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631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某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案基于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我国的物流中心方兴未艾,全国很多大中城市都在规划或建设物流中心,将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运输公司、仓库、集散中心等物流企业吸引并集中到物流中心。但是,在我国对物流中心的布置设计主要由设计人员按照定性分析来进行,人为因素干扰大,缺乏一定科学分析,存在偏差,这为物流中心带来了成本风险。因此如何为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使其建设和运作能够“多、快、好、省”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一、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原理SLP的基本出发点是用量化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级来评定各部门之间的相关程度,因此采用系统布置设计法来进行平面布置的

2、首要工作是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包括定量的物流相互关系及定性的非物流相互关系。把定性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由高至低分别用A,E,I,O,U,X及相应的4,3,2,1,0,-1分值表示。将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得到作业单位i与其它各作业单位j(j=1,2,n,ji)的综合关系密切程度RCij,并分别求出各作业单位的总的关系密切程度一一综合接近程度TCRi=nCRij,其中n为作业单位总数。综合所有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TCRi,得到综合作业单位关系表。然后,根据相互关系表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再根据作业单元综合关系表中各作业单元的综合接近

3、程度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得分最高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中心位置,然后布置与该部门相互关系为A级的部门、再后是E级部门依次布置所有部门,最终得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最后,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通过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和调整,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最后,采用专业的评价方法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择优,并对每个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得分最多的布置方案就是最佳布置方案。二、物流中心作业流程及功能规划据资料统计,产品制造费用的20%30%是用作物料搬运的。而物料搬运工作量直接与工厂布置情况有关,有效的布置大约能减少搬运费用的30%左右。工厂布置的优劣不仅

4、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转,而且通过对物料搬运成本的影响,成为决定产品生产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是说,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是工厂布置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实现工厂布置之前必须就生产系统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态做出深入的分析。在系统布置设计开始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的要求收集物流对象P、物流量Q、物流作业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S、物流作业技术水平T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同时要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单元进行划分,得到最佳的作业单元划分方案。根据其区域内作业性质,一般可将其功能区分为两大类:物流功能区和非物流功能区。物流功能区包括进

5、货区、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理货区、出货区、退货区;非物流功能区包括服务功能区、辅助制作区、配合功能区等。三、SLP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一)PQ分析在工厂设计中,产品P是SLP设计要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这是因为产品设计所要求的材料、工艺要求等方面决定了产品生产的加工工序和物流。而在物流中心布局中,物流中心的物流运作对象P成为SLP的基本要素之一,因为物流对象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物流装卸搬运设备、存储条件等因素的要求,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中心的布局。因此物流对象P成为运用SLP规划物流园区布局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这些产品自身的特性以及对运输、仓储的特殊要求,可以将一些对搬运、存储等物流作业要求

6、相似或相近、作业线路相同的产品划归为一大类。这样就可以将众多的产品类别归为几个大类,物流中心平面布置时可以按照大类别进行,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平面布置的作业量。无论是工厂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还是物流中心布局的基本要素物流对象,在设计要求中都会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直接从设计要求中即可获得这方面的资料。运用SLP进行工厂设计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产量Q,而产量Q的大小反应了生产类型。不同的生产类型对材料供应、设备布置、成品物流等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因此产量Q也会对布置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样,在运用SLP布置物流园区时,物流量Q即物流园中心的物流作业量既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各物流设施的面积、物流设备及其数量等,

7、又直接决定着装卸、搬运、存储等物流成本。因此,物流量Q是SLP布置物流中心的第二个基本要素。 在物流中心布局规划中,物流量Q是指各类产品在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作业量,在各类产品被划归为几大类后,物流量Q指的就是每一大类产品在物流中心内的物流作业总量。在对物流园区进行平面布置时,不仅要确定每一大类产品进入物流中心时的数量,还要确定它们在物流中心内部各物流作业单元之间流动时数量的变化。根据从一至表的产品的数量分析以及基于物流中心货物多品种,绘制物流中心的P-Q分析图M J产品品种数量物流中心的产品应处于M区域。(二)物流分析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须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

8、度和数量。一个有效的工艺流程是指物料在工艺过程内按顺序一直不断地向前移动直至完成,中间没有过多的迂回或倒流。当物流移动时工艺过程的主要部分时,物流分析就是工厂布置设计的核心工作。针对不同的生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物流分析方法。当产品品种很多,产量很小且零件,物料数量又很大时,可以用一方阵图表来表示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表中方阵的行表示物料移动的源,称为从;列表示物料移动的目的地,称为至;行列交叉点标明由源到目的地的物流量,从中可以看出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况。本案例就属于该种情况。(三)物流强度等级的划分根据前面的定义,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如果通过工艺

9、流程分析能够正确的安排个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各条线路上的物料移动量就是反应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基本衡量标准。我们把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成为物流强度。对于相似的物料,可以用体积,重量,托盘或货箱作为计量单位。SLP中将物流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 E I O U 来表示。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例()承担的物流量的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特高物流强度E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可忽略物流强度根据给定的数据,对各物流作业单元按物流强度等级进行划分其划分结果如图物流强度分析表(四)物流相互关系图为了能清楚的表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关系,我们

10、将物流强度用物流关系图表示,在这个图中不区分物料移动的其实与终止作业单位,在行与列的相交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的物流强度等级。物流相互关系图序号123456798作业单位名称理货区暂存区常温区阴凉区冷藏区展示区流通加工区拣货区废物集中区IAEOUUUUUUUUUIUUAUUUUUUIEUUOUUUUUUUU(五)非物流关系图在物流中心,物流因素会对企业的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物流分析就是物流中心布局的重要依据,然而在物流中心布局时非物流因素也会对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到到非物流因素对设施布置的影响,根据已知我们考虑到以下六方面的因素 作业流程的连续性 作业性质的相似 管理方便

11、 人员联系 环境卫生 物料搬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影响因素编码关系等级理由1作业流程的连续性2作业的相似性3管理方便4人员联系5环境卫生6物流搬运在确定了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后,就可以给出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程度等级,在SLP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的程度分为其含义如图示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表符号含义说明比例()A绝对重要25E特别重要310重要515O一般密切程度1025U不重要4580X负的密切程度不希望接近针对上述的因素我们依据已知的截取非物流关系表如图示:非物流关系图(六)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图在大多数工厂中,各作业单位之间既有物流联系,也有非物流联系,两作业单位之间

12、的相互关系应包括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因此在SLP中要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的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相互关系,然后又各作业单位间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取加权值为2:1。 A=4 E=3 I=2 0=1 U=0 X=-1得出综合关系计算表根据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七)作业位置相关图根据作业单元间综合相互关系表中的数据,计算每个作业单元与其它作业单元间量化之后的综合相互关系等级的总和,即作业单元综合接近程度。将综合接近程度按照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序,绘制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综合接近程度值高的作业单元说明与其它作业单元的

13、联系更加密切,在布置时应把该作业单元布置在中央。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根据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按照综合相互关系级别高低按顺序先后确定不同级别作业单元的位置,而同一级别的作业单元按综合接近程度的分值高低顺序来进行布置,绘制作业单元位置相关图,其中连线的数目表示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其步骤为:1处理相互关系为A的作业单位对 (1)从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取出具有A级关系的作业单位对,有13、14、38,共涉及4个作业单位,按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为1、8、4、3。 (2)将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最高的作业单位1布置在位置相关图的中心位置。 (3)处理与作业单位1有关的A级关系13。将作业单位3布置到图中

14、,且与作业单位1之间距离为一单位距离(如图(a)所示)。然后处理作业单位对14,作业单位4与图中已有作业单位1和3的关系密级分别为A和O,重点考虑较高级关系,将作业单位4布置到图中(如图(b)所示)。 (4)布置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次高的作业单位8的位置。作业单位8与图中已有作业单位3、4、1的关系密级分别为A、E、U,重点考虑较高级的关系,将作业单位8布置到图中。 至此,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具有A级关系的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已确定31(a)431(b)431(c)82处理相互关系为E的作业单位对 (1)从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取出具有E级关系的作业单位对,有12、28、48,涉及的作业单位按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为1、8、4、2。 (2)首先处理与作业单位1有关的作业单位2。对于作业单位2与图中存在的作业单位1、8、4和3的关系密级分别为E、E、U和U,重点考虑较高级的关系,将作业单位2布置到图中(如图(d)所示)。431(d)823处理相互关系为I的作业单位对 (1)从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取出具有E级关系的作业单位对,有15、47、58,涉及的作业单位按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为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