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9111594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1. 城市道路的功能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4.道路网规划指标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7交通需求预测,1. 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交通功能- 通(通行) 达(进入)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 -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 -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 -防火带,2. 城市道路网络

2、的等级结构,21 古代城市 强大的集权规划的影响:路网规划主要体现社会宗礼制度、战争防卫的性质和规模、美学的理性认识、对宏伟和仪典的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经纬涂”制:我国古代王城道路主要采用,“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22 现代城市 道路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能和承担交通量的大小来划分。 “居住环境区”和分散道路体系模式(1963年布卡南报告):干线道路设置在居住环境区外围,在区域内只布置为本区服务的道路。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道路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

3、全和交通流的顺畅。,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1)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2)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3)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 (4)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连。,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

4、级结构,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是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道路间的中介系统,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用路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避免机非干扰。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景观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包

5、括公路)的衔接原则 从交通功能来看,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城市基本的路网形式有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四种。 方格网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灵活性大,行车路线的选择相对自由,有利于分散交通流。 环形放射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心区与外围各区以及外围各区之间的联系。 自由式道路系统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非直线系数较大。,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是大

6、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重要的是使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形态和用地布局更好地结合,而不在于追求或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形式。,4道路网规划指标,41 交叉口间距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 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计算。一般路58 km/km2。,4道路网规划指标,列入计算。 城市道路网密度路: 路 km/km) 城市干路网密度干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a)城

7、市干道网密度干 干 (km/km),城市道路总厂长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城市干道总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4道路网规划指标,43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表,5.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外部交通和市内交通联

8、系)。,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 方便联系,合理划分用地,组织城市的景观,具有良好的生长性。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合理布局,使交通均衡分布;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对外交通有良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交通的可靠性。,7交通需求预测,(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7交通需求预测,现代交通预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基本关系,结合土地使用规划,进行交通预测。 目前交通需求预测一般由交通生成、交通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模型组成。 (1)交通生成预测方法:生成率法、类别回归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 (2)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增长系数法、重力模型法、插入机会模型法、系统平衡模型法等。 (3)交通方式预测方法:转移曲线法、概率模型法、回归模型法等。 (4)交通分配预测方法:最短路径、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方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节能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