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5324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楠: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业态格局与趋势 “供给侧”十大走势给中国旅游住宿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想象着未来酒店业的“需求侧”和“新业态”。“供给侧”十大走势给中国旅游住宿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想象着未来酒店业的“需求侧”和“新业态”。一、中国酒店住宿业“供给侧”十大走势剖析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旅游住宿设施约百万(途家万短租房源30万左右);星级饭店1.25万家,其中四、五星级饭店近4000家(32%)、三星级饭店6200家;星级酒店客房总数达到160多万间;国民出游率2.4次/年、2020年4.5人次,届时国内旅游市场60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2亿人次、入境旅游市场1.5亿人次。1、基于旅游资源上游整合

2、的全新酒店时代已经到来。在体验经济下的商务休闲者的新型住宿需求,让中国酒店及住宿业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但无论是产业投资还是品牌运营,都必须以“工匠精神”在自己的细分市场领域精耕细作(品质品牌+连锁专业之道、惟精惟一;工匠精神、优质服务)。2、酒店管理公司轻资产运作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们仅能扮演酒店投资“供给侧”晴雨表的“点睛”作用。国际、本土著名品牌进入二三线城市是以地方公共投资和商业投资存量为前提而非原始动力。而目前40%在三四线城市的7.2亿平方米存量的建成房产,在非标民宿设施通过“度假租赁”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商业模式融入并整合传统酒店业态的趋势已经明朗,“轻资产”委托

3、管理的市场领域在酒店住宿业态下有待拓宽。3、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更加细分的业态领域,中国酒店及住宿业的竞争仍然在进一步的加剧中。在市场存量和商业模式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即使酒店集团或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如果做不好属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事,就不要期待会在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下一个新领域,如旅游地产、会展展览、养生养老、保健医疗等业态领域快速取得商业成功。4、拥有国际视野和投资力量的“资本+专业”团队将是影响乃至决定中国酒店及住宿业从产业投资、品牌创设到产品创新的市场核心力量。他们在中国酒店住宿业增量配置上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并从根本上改变酒店职业经理人群体结构及其话语权;但面临巨大的酒店存量资产,“中国

4、饭店行业中、高端饭店固定资产存量近万亿元,相当于五星级饭店标准的饭店固定资产达到4000亿元,迫切需要将固定资产所束缚的现金流释放出来”。此外,全国已经安装上电表但几乎不走字的6000万余套商品住宅,需要在酒店业态重构上另辟蹊径(如:从“传统酒店”到“众筹酒店”,从“分时度假”到“度假租赁”)。5、国民旅游休闲潜在需求和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正在填补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消费的市场空白。由此带动的酒店新的增量及装修改造、品牌创设及连锁加盟、市场推广及渠道建设等市场领域,都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酒店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投资领域与成长空间。6、新锐酒店品牌的创设者们(如主题/精品/中端酒店

5、)颠覆了传统酒店投资模式。他们以特许加盟的市场扩张方式,将投资运营重点放在品牌设计、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及会员体系维护等“软实力”上(轻资产连锁企业/重资产总部企业),并成为酒店投资方向的引领者和市场增量的推动者(中端/经济型:维也纳/锦江都城;主题/精品:安缦/花间客风险资本代表:红杉、凯雷等)。7、酒店投资经营者需要从酒店设计、资金筹措、委托管理伊始,将销售渠道和网络平台建设放到与酒店硬件投入等量齐观的重要位置。销售渠道、会员体系、品牌形象等酒店无形资产不但会对酒店运营提供直接的系统支撑,在未来并购重组等资本游戏中也具有相当的市场含金量(如铂涛与锦江的兼并合作),而以酒店集团会员体系为代表的

6、自主销售渠道,与以线上旅行代理商(OTA)为代表的第三方销售渠道之间展开的市场博弈才刚刚开始。8、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迁演绎,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酒店及住宿业产业格局变化和酒店市场竞争的关键变量。具有时尚特色的新锐酒店,尤其是连锁化运营的品牌酒店将会成为资本追逐的首选对象;永恒不变的仍然是酒店住宿业的本源诉求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体验、愉悦、惊喜、感动。9、中国酒店投资尤其是高端酒店领域经过35年高速增长,在重新审视旅游市场基础后进入了一个理性投资的新常态。在2016-2020年期间,20家国际/本土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约1142家中高端酒店将在中国陆续开

7、业,平均每年开业228家(比2015年460家开业运营酒店总量低49%)。10、高速增长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驱动下,将会引导中国投资海外酒店的区域流向与酒店流量(如: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境外投资、洲际酒店旗下华邑品牌)。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始成为主导中国酒店及住宿业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二、对中国酒店业的基本研判中国酒店业新常态下的广义旅游住宿业理念正在形成,以星级酒店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因素驱动,市场需求是酒店住宿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传统酒店业以及衍生的酒店管理业发展速度将放缓,未来更以“质量”为重,“互联网+”的市场要

8、素正在重塑酒店住宿产业链。高端酒店市场寒冬凛冽。近二年因宏观政策和经济调整原因,高星级酒店经营业绩不佳。高端酒店发展因与经济发展关联度高,其发展具有一定周期性,必将经历复苏、扩张、收缩、衰退的阶段性轮回。在高端酒店领域,国际酒店集团的领导地位还一时难于撼动,但本土酒店集团的高端品牌正悄然崛起,正在由一二线城市进入三四线城市,但供大于求的高端酒店市场存量仍然制约着高端酒店本土品牌的可持续成长发展。中档酒店市场秋风四起。中端酒店在高端酒店与经济型酒店二端市场的围合、挤压下亦然顽强成长,并呈现品牌发展的多元化和战略联盟趋势,使得其更具有发展创新的市场空间。经济型酒店市场春风杨柳。经济型酒店市场以创新

9、重塑形象为韧发,从高度标准化走向适度特色化,在巩固其连锁规模优势下,正在向中端酒店市场拓展兼顾。三、中国酒店住宿业新常态下的业态创新中国酒店业市场发展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广义上的住宿业理念在我国全域旅游的实践推动下正在形成,中国酒店及住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酒店服务业、酒店管理业在酒店地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簇拥下亟待借机加快转型与创新,以“世界酒店大国”之力扛鼎“世界旅游强国”之基。1、酒店住宿业态的演绎基本观点中国酒店及住宿业态已经形成以星级标准酒店市场为核心,以品牌标准酒店市场为基础,非标准旅游住宿设施为基础增长点的三重业态结构并存的行业格局。纵向透视:其等级划分已经突破星级划分(星级酒店一直

10、是酒店住宿业的标杆和市场引领者),而形成一套从低到高的酒店等级酒店划分方法经济型(如家/速8)、中端(锦江都城/智选假日)、精品(隐居/花间堂)、豪华(金陵/香格里拉)、奢华(万达瑞华/四季)。横向透视:其业态分布细分涉及:商务会议酒店、休闲度假酒店、综合观光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精品设计酒店、服务公寓酒店、社会家庭旅馆、民宿客栈,以及邮轮、房车、帐篷、集装箱、蒙古包等非固定住宿业态。线上透视: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则演绎了度假租赁、民宿短租等非标住宿业态的快速兴起。2、酒店住宿业发展的动力与创新旅游业发展是酒店住宿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创新是酒店住宿业未来发展的利器,市场创新是酒店住宿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11、。酒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以“质量”为重。经过逾20年酒店标准化、集团规模化的发展阶段,整个酒店业的规模将趋向平稳发展,在广义住宿业的权重影响下,其业态结构更为优化,酒店种类、档次更为合理。创新因素:国家政策(养老地产/乡村旅馆)、商业模式(产权式酒店/分权度假/分时度假)、新技术应用(OTO/智能酒店)、新兴市场兴起(会议奖励/租赁民宿)、新生活方式(房车/帐篷)、品牌塑造(、地产转型等。融合发展:住宿业在与航空、游轮、博彩、餐饮、在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业态整合中,找到自己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市场平衡点。主流方向:主题化、精品化、特色化将逐步替代标准化主导未来酒店住宿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市场

12、机会: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兴起;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专业细分下的精品酒店市场;非标住宿及租赁市场等。五、中国酒店住宿业七大业态细分格局与脉络走势1.高端酒店:引领中国酒店住宿服务业发展的主旋律高端酒店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截止2013年3100家四、五星级酒店总资产4600亿元;2014年上缴税金123.6亿元,提供就业78万人)。高端酒店的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局部性的过剩,需要市场转型升级和创新,当下正理性回归,未来仍有空间潜力。打造一批高端酒店的世界级中国自有品牌(锦江J品牌/首旅诺金、安麓品牌/万达瑞华、嘉华、文华品牌),探索高端酒店行业的“中国服务”

13、模式(金陵4-8-32服务质量模式/细意浓情、卓越品质),是引领现代服务业、回归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旋律。星级酒店支撑半壁江山:国家星级标准构筑了高端酒店市场存在必要性(截止2014年底:1.28万家星级酒店/约1000家五星级酒店、3000家四星级酒店、6200家三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经营效益下滑:因其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紧密,经营效益进入马鞍形谷底(截止2014年底:五星级酒店整体盈利5.68亿元,较2013年29.96亿元下降18.9%;四星级酒店亏损42亿元,较2013年32.9亿亏损增加1.27%)高端酒店发展速度逐步放慢:国际酒店集团的地位一时难以震撼,但本土酒店的高端酒店品牌正悄然

14、崛起。未来五年(2016-2020),十大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大陆拟开业882家酒店(万豪172家/洲际159家/希尔顿175家/喜达屋147家/温德姆103家/雅高42家/凯悦42家卡尔森瑞德19家/FRHI(费尔蒙/莱佛士/瑞士)14家/香格里拉10家);大本土酒店集团在中国境内拟开业260家酒店(重资产酒店集团板块4家:开元92家/锦江29家/万达26家/绿地18家/世贸14家;轻资产酒店管理公司板块5家:凯莱23家/首旅建国22家/君澜14家/海航12家/金陵10家)。2.中档酒店:品牌多元化丰富酒店住宿业业态成长市场细分定位准确的中端酒店(300-600元平均房价)正在侵蚀上下两端市场

15、(高端/经济型酒店),因其经营绩效一枝独秀而受到资本青睐,并通过市场细分(中端酒店之高/中/低档次)及品牌多元化策略规模迅速上升(锦江都城体系/铂涛多品牌/桔子酒店系列/香格里拉今旅)。品牌是市场的倒影,中端酒店精选服务的高品质、高文化附加值和个性化主题设计较难复制。在高低两端市场挤压下精选成长:以精选服务模式为需求特征的中端酒店,改变了全面服务型三、四星级酒店的产品及服务设施布局,突出以商务客人为主要对象的最核心的服务及设施,并做到高品质(核心产品理念:客房装修/床/布草)。通过品牌多元化冲出市场重围:中端酒店相对于经济型酒店产品相似度高凹板,其则更注重差异化,强调多元化,时尚、主题、智能、设计等各类特征的中端品牌蕴生了精选服务型的商务、度假、社交、生活方式等酒店,丰富了传统酒店业态。发展创新理念塑造中端酒店市场:中端酒店摒弃星级酒店的“大而全”经营理念,以及经济型酒店“千店一面”的市场现状,致力于客人生活方式的体验,如:定位主题化(喆啡文化主题);围绕顾客需求设计产品(维也纳/无人值守商务中心);创造附加值(尚客优/住宿+24小时餐饮连锁酒店标准);跨界产品融合体验(全季/星空传媒好声音主题酒店)3.经济型酒店:重塑大众商旅首选形象上世纪末,经济型酒店进入中国酒店业市场伊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