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504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复习一、热点背景:以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

2、体,考查运用基础知识的思维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趋势, 近年来各地文综卷历史试题,一个突出的命题趋向是:高考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喜欢以历史事件的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运用基础知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复习备考中周年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课本基础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重大历史周年问题及重要的次周年问题的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复习。复习本专题时着重抓住历史周年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纳,要注意归纳不同周年问题的事件概况、原因、性质、影响以及与现实的联系,特别要注重归纳和分析以2010年为主要推

3、算标准的周年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为标准的次周年问题,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分析。周年问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是以“以史为鉴”的真正目的,广大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重视这类问题。(一)2009年重大周年历史事件(以2009年为推算标准)1、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发生于1949年)2、五四运动90周年(发生于1919年5月4日)3、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生于1979年)4、王安石变法940周年(发生于公元1069年)5、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320周年(发生于公元1689年)6、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发生于公元1789年)7、第二国际建立120周年(发生于公元1889年)8、共产

4、国际建立、巴黎和会召开90周年(发生于公元1919年)9、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80周年(发生于公元1929年)10、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70周年(发生于公元1939年)11、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发生于公元1979年) 12、澳门回归10周年(发生于公元1999年12月20日)13、中俄、中印、中朝、中蒙建交60周年(发生于1949年)14、西部大开发10周年(发生于1999年)(二)以2010年为推算标准的次周年问题1、国际妇女节100周年。2、圆明园罹难150周年。3、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18402010年)4、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50周年(18602010年)5、八国联军发动

5、侵华战争110周年(19002010年)6、发动百团大战70周年(19402010年)7、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9502010年)8、土地改革法颁布60周年(19502010年)9、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19802010年)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70周年(16402010年)11、纳米比亚独立20周年(19902010)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19452010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65周年(19452010年)14、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55周年(19552010年)二、考点链接和命题角度:(一)新中国成立等60周年1、考点链接(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

6、和平外交方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召

7、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开创外交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中美、中

8、日关系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恢复在联

9、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3现代中国经济建设(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

10、下,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探索与失误: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指明了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各生产部门制订出几年内赶超英美的高指标;农业上对

11、粮食产量的估计越来越高。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社会的决议。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

12、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

13、为主要形式的的责任制。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

14、要谈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3

1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开发区通常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央决定以浦东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