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0013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婴师培训早期教育讲义第一讲 早期教育概论婴儿从出生的第二天开始学习,就迟了一天。前苏联生理心理雪学家 巴普洛夫(一) 早期教育定义早期教育的年龄时间段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早期教育这一概念在教育词典里是没有出处的。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岁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促其动作、语言、认识过程、社交行为、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狭义理解为岁的教育,即指婴幼儿期的教育。而有的早期教育专家指出,早期教育应该从胎儿期开始,即胎教。(二) 早期教育的生理学基础从生理学角度讲,人类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减规律的,一个人的婴儿时期是他的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人在7岁以前的6年中,可

2、以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因而在这个时期,给婴儿提供相应的适宜的环境,将对他的一生的事业和才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简单地说,早期教育是在孩子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给孩子储存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1、大脑的基本结构2、大脑的发育状况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4岁儿童的脑重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在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成长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居领先里为。新生儿的脑重只有350克,大脑皮质的脑回较少,脑沟也较浅。1岁儿童的脑重迅速增至950克左右,植物神经发育基本完成。3岁儿童的脑重即增至1100克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加强动作的准确性。从4岁开始,大脑内神经细胞形成了越来越复

3、杂的网络。此刻,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是全身发育最大的器官。 神经元是大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处理信息的细胞。据估计,你的宝宝从大脑开始发育时算起,神经元的数量以每分钟25万的速度递增,到出生时最多,达到1000亿个。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各异,标志着它们最终将要行使的指责不同。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确认大约25种不同的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一旦发育成熟,本身会发生几个重要变化:l 轴突生长:神经元延伸出轴突与其他神经元发生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活动电流以传递信息。l 树突生长:树突位于神经元的末梢,和其它的神经元发生接触。它们看上去像一棵树的许多分叉,但树突之间永远不会发生接触。

4、l 传递信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发生接触的部分叫突触,化学物神经递质就在这里流动。这些神经递质携带着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神经元、树突和突触之间的相互协作的方式尤其重要,因为突触的结构将最终决定信息在脑部的传递方式。而人的早期经验恰恰决定其大脑的突触组织。l 婴儿在出生时,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这个数目相当于成年人的1/10。l 孩子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万亿。l 到了14岁,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人大致相同。在最初,你宝宝的每次新体验都会导致他大脑内突触连接的增加,以及突触密度的显著增大。当经验越来越丰富时,他的大脑就通过

5、突触筛选来优化自己。研究证明,突触之间存在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经验。一个突触被使用的机会越多,它就越有可能被永久保留下来。例如,你的宝宝每听到一次你的声音,他大脑的某些突触就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在多次听到你的声音之后,处理这个信息的突触连接就会加强,这部分突触就会存活下来。而哪些不被经常使用的突触通常就会枯萎或死亡。这个过程,科学家称之为“突触演变”。通过“突触演变”,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变得效率更高。例:很多早产儿较聪明。(三) 早期教育的原则 早期对小儿采用教育训练并给予良好环境刺激,可使先天赋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内;改变先天赋。早期教育的原则是:1、从孩子出生起(或者在胎

6、儿期)就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小儿生理心理特点,略为超前地进行教育训练和培养。2、教育任务应与保健措施相结合进行,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吃、玩、睡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做到动、静结合,室内外活动相结合,发展动作、语言和认识能力。3、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要对小儿的行为个性品质等进行全面培养。4、教育内容与方式应符合小儿入神经心理与体格发育的规律,注意小儿的直观性和模仿性,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坚持启发、诱导和正面教育。5、成人要做儿童的榜样,爱护相尊重小儿,进行教育时要态度亲切,动作轻柔,方法一致。6、准备应有的玩具、教具、运动设备,使小儿情绪愉快。(四) 早期教育的误区误区一:拔苗

7、助长一些家长期望孩子成为天才,他们在婴儿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走路、认字,好像孩子走路走得越早越好,认字认得越多越好。这些家长期望孩子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神童,甚至成为科学家,于是他们一味注重孩子认知方面的短期效应,给孩子加班加点施压,人为地追求孩子学习的分数、名次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从孩子2-3岁就开始强化教育了。湖南师大教育系主任曹中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孩子。他说他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叫庆庆,小的时候邻居就称他为“神童”,将来一定会是北大、清华的料,因为他1岁开始认字,3岁的时候就能读报了,4岁的小庆庆能背诵300多首唐诗,5岁就已经能解答小学一、

8、二年级的算术题。上小学以后,庆庆顺利地进入了当地一所重点小学的实验班,他的成绩在班上也总是遥遥领先,但他的父母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请老师为庆庆补习小学五年级的知识了。不仅如此,课余小庆庆还要参加各种竞赛、学习班等。到了初中,庆庆的成绩开始下降,很多知识他早就在家学过,因此每次上课,庆庆总喜欢睡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开始意识到孩子自觉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庆庆能够自学,还是按照以前的进度,超前接触课本的知识。然而庆庆开始厌恶学习,他开始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连一所普通的大学都没考上,不得不去参军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

9、的双生子实验。他在实验中训练一对双生子学习攀登一种梯子。双生子A是从46周开始训练,双生子B是从53周开始训练。A尽管先开始训练,但在46-53周之间进展缓慢,而B从53周后很快就赶上了A的水平。 格塞尔的实验说明: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而然成熟的过程,教育不能改变发展的主要时间进程。只有在儿童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发展有所加快。而在时机未到的时候,教得再多作用也不大。那么,在什么时候把某种知识技能教给孩子合适呢?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指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同一时期有两种水平,水平1是儿童不借助外力自己已经能够达到;水平2是在外界帮助(也就是

10、教育)之下能达到的,而两种水平间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代表了儿童通过教学可能发掘出的潜力。在此区域内的知识技能孩子才能学会。 最近发展区也是一个动态的区域,它随着儿童的成长也一步步地推进,教育者应当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对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方面给予教育指导;而对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的方面就不要心急,应该耐心等待,让孩子准备,到孩子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做好了准备时,再教不迟。而想通过教育跨越儿童发展的必经阶段,只能是拔苗助长。误区二:早期教育并不是早期智力开发 有些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不惜钱财和精力进行智力投资,购买大量昂贵的高级玩具;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令其琴棋书画

11、无所不练;稍大些又进行过于复杂的思维训练。单纯智力开发论的错误在于只重视智力的早期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早期培养。一个人是否成才,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甚大。专家的研究结论是,学生在小学时的成绩主要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从中学低年级开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进入成年有否成就,将主要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单纯智力开发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一个儿童出生后,要经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与发展,完成这个过渡与发展叫做儿重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既不能单靠智力开发,也不能只靠成人说教,而主要靠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来实现。儿童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在社会化过程中

12、逐渐培养各种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倘若孩子只具有较高水平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而不具备良好的非智力素质,那么,他在社会生活的适应上就会感到困难,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是有缺陷的,即便是智力水平高,终究难以成才。因此,早期教育决不能单重智力开发,必须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误区三:早期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据了解,目前一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科学性持观望和怀疑态度,认为对孩子应该“无为而治”。部分家长误认为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让孩子尽情地玩乐,这样纯粹玩大的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就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幼儿不仅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思索,掌握

13、各种交流的工具,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加以人为的适当控制。教育是一种约束力,是让孩子从原生态的人蜕变为社会道德约束下的常态人。误区四:婴儿是病人或残疾人能帮他做的都帮他做。因为“爱”他(她)(“爱”在“朋友”头上加上沉沉的头盖,爱太多了,变为了溺爱)朋友小孩的例子:八岁的大男孩,还是奶奶帮忙擦屁股。(五) 敏感期(也称“关键期”)1、什么是敏感期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那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三:一是敏感力

14、,二是吸收性心智,三是自发性活动。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引起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

15、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内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把小鹅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容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发展某种能力的关键时期。现代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时,发现也有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和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她不会行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地上用嘴叼起来吃。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她2年多学会站立,6年多学会走几步路,4年内才学会6个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