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1117263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应用案巩固提升案:第1章 6 §4 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基础达标 1已知一组数据 10,30,50,50,60,70,80.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 系是(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平均数B,sAsB B AsB x x x x C AB,sAsB. 3期中考试后,班长算出了全班 40 个人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 M,如果把 M 当成一个 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 40 个分数一起,算出这 41 个分数的平均数为 N,那么 MN 为( ) A B1 C D2 40 41 41 40 解析:选 B.设 40 位同学的成绩为 xi(i1,2,40),则 M,NM. x1x2x40 40 x1x2x40M 41 40MM 41 故 MN1. 4从某

2、项综合能力测试中抽取 100 人的成绩,统计如下表,则这 100 人成绩的标准差 为( ) 分数54321 人数2010303010 A. B. 3 2 10 5 C3 D. 8 5 解析:选 B.3, x 20 510 430 330 210 1 100 所以 s2(2022101230121022) ,所以 s,故选 B. 1 100 160 100 8 5 2 10 5 5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 8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 1.2,方差是 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81.2,4.4 B78.8,4.4 C81.2,84.4 D78.8,75.

3、6 解析:选 A.由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知,如果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 80,则平均 数就减去 80,因而原来数据的平均数为 801.281.2,而方差并不发生变化,仍为 4.4.因 此答案选 A. 6若 a1,a2,a20,这 20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0.20,则数据 x a1,a2,a20,这 21 个数据的方差为_ x 解析:这 21 个数的平均数仍为,从而方差为200.2()20.19. x 1 21 x x 答案:0.19 7已知样本 9,10,11,x,y 的平均数是 10,标准差是,则 xy_ 2 解析:由平均数是 10,得 xy20,由标准差是,得 2 ,所以(x10

4、) 1 5(910)2(1010)2(1110)2(x10)2(y10)22 2(y10)28,所以 xy96. 答案:96 8已知总体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 3,7,a,b,12,20,且总体的中位数 为 12,若要使该总体的标准差最小,则 a_. 解析:由中位数为 12 可得12,所以 ab24,所以总体的平均数为 ab 2 11,要使该总体的标准差最小,需要(a11)2(b11)2最小,而 37ab1220 6 (a11)2(b11)2(a11)2(24a11)22(a12)22,所以 a12 时总体的标准差最 小 答案:12 9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情况

5、如图 (1)分别求出两人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 (2)根据图和(1)算得的结果,对两人的训练成绩做出评价 解:(1)甲、乙两人五次测试的成绩分别为: 甲 10 分 13 分 12 分 14 分 16 分 乙 13 分 14 分 12 分 12 分 14 分 甲的平均得分为13, 1013121416 5 乙的平均得分为13. 1314121214 5 s (1013)2(1313)2(1213)2(1413)2(1613)24, 2 甲 1 5 s (1313)2(1413)2(1213)2(1213)2(1413)20.8. 2 乙 1 5 (2)由 ss可知乙的成绩较稳定 2 甲2 乙 从折

6、线统计图看,甲的成绩基本上呈上升状态,而乙的成绩在平均线上下波动,可知 甲的成绩在不断提高,而乙的成绩无明显提高 10在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在同一小组,统计出他们命中的环数如下表: 甲9676277989 乙24687897910 赛后甲、乙两名运动员都说自己是胜者,如果你是裁判,你将给出怎样的评判? 解:为了分析的方便,先计算两人的统计指标如下表所示. 平均数方差中位数命中 10 环次数 甲7470 乙75.47.51 (1)平均环数和方差相结合,平均环数高者胜若平均环数相等,则再看方差,方差小 者胜,则甲胜 (2)平均环数与中位数相结合,平均环数高者胜,若平均环数相等,则再看中位

7、数,中 位数大者胜,则乙胜 (3)平均环数与命中 10 环次数相结合,平均环数高者胜若平均环数相等,则再看命 中 10 环次数,命中 10 环次数多者胜,则乙胜 B 能力提升 11若某同学连续三次考试的名次(第一名为 1,第二名为 2,以此类推且可以有名次 并列的情况)均不超过 3,则称该同学为班级尖子生根据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过去连 续三次考试的名次数据,推断一定不是尖子生的是( ) A甲同学:平均数为 2,中位数为 2 B乙同学:平均数为 2,方差小于 1 C丙同学:中位数为 2,众数为 2 D丁同学:众数为 2,方差大于 1 解析:选 D.甲同学名次数据的平均数为 2,说明名次之和为

8、6,又中位数为 2,得出三 次考试名次均不超过 3,断定甲是尖子生;乙同学名次数据的平均数为 2,说明名次之和为 6,又方差小于 1,得出三次考试名次均不超过 3,断定乙是尖子生;丙同学名次数据的中 位数为 2,众数为 2,说明三次考试中至少有两次名次为 2,故丙可能是尖子生;丁同学名 次数据的众数为 2,说明某两次名次为 2,设另一次名次为 x,经验证,当 x1,2,3 时, 方差均小于 1,故 x3,断定丁一定不是尖子生 12某市有 15 个旅游景点,经计算,黄金周期间各个景点的旅游人数平均为 20 万, 标准差为 s,后来经核实,发现甲、乙两处景点统计的人数有误,甲景点实际为 20 万,

9、被 误统计为 15 万,乙景点实际为 18 万, 被统计成 23 万;更正后重新计算,得到标准差为 s1,则 s 与 s1的大小关系为( ) Ass1 Bss1 Css1 D不能确定 解析:选 C.由已知,两次统计所得的旅游人数总数没有变,即两次统计的各景点旅游 人数的平均数是相同的,设为, x 则 s, s1. 若比较 s 与 s1的大小,只需比较(15)2(23)2与(20)2(18)2的大小即 x x x x 可而(15)2(23)2754762 2,(20 )2(18) x x x x x x 272476 2 2,所以(15 )2(23)2(20)2(18)2.从而 ss1. x x

10、 x x x x 13已知数据 80,82,84,86,88 的方差为 s2,且关于 x 的方程 x2(k1) xk30 的两根的平方和恰好是 s2,则 k_ 解析:样本的平均数是 84, 所以 s2 (8084)2(8284)2(8484)2(8684)2(8884)28.设方程的两 1 5 根为 x1,x2,则 x x (x1x2)22x1x2(k1)22(k3)8, 2 12 2 即 k21,解得 k1,且当 k1 时,满足方程有两根,即 k1. 答案:1 14(选做题)某工厂 36 名工人的年龄数据如下表 工人编号年龄工人编号年龄工人编号年龄工人编号年龄 140103619272834

11、 244113120432939 340123821413043 441133922373138 533144323343242 640154524423353 745163925373437 842173826443549 943183627423639 (1)用系统抽样法从 36 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 9 的样本,且在第一分段里用随机抽样法 抽到的年龄数据为 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 (2)计算(1)中样本的均值和方差 s2; x (3)36 名工人中年龄在s 与s 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 0.01%)? x x 解:(1)用系统抽样法从 36 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 9 的

12、样本,根据题意,所抽取工人编 号为 2,6,10,14,18,22,26,30,34,相应工人的年龄数据为 44,40,36,43,36,37,44,43,37. (2)样本均值 (444036433637444337)40. x 1 9 样本方差 s2 (4440)2(4040)2(3640)2(4340)2(3640)2(3740) 1 9 2(4440)2(4340)2(3740)2 4202(4)232(4)2(3) 1 9 24232(3)2 . 100 9 (3)由于40,s3.33,36 名工人中年龄在s36.67 与s43.33 x s2 10 3 x x 之间有 23 人, 所占比例为63.89%. 23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