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5430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社会规范认知教案篇一:幼儿园规范备课要求规范备课要求,提高备课质量一 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性1 备课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教师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2 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专业水平迅速提升3 有利于幼儿的学,好的教学设计能让幼儿学得快,学得扎实,学得轻松,愉快,能让幼儿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二、几类备课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1、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例】手工活动撕贴“柳条”, 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2、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立足实际,谈谈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

2、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例】歌曲小鱼游游目标:(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3、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例】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目标:(1)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4、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例】科学活动这是什么车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汽车的名称及典型特征,了解不同汽车的用途;(2)学习仔细观察与大胆讲述。5、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

3、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例】美术活动小娃娃吃棒棒糖 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例】 体育捉迷藏 目标:“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6、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们在借用别人的教材时,照搬照用,因此往往一个优秀的教案,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7、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本末倒置,觉得该立足实际,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三 规范备课要求(一)备一日活动,关住一日生活中的教学,游戏和生活活动,发挥这些活动互补作用,使一日常生活中成为真正的教育整体。1 一日活动的备课内容上午(

4、1)晨间活动写出活动内容与指导要点【例】晨间活动:玩球 重点指导幼儿练习左右手交替拍球(2)生活活动 包括进餐,午睡,盥洗,如厕等。幼儿行为习惯需要反复要求和长期坚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例】生活活动 知道洗完手后在水池里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净(3)户外自由活动 老师在渗透安全教育的同时,多和幼儿交谈,鼓励,支持和丰富他们的活动。【例】户外活动 滑滑梯目标:知道下滑时与前面的小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滑下后立即站起来走开。(4) 教学活动(5)游戏活动或区角活动下午 (1)生活活动(2)教学或游戏活动(3)户外活动2 备一日活动遵循三原则(1)一日活动安排要做到动静交替,不同领域活

5、动交替,室内外活动交替,全班。小班与个别活动相结合。(2)保证每天2个小时户外活动(其中1小时有组织体育活动,分段进行)(3)保证幼儿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二)备教学活动1 教学名称 要写清楚是哪个领域什么类型活动,教师要合理地,综合地安排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 语言活动家(儿歌)【例】 语言活动小熊阳光(早期阅读)【例】 音乐活动我们的田野(歌曲欣赏)2 教学目标(1)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不要只关注幼儿学有所乐,忽视幼儿有效发展,兼顾学习兴趣和学习价值。首先,研究幼儿已有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本班幼儿原有知识经验;本班

6、幼儿原有生活经验;本班幼儿原有学习兴趣。其次,目标表达要明确,具体,可检测。活动目标表达原则上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情景,行为结果和行为标准五个要素A 行为主体 指谁来完成预期行为(重点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教育目标: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 如:“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 “培养幼儿能力(习惯)行为发展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 如:“能够 ”“学会 ”“懂得 ”注意:可以是“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幼儿行为发展目标”,但不能交叉制定教学目标。但最好是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相适宜的

7、教育策略与手段。【例】阅读区活动 目标:培养幼儿一页一页翻图书的习惯目标:学习一页一页翻图书的方法B 行为本身 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通常以行为动词来描述介绍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操作性动词,如“说出”、“比较”、“指认”等完成行为的有关条件,如用语言表达、还是用绘画、泥塑等方式表达行为表现标准,即对学习结果的叙述(一般用“能够”“会”等表述学习的结果,而不用“学习”)【例】数学活动 数豆豆目标:尝试进行数量间比较,能说出最多,最少,一样多。C 行为情景 指表现行为的有关情景或者条件【例】语言活动有趣的汉字目标:从感知汉字语言符号结构变化中产生对汉字的兴趣(什么是行为情景?

8、)D 行为结果 指行为产生的结果【例】科学活动分豆豆目标:探索筛孔与混合物两者大小关系,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物品。(什么是行为结果?)E 行为标准 指用来评价学习结果的标准,有时,结果即标准【例】 绘画活动气球目标:能用三种以上颜色涂色讨论:(1)结构游戏搭积木 目标: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2)生活活动盥洗 目标: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3 教学准备 包括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具,学具,课件等4 教学过程:关键部分,教学设计的核心(1)写清楚每一个教学步骤(2)要注意每个教学步骤的有效性,教学的每个步骤及采取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尽量减少与目标,内容无关的东西,突出教学重点(3)根据幼儿

9、兴趣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给与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学习性,能动性。其一 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三)备游戏活动1名称:要写清楚什么类型游戏2目标:明确,具体,适宜(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符合)3 准备:包括游戏材料和游戏活动场地(1)材料投放数量充足,避免幼儿在游戏中等待时间过长,发生意外。(2)能利用生活中自然,废旧,半成品等环保材料开展活动。(3)

10、为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玩具材料(4)场地安排合理,便于幼儿安全和活动。4知道与观察重点篇二:认知教案1自闭症康复训练-视觉注意(注视静物)短期目标训练方案学科:认知康复训练视觉注意注视静物训练对象:沈程宇 性别:男 班级:一年级课时安排:1执教时间:20XX年9月15日训练目标:1. 学生的目光能被鲜艳的物品吸引,对视觉刺激有反应,具备眼神接触能力;2. 学生能注视眼前的彩色积木,时间尽量保持在5秒左右。训练材料:彩色积木若干、强化物。先备条件:学生无视力障碍。训练注意点:刺激物的颜色要鲜艳,确保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训练策略:1. 听觉及动作提示:叫学生的名字,同时说“看这里”。2. 渐进式时间

11、延迟:以秒数1秒、2秒的方式观察学生是否有反应。3. 强化物:如果学生与刺激物有视觉接触,立即给予强化物。(对能力稍好的学生尽量运用社会性强化:如:鼓掌、口头表扬等)训练过程:1. 在桌面上将彩色积木搭建成小房子,放置于学生正前方,并说:“XXX,看这里!”以时间延迟方式,如1秒、2秒至5秒延迟2次,观察学生是否有反应。2. 如果学生有反应,并与搭建的积木有眼神接触,应立即给予强化物;如果没有反应,须重复动作和语言诱发学生关注积木。3. 在学生与刺激物积木有眼神接触后,逐渐减少语言的提示,有原来的“XXX,看这里!”简化为“XXX,看!”训练延伸:学生能逐渐学会注视黑板上的字、教室里的图片甚至

12、是教师、同学和家长的眼睛。材料拓展:训练室配备的球类、建构积木类、拼图类、彩页图书类、迷你琴等等。训练后期,也可以扩充到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照片、课本等,在材料体积的选择上,随着训练次数的递增,可以灵活调节训练材料体积的大小以及颜色的明暗度来增加训练难度。游戏辅助:理乱毛线团游戏;贴五官游戏;分豆子游戏等。评价要点:换用其它学生感兴趣的刺激物,观察学生是否会产生眼神接触并持续一定时间。备注:学生不具备注视能力,无目光接触记0分;学生能在提示和辅助下与目标物有短暂的眼神接触记1分;学生能主动与目标物有若干秒的眼神接触记2分;学生能主动的与目标物接触并能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记3分。教学反思:学生注意力

13、较为涣散,需要持续训练篇三:第三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教案第一节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功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领会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 教学重点: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教学难点: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教学过程: 感觉和知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带有主观性。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三、

14、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1)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2)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关系知觉)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定义2、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2)适应:连续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受性钝化和锐化。(3)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的现象。(4)感受性与训练(敏感化):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成为对象,其他成为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