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 8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 8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 8 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会稽(kui)修禊(x) 巳日(s)B峻岭(ln) 激湍(tun)流觞(shn) 觥筹(gung)C娱乐(y) 会晤(w)形骸(hi) 国殇(shn)D虚诞(xin) 酣畅(hn)玄理(xin) 清冽(li)【解析】A项中的“癸”应读u;B项中的“觥”应读gng;D项中的“诞”应读dn,“玄”应读xun。【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流觞曲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趣舍万殊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世殊事异【解析】B项中“晴”应为“清”。【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2、的一组是()A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理)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听妇前致词(说)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应酬进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俯一仰之间,表时间很短)【解析】A项中“修短随化”的“修”应解释为“长”。【答案】A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河曲智叟亡以应。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解析】A项中“悟”通“晤”,面对面;B项中“趣”通“取”,趋向,取向;C项中“亡”通“无”。【答案】D5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
3、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解析】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中的“以”是“介词,表凭借,靠”。中的“以”是“介词,表示原因,因为”;中的“以”是“语气助词,表时间”。【答案】D6比较以下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解析】中的“于”是“介词,在”;中的“于”是“介词,对”;中的“于”是“介
4、词,在”;中的“于”是“介词,到”。【答案】D7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都。今义:盐味太重。B是日也,天朗气清。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C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今义:因果连词。D列坐其次古义:名词,附近。今义:量词或形容词。【解析】D项中“次”的古义是“旁边,水边”。【答案】D8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是()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A当其欣于所遇B亦将有感于斯文C亦自缢于庭树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解析】例句是状语后置句,而D项是被动句。【答案】D阅读文章的前三段,回答911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5、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聚
6、会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化:造化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列:排列【解析】列:一一列举。【答案】D10以下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夫人之相与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C分别为结交;送给。D项分别为成为;表被动。【答案】B11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赠序的
7、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解析】本语段属于书序。【答案】A12根据课文填空。全文分两层意思,第一层叙事
8、写景,第二层议论抒情。第一层中,作者用“_”来写人;用“_,_,_,_”来写兰亭地理位置及景色;用“_,_,_,_”写出兰亭之会的高雅。【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13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答:_【解析】要联系全文分析,把握作者写景、叙事、议论的不同内容。尤其是注意作者对庄子生命观的比较。【答案】从第1自然段中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2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
9、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第1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第3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疡”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14翻译下列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_(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文:_【解析】(1)要注意“所以”的用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定语后置句,要调整语序。(2)要注意长句的特点,要译出“犹”“况”的意义。【答案】
10、(1)向上看广阔无边的天空,俯瞰地上如此繁多的事物,借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极尽视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2)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课外迁移15请翻译下列文中的画线句。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
11、,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注】逆旅:旅馆。大块:指天地。文章:指文采焕发的自然景物。惠连: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1)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译文:_(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译文:_【答案】(1)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2)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参考译文】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
12、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正以幽雅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园宴客先例,罚酒三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20题。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
13、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河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垒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凿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