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5350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配套资料K12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2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

2、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3、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

4、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

5、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4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素质。(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青

6、少年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微专题11主观题审题方法揭秘高考政治主观题要精准答题,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技能,还需要良好的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离不开科学的审题、缜密的思考。审题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看准已知条件,把握未知条件,判断知识范围,明确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审题要做到“三审”,即:一审“范围”,二审“角度”,三审“内容”。一、要审设问的知识范围,即明确试题所属知识模块,看它属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哪一模块。一般说来,审清问题所属知识范围难度不大

7、,我们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在审析时要注意:不同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定是不一样的。1有的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具体,直截了当地指明了试题所属知识板块。例如: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等。2有的设问范围是隐性的,需要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及其背景材料作出判断。如2017年全国卷第38题,“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结合设问与背景材料,才能确定它是属于经济生活模块。3有的设问范围可能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如2017年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

8、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答题时不能超出“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这个范围的限定。二、要审设问的角度,即审设问的指向。政治主观题的审题,就跟语文的作文审题一样,必须吃透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指向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1设问的基本类型(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角度不同回答就不同: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是什么”主要从“现象”“道理”“依

9、据”“问题”等角度入手。如2017年全国卷39题“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为什么”则从“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角度去回答。如2017年全国卷第40题第 (1)问,“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如何做”应该从“措施”“对策”“启示”“解决”“处理”等角度解答。如2017年全国卷38题第(2)问,“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2有些问题并不单纯指向某种设问类型,而是泛指。如:结合材料,请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或

10、“说明”等,此类设问要根据材料要求,分别从“三个设问角度”去思考,综合组织答案。近几年福建高考出现“评析”性设问,此类设问则要求我们从材料的“行为、观点”的“是非、利弊、得失、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等方面去审题、分析,但实际上也是“三个设问类型”的综合灵活运用。如2010年福建高考39题第(2)问,请你对“民本思想”这一观点加以评析;2011年福建高考39题第(2)问,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审设问,要分析问题属于哪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答题要求是什么?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是什么,做到怎么问怎么答,才能少犯错误,精准答题。三、要审设问内容,包括内容

11、的主体、客体、手段和过程。1要审设问(或材料)主体。设问的主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如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党、政协、公民(群众)、各类组织(国内外)等。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同一范围、同一角度、同一对象,主体限定不同,答案组织就不一样。如2017年全国卷38题第(2)问,“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设问的主体有两个,“政府”和“种植户”,应对措施也不一样。2要审设问的客体(对象)。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设问对象不同,所选用的知

12、识必然不同。如2010年福建高考39题第(3)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该设问(主体是“你”)客体是“个人”(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选择的客体不同,答案就有较大差别。除三客体共性答案(国家宏观调控)外,如果选 “农民工”为客体:要侧重回答“保障农民工权益,职工工资,农民工权利和法律意识”;客体是“家庭主妇”:主要从“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依法维权,参与监督”解答;如果选“企业家”:应该从“制定经营战略,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自主创新,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角度入手。3审材料实际内容。包括主体为实现

13、目标而对客体采取的措施、手段及其过程。材料内容在审析中要求做到:第一,弄清每则材料有几层含义,主旨是什么。第二,结合设问对材料进行理论思考。 第三,弄清各材料的内在联系,概括、归纳其反映的问题。这样,才能挖掘和提取有效的信息,建立理论与试题的链接点。如2016年全国甲卷38题第(1)问,我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第(2)问,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都要求学生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实际内容,把握材料核心,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审题过程也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是

14、“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基础,是学生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三审”(范围、角度、内容);考场上,一定要带着问题审析材料,做到看准题、看全题,并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检索与材料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要求分析、筛选,综合把握,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理论观点,科学、全面地组织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材料一S市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大力推进农村脱贫攻坚战,推进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确定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引进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实现了120万贫困人口脱贫;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市各项社会

15、保险参保人数达201万;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的水平和年限。系列改革措施成为该市民生改善、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材料二兰考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扶贫过程中,兰考县委、县政府全面执行中共中央精准扶贫要求,依据各贫困村产业实际,拟定“一村一策”发展路径,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和木制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支持当地农民就业创业;对已脱贫户实施保险、产业扶贫、外出务工补助等政策,确保其稳定增收;对未脱贫户,除落实上述已脱贫户所享受的政策外,同时实施提高参合贫困人口住院补偿比例等医疗救助,确保其不因病而增加开支;对“兜底户”,除落实以上政策外,还进行临时救助资金等政策落实。20

16、17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S市的改革措施能够成为民生改善、经济腾飞的新引擎。(2)结合材料二,说明兰考县的扶贫工作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答案(1)改善农民的生存和致富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或缩小了全社会的收入差距),提高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激发了产业扶贫投资主体的活力。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利于发挥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