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476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开发区建设20年的回顾和思考彭毅 戴俊江苏是我国开发区兴办时间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87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开发区75个,在开发区内还设有8个出口加工区。江苏开发区走过20年的历程。全面总结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经验,研究开发区今后一段时间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全省开发区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江苏开发区在改革中诞生,在开放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经历80年代的创业探索阶段,90年代初期的数量扩张阶段和“九五”以来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阶段,江苏开发区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快速发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

2、断提高,体制不断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九五”以来,全省开发区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一、三产经营收入) 由1995年的76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2100.9亿元,年均增长41.3%。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12.4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16亿元,年均增长55.1%。实际利用外资由1995年的21.7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01亿美元,

3、年均增长21.2%。区内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由1995年的24.75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77.3亿美元,年均增长51.2%。其中出口由1995年的17.75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33.4亿美元,年均增长44.3%。2、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对全省经济的贡献显著。2003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33亿元占全省的24.4%,实现财政收入416亿元,占全省的21.1%。新批合同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由1995年的52.8%提高到2003年的68.5%;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45.4%提高到2003年的63.9%。进出口占全省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4.7%上升到20

4、03年的59.6%,其中出口占全省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5%上升到2003年的56.4%。3、科学规划建设,开发区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我省开发区借鉴苏州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开发建设。大部分开发区都进行了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实行集约开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全省开发区的集约化程度的优势明显,2003年,全省开发区每平方公里项目投入达9.3亿元,是95年的近4倍;每平方公里实际利用外资达7760万美元,是95年的近4倍。每平方公里业务总收入达21亿元,是95年的近7倍;每平方公里财政收入达7180万元,是95年的12倍;苏州工业园节约

5、化程度居全省开发区之首,园区中新合作区工业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达14.9亿美元。全省开工业集中化、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4、开发区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江苏开发区完善的投资环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便捷的服务,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对软硬件条件要求高的项目。200多个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开发区内设立了600多个大项目。开发区的产业升级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向开发区集聚,苏南沿沪宁线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建立国际科技园、生命科技园和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和软件等高新

6、技术产业,目前已吸引了52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前来兴办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设立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等科技创新发展基地,苏州高新区目前在孵企业500多家,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8家,毕业企业超过百家。全省开发区集聚了一批外企的研发中心落户园区,已成为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目前,全省90%以上的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开发区,西门子、飞利浦等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落户开发区。开发区的产业升级,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5、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了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科学发

7、展。设立开发区的初衷之一就是集中开发、集聚项目、集群产业、集约运营,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我省开发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城市化。许多开发区在选址时就依托老城,把开发区与新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在扩大利用外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开发区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同时,也使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二是努力扩大就业。开发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为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到今年9月底,全省开发区进区企业从业人数达25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114万人,增长37%。三是注重生态环

8、境建设。各开发区都先后制定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明确规定进入开发区的项目,不仅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环境保护的目标。沿江开发区将沿江开发与建设清水走廊相结合,在项目开发上赋予环保一票否决权。许多开发区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集中治理环境污染。苏州工业园等一批开发区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二、开发区20年建设给予的启示经过20年的建设,全省开发区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1、抢抓机遇,把握发展先机。20年来,江苏开发区抓住了三次历史性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1984年中央酝酿开放一批沿海城市,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南通、连

9、云港被国务院列入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同年12月,中央决定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即诞生,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0年浦东开放开发,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江苏开发区建设迎来了第二次机遇。江苏抓住了这次历史性机遇,大力建设和发展开发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设立;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太仓、吴江、常熟、江阴、锡山、镇江、江宁、扬州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先后设立,全省开发区的布局初步形成。这期间,江苏抓住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经济合作进的机会,积极争取两国政府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落户苏州。苏州工业园的建设发展,

10、为江苏开发区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提供了很好借鉴。“九五”以来,江苏开发区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的第三次机遇,强化载体建设,加大引资工作力度,提升功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建设水平显著提升。2、开拓创新,增添发展动力。1985年,昆山在全国率先“自费”开发。几年后,他们又兴办了全省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走出了“昆山之路”。1986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了江苏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关于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法规。1993年、1997年和2004年又先后三次进行了修正补充,从法律上为江苏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1992年,张家港人敢为人先,创办了国内唯

11、一的内河“保税区”。江苏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开发区在设立之初,就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精简高效管理体制。90年代,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较早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外商投资服务体制,“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在全省开发区形成。江苏开发区在功能建设上也走在全国的前面。昆山开发区率先创办出口加工区,并首家封关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苏州工业园在区内设立全国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张家港保税区“区港联动”取得突破,保税物流园区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区港联动试点单位。3、围绕中心,加速产业集聚。江苏开发区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始终把开

12、放促发展作为开发区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不断扩大开放,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苏南沿沪宁线开发区依托临近上海国际空港的优势,积极发展快进快出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著,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的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已具规模。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为沿江开发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沿江开发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崛起。今年以来,沿江开发区实际到帐外资大幅攀升,增幅高于全省开发区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一批大用水量、大运输量的新型临江产业项目明显向苏中沿江开发区集聚,目前已开始形成以船舶、能源、造纸

13、、化工、汽车配件、新材料为主导的沿江集群产业。以东陇海线重点园区为载体的资源加工产业已经起步。4、强化服务理念,营造一流投资环境。各地开发区都把为客商服务,使客商满意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树立一切为投资者着想的“亲商、安商”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多的开发区近年陆续建设了主要为外商服务的国际学校、国际幼儿园、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为外商及外籍员工在开发区内创造一个舒适方便的投资硬环境。在创造一个能按国际惯例办事的软环境上,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全省开发区已普遍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全过程一条龙服务。现在许多开发区都建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为外商提供全过程服务。此外,一批为外

14、商投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咨询、产品营销策划、产权交易服务的中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他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外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效优质服务。在硬环境上,按照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投入大量建设资金,高标准,搞好通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开发区还建设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2003年,全省开发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2亿元,同比增长169.2%。截止今年9月底,全省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7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达1.7亿元。5、突出主线,强抓招商引资。我省在开发区建设初期就明确把“以工业项目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

15、主,一致力”作为开发区办区的指导方针,始终把利用外资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实。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当地党政领导帮助和带领开发区同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全省开发区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招商队伍,他们外语水平好,综合素质高,独立工作能力强,能吃苦,善公关,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三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开发区根据开发区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区客商的特点,不断改进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能力。全员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以外引外的招商、网络招商和近年的产业链招商等招商方式在我省开发区广为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四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多数开发区建立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奖

16、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一线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到今年9月底,已累计批准进区外商投资项目14011个。实践证明,一个办得好的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都有一批规模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经济产出效率高的项目。全省开发区在加快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1、全省开发区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九五”以来,全省开发区发展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苏南、苏中、苏北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开发区的比重分别为80%、15%和5%。二是开发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级开发区加上十几个发展比较快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其主要经济指标已占全省开发区的80%左右。部分开发区功能定位不明确,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尚未形成,开发区之间产业结构逐渐雷同。三是农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状况不甚理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存在轻农业,重综合的倾向,与设立农业开发区的初衷向背。3、产业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