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128382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12月考试题理 科 综 合一、选择题1. 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促进其生长B. 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 在020ppm范围内,丙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乙D. 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以促进其生长,A正确;与对照组相对比,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B正确;分析曲线

2、图可知,在03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小于乙,在3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乙,C错误;根据曲线图分析: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D正确。2. 下列对应的研究方法和实例中,错误的是()A. 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 样方法估算样地中物种丰富度C. 染色法对洋葱根尖使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D. 模型法模拟配子多样性实验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含有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调查种群密度可以常用样方法,而估算样地中物

3、种丰富度一般可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对洋葱根尖使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观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正确;模拟配子多样性实验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采用了模型构建法,D正确。3.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DNA复制发生于S期,若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分裂而停留在S期。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的作用效果,用A和B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肝癌细胞分裂速度快,所以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长于分裂间期B. 推测药物B的作用机理是阻断DNA的复制C

4、. 药物A的作用机理必定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D. 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答案】D【解析】根据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可判断,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A错误;药物B处理后,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B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B错误;药物A处理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C错误;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则G1期细胞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都会明显增大,说明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D正确。4.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

5、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如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所需嘌呤数等于过程所需嘧啶数B.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EBV的核酸和蛋白质不能证明谁是遗传物质C. 过程所需的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D. 参与过程的RNA有3种【答案】A5. 下列说法中,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的是()A. 线粒体内膜比外膜表面积大,为酶的附着提供了场所,利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顺利进行B.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分配C. 细胞体积大,物质运输效率低,所以细胞越小越好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6、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有利于氧气的运输【答案】B【解析】线粒体内膜比外膜表面积大,为酶的附着提供了场所,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顺利进行,A错误;染色体比染色质形态稳定,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正确;细胞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但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因此,细胞的体积不是越小越好,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D正确。6. 下图表示 15 月期间甲、乙两女性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对曲线图解释错误的

7、是( )A. 女性甲可能在 1 月份接种了疫苗,女性乙没有B. 两人在 5 月份抗体含量差异源于女性甲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C. 女性甲的 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攻击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D. 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妇女甲有两次免疫反应,一次在2月份,第二次在5月份,且第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速度快,数量多;妇女乙只有一次免疫反应,在5月份,产生的抗体数量较甲少。因此女性甲可能在 1 月份接种了疫苗,女性乙没有,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妇女均在5月份产生了抗体,甲体内存在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

8、而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反应,而攻击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为效应T细胞的作用,C错误;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会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以进行二次免疫反应,D正确。二、非选择题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生理过程,字母代表不同过程产生的物质。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B是_,线粒体中生成的B主要来源于化合物_ 。(2)图乙是探究小麦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t2与t1相比单位时间内C3的生

9、成量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t4后短暂时间内, 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t5以后叶肉细胞中还有ATPH的生成吗?_,原因是_。(3)丙图表示在第3分钟改变条件(增大CO2浓度或者是增大光照强度)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和C3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原因是:_。第3分钟改变的条件是_(填增大CO2浓度或者是增大光照强度)【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还原性氢 (3). 水 (4). 增多 (5). 减少 (6). 有 (7). 呼吸作用还会产生ATPH (8). C3 (9). CO2+C52C3三碳

10、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是五碳化合物的2倍 (10). 增大二氧化碳浓度【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暗反应,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ADP+Pi,E表示ATP和H,F表示水。图乙中显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图丙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五碳化合物与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关系图,a表示三碳化合物,b表示五碳化合物。(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表示H,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共有的产

11、物,在线粒体中生产的H主要来自于水。(2)t2与t1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导致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则五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也增加;t4后短暂时间内,由于黑暗条件导致ATP和H不足,则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减少;t5以后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产生H和ATP。(3)根据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三碳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是五碳化合物的2倍,根据丙图前3分钟可以判断a是三碳化合物,b是五碳化合物;若第3分钟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导致二氧化碳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a)的量增加,则五碳化合物(b

12、)减少。【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8. 某种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眼色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如图是研究该种动物毛色、眼色性状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1)眼色基因(B/b)位于_染色体上,白毛个体关于毛色的基因型为_(2)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F2中此种基因型的个体占的比例为_F2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共有_种,(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与灰毛白眼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雌性个体占的比例为_ .(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l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

13、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1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注:“三体”细胞在城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_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_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若F2代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则基因

14、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若F2代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则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答案】 (1). X (2). AA或aa (3). AaXBXb (4). 1/812 (5). 7/16 (6). 雌 (7). 配子 (8). 染色体(数目)变异 (9). 13:5 (10). 3:1【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黑毛白毛后代均为灰毛,说明灰毛是杂合子,黑毛和白毛是纯合子;红眼白眼后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分析表格:F2中,雌雄个体中黑毛:灰毛:白毛=1:2: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F1的基因型均为Aa,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2中雌性个体均为红眼,而雄性个体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F1的基因型为XBXbXBY,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F2中黑毛:灰毛:白毛=1:2:1,说明白毛是纯合子,应是AA或aa。(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中出现基因型为AaXBXb个体的概率为1/21/4=1/8;F2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共有34=12种。(3)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