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434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自然以及人为原因,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的对策。关键词:全球变暖;形成原因;发展对策1. 前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2. 全球气候变暖

2、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课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人为因素,一下就这两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22.1. 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2.1.1. 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一切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的能源,因而也是气候形成重要的因子,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1通过科学探索和研究,人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但对太阳常数有影响的每年的相对变化量都不会大于410-4。因此太阳常数的长期平均值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还不足影响到地球气温有较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太阳活动的影响并不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1.2.2.1.2.1.1.2.1.2. 地球内部的热源每次火山

3、活动,都会释放出大量的内部热量,这些热量可以极大地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然而,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层与外太空相连,把热量传导辐射到星际空间外。同时,地球表面约有70的面积被广阔的海洋所占据,海水的蒸发以及从大气顶层上的逃逸,带走了大量的热能,有效地调节了地球表面的气温。1.2.2.1.2.2. 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由上文可知,自然气候变暖的却有其自然因素在内,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因此可推知,人为因数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先将其人为因数分析如下。2.2.2.2.1. 附加价值高附加价值指在产品的产值中扣去原材料、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这部分价值是指产品生产从原料开始经加工到最终产

4、品的过程中实际增加的价值。附加价值不等于利润,因为某种产品加工深度大,则工人劳动和动力消耗也大,技术开发的费用也会增加。_1气候交化研究小组全球气候交暖问题的探讨J思维科学通讯,2008(4):2327.2.2.2. 投资效率高、利润率高投资效率是指附加价值与固定资产的比率。精细化工投资少、投资效率高。仅从利润的观点来看,精细化学品的利润高。利润率高的原因在较大程度上来自技术垄断;另外产品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也十分重要,这些都是高利润不可忽视的因素。3.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迈入21世纪的今天,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增加。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将产生重大

5、影响。本文以下主要从生态环境角度来说明。3.1. 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2,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3.2. 冰川融化国际冰雪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

6、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3.3. 新冰河期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3.4. 疾病肆虐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3.5. 具体影响3.5.1. 生态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

7、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3.5.2. 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3.5.3. 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3.5.4. 海洋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_2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8、 傅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8(6).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3.5.5. 农作物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3.5.6. 人体健康(1)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

9、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 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4.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全球变暖的继续发展和扩大,遏制危害人类的各种疾病的产生和蔓延,我们需要用全球的眼光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以保障全球的可持续发展。4.1. 控制CO2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数量温室气体的累积主要是能源生产过程中人类对矿物燃料依赖的结果。要减少CO2 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 一方面要增强电站、工业、民用能源的有效性,降低矿物燃料消耗, 另一方面要寻求开发更清洁有效的能源。4.2.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为决策

10、控制提供依据利用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分析气候和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建立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气候模式, 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增强对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天气和气候, 但准确而及时的预报和警告却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把损失减至最低。应当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并建立传染疾病的快速反应系统。4.3. 引起社会对全球变暖与健康关系问题的关注提高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使全社会正确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只要人类有了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把保护环境, 防止大气、水、食品和土壤的污染视为自己的应尽职责, 我们人类就能拥有一个美好

11、的未来。4.4. 加强不同层次的合作交流气候的任何变化都将对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当深入探讨应用气候学、及其相互关系, 推动多学科的综合性调查。大力开展国际间的各种合作交流, 包括政府合作与民间交流。例如, 建立全球环境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和消除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有效措施, 国际监测合作既可以用来监测气候改变的影响, 又可以为制定预防气候改变的策略提供依据。5. 小结以上就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粗略的探讨,这只是我们现阶段所做的一部分工作,还有更多的关于减缓全球变暖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行动,所以我们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多种树木减慢沙化、不再使用一次性方便袋、不随意扔废旧电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参考文献1 郑辉.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 化,2007(5).262.2 王沛喜,罗丽宏.精细化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谈j.精细化工化纤信息通讯,2001,3,6-7.3 刘学恩.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J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7, 24( 3) : 159- 161.4 梁超轲.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J . 医学研究通讯,1999, 28( 9)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