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0166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法理论与实训张振和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1.了解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和内容 2.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熟悉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内容 4.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学习目标】,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论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税收优惠 第四节 征收管理,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论,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三、纳税义务人 四、税率,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是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企业所得税具有与商品劳务税不同的性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现行企业所得税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两大类:居民企业负无限纳税义务,即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所得都要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非居民企业负有限纳税义务,即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二)征税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课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为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应税收入总额扣除各项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的余额,而不是依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出来的

3、利润总额。,(三)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 企业所得税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得多的多缴税,所得少的少缴税,没有所得的不缴税,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负担原则,而不是像流转税那样只要取得收入就应缴税,不管盈利还是亏损。 (四)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办法 企业所得税以企业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平时分月或分季预缴,年度终了后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三、纳税义务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这是根据企业纳税义务范围的宽窄进行的分类方

4、法,不同的企业在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时,纳税义务不同。,(一)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这里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所谓“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二)非居民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上述所称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

5、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 (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3)提供劳务的场所; (4)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 (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代理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四、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现行规定如下。 (一)基本税率为25。适用于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 (二)低税率为20。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未

6、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但实际征税时适用10的税率。,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以前年度亏损,(一)收入总额 企业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纳税人以非货币形

7、式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这些非货币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收入的具体构成为如下几个方面。,1销售货物收入。这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2劳务收入。这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这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

8、股权、债权等财广取得的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这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做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利息收人。这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6租金收入。这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这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这是指企业接受来自其他企业、

9、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 9. 其他收入。,(二)不征税收 1财政拨款。这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政府性基金,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柜

10、等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三)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为鼓励企业积极购买国债,支援国家建设,税法规定,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这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四)扣除项目的范围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成本。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

11、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即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物资等)、提供劳务、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转让)的成本。,2.费用。这是指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 3.税金。这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4.损失。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5.扣除的其他支出。这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

12、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五)扣除项目的标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可按照实际发生额或规定的标准扣除。 1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3.社会保险费 4.利息费用 5.借款费用 6.汇兑损失 7.业务招待费 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9.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租赁费 11.劳动保护费 12.公益性捐赠支出 13.有关资产的费用 14.总机构分摊的费用 15.资产损失 16.依照

13、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其他项目,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基本计算公式为: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多少,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个因素。在实际过程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二)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对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

14、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三、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第三节 税收优惠,一、免征与减征优惠 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三、小型微

15、利企业优惠 四、加计扣除优惠 五、创业投资企业优惠 六、加速折旧优惠 七、减计收入优惠 八、税额抵免优惠 九、民族自治地方优惠 十、非居民企业优惠 十一、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第三节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企业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一、免征与减征优惠,(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除了花卉、茶、其他饮料作物及香料作物的种植和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均免征企业所得税。

16、,(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及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企业。,三、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下: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 (2)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