角色的互动。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角色,都以角色身份出现在他人面前。个人扮演角色就是按照角色要求履行一定行为,而由于特定角色总是相对其他角色而存在,同其他角色发生关系而出现,因此个人扮演角色的过程就是与他人扮演的相对角色发生社会互动的过程。 角色互动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受角色。行动者要想扮演好自己承担的角色,顺利地同他人进行互动,就必须了解和感受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限制与要求,以便从整体上对自己的角色有所把握,了解社会和人们的这种期待,感受自己承担的角色,并按照期待去表现角色,否则就难以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 第二阶段:领悟角色。领悟角色是指行动者对各种社会期待的评价加工和吸收。根据自己的看法去认识、理解对角色的社会期待,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行动办事。对角色的领悟是角色扮演者个人的看法,领悟不同,表现得角色也就不同。 第三阶段:实践角色。实践角色是指人们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