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2797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2018年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辽宁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立德树人明礼至善 【答案】略 【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笔顺正确,间架结构合理。不写繁体字。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岿然(ku)束缚(s)戏虐(xu)心有余悸(j) B.蛰伏(zh)摇曳(y)滂沱(png)

2、相题并论(t) c.暴燥(zo)嗫嚅(r)应酬(yng)浮想联翩(pin) D.蹩脚(bi)狡黠(xi)恫吓(dng)韬光养晦(t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束”应读作“sh”。B“滂”应读“png”,“相题并论”应写作“相提并论”。c“暴燥”应写作“暴躁”。故选:D。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尽管萍水相逢,我们却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发现了共同的爱好。 B.“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c.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返顾地走进去拍照。 D.路上,黑森森的林木都好像活着的魔鬼向你袭来,使你毛骨

3、悚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萍水相逢,意思是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使用正确。B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D毛骨悚然: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使用正确。c句中“义无反顾”是褒义词,义: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义:道义。反顾:回头看。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不符合“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的语境。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通

4、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

5、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_,_。 【答案】(1).示例:就是多一些理解,(2).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解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所仿写内容要与“孝”有关,陈述“孝”的表现,要与例句一样,由两个句子构成,并且使三组句子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6.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朝花夕拾是鲁迅画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该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

6、判”。 B.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她和罗切期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待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童年中的外祖母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光辉的艺术形象之一,她无私的爱温暖了阿廖沙的心灵。 D.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恩必报、有仇必复,曾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简爱童年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B项,“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7.古诗文填空。 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

7、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_,_。 【答案】(1).(1)学而不思则罔(2).(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3)瀚海阑干百丈冰(4).(4)江春入旧年(5).(5)征蓬出汉塞,(6).归雁入胡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性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4)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罔”的写法。小题(2)注意“庇”“俱”的写法。小题(3)注意“瀚海”“阑干

8、”的写法。小题(5)注意“蓬”“雁”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8.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

9、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表达了诗人舍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错误,诗中并无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属于无中生有。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9.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前,习近平主席和京总统应邀观看中俄少年冰球友谊赛。开球前,球员互向对方国家领导人赠送球衣。假如你是中国球员代表,你会向普京总统说些什么呢?

10、 【答案】示例:尊敬的总统先生,您好!我很荣幸地代表中国球员向您赠送球衣,请您收下,祝福中俄友谊长存,谢谢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材料,根据要求,要注意称呼,礼貌用语得体。说明事由,语言流畅,没有错别字,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 10.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一个名叫特奥的意大利机器人和一位中国少年辆琴手在幕后弹奏同一首肖邦的钢琴曲,让听众和钢琴演奏家郎朗辨別哪个是机器人,哪个是真人。弹奏结来后,观众有不同猜测,最后请郎朗辨认。郎朗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主持人问他:“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他说:“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 【材料二

11、】如今,人工智能已走进很多中小学的课堂。专家表示,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智慧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材料三】1957年,关国科学家司马贺曾预言10年内计算机下棋将击败人类。到1997年,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的计箕机“深蓝”,标志着国际象棋领域被杌器攻陷,尽管比预计时间晚了30年。2016年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以总比分4:1战胜李世石。一

12、些人开始恐慌,害怕拥有人工智能后,一日三餐,甚至连起床、上床都是它们帮我们完成。这样下去,在它们眼里,人类将一无是处。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阅读上述材料,写出三条关于“人工智能”的探究结果。 【答案】(1)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准确率更高(完美)。(2)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教学。(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恐慌开始(担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来探究问题的能力,要对三则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加以概括。由材料一“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准确率更高(完美)。根据材料二

13、“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教学。根据材料三“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的计箕机深蓝”“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一些人开始恐慌”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恐慌开始(担忧)。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14、,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弭():消除。鄣:阻塞。壅(yng):堵塞。彘(zh):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时时面间进(_)期年之后(_) 厉王虐(_)国人谤王(_) 1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c.乃不敢言若无兴德之言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问今是何世 1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