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576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教育何亮亮 创造与人类文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和启发学生去探求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讲语法、讲词汇,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灌输。长期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自身潜力得不到发掘,根本谈不上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

2、中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使创造性品质得到有效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较大进步,只有给学生创设条件,善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他们才会

3、有所创新,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一、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习兴趣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由于受母语的影响,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陷入了中国式的英语表达误区。比如:别人称赞你的英语说得好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应说Thank you!但我们的学生常常会脱口而出No good! No good!不好!不好!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的个案。因此,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表达的氛围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景。精彩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

4、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这种环境的设计要以外语的知识为目标,以交际、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教师通过动作、表情、姿态把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或充分利用图片、实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唱英语歌曲,看英语小品表演,欣赏英语动画片,单词接力赛等等,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敢说,爱说英语的新局面。此外,鼓励学生阅读与外国文化相关的课外书籍或原文作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多接触英语,多用英语交谈或用英语写日记,与外国孩子交笔友,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5、创造能力。二、创造情景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景创设是英语教学常见的方法。在呈现新知识时,教师可充分发挥才能在具体的情景和表演中引出新知,在对新知识讲解操练巩固后,可请学生根据情节表演。比如:学习购物 Shopping时,老师先在教室里简单布置场景(学生带来的裙子、裤子、上衣、鞋子、袜子标上价钱)让学生用英语去购买。当学生对这类讨

6、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就会想方设法,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的重、难点句型How much is it/are they ?就会迎刃而解。对于更高难度的问题,教师还可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电视、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创设一个现代化、高技术的教学环境,形象生动地解决学习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减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难度。三、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想象力丰富,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思考让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因为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对教育者本身的挑战,因为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