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015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 摘 要:“恰巧”“恰好”“恰恰”属于“契合”类语气副词,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三者主要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等。与动词搭配时,“恰巧”侧重修饰变化动词,“恰恰”则侧重修饰状态动词。“恰巧”很少修饰形容词,“恰恰”“恰好”修饰最多的形容词是“相反”。“恰好”还可以作补语和谓语,使用的是形容词用法。 关键词:恰巧 恰好 恰恰 “恰巧”“恰好”“恰恰”属于“契合”类语气副词,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以往以“巧合”或“契合”为着眼点的研究,大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缺少微观的考察。本文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网络语料库(CCL)1,从句法成分的角度

2、出发,对这三个同义语气副词进行辨析。 一、作状语 “恰巧”“恰好”“恰恰”主要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修饰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等。 (一)“恰X”2+动词 “恰X”搭配的主要是及物动词。我们发现“恰巧”“恰好”“恰恰”后面所接动词具有不同的特性,分别是说明类动词、动作类动词和能愿动词。 说明类动词主要包括“说明”“反映”“证明”“暴露”“体现”“表明”“符合”等表示阐释说明义的动词。例如: (1)我一直非常喜欢被人利用,如果有人利用你,恰巧说明你有利用价值。 (2)有人说:“待业保险无人享用,恰好说明我国失业人口比重低,劳动就业率高。” (3)有人会说,这些数字恰恰说明外资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3、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对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的解释说明。例(1),“有利用价值”解释了“为什么喜欢被人利用”;例(2),“劳动就业率高”对“待业保险无人享用”这一现象进行说明;例(3),“外资构成威胁”是对“这些数字”的解释。 与说明类动词组合时,“恰恰”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达到5.70%;“恰好”次之,为2.04%;“恰巧”最低,只有0.09%,频数是6。 “看”“听”“碰”“遇”等是动作性很强的动词,可以归为行动类。在与行动类动词的组合中,“恰巧”的出现频率最高,为11.32%;“恰好”次之,为4.52%;“恰恰”最低。例如: (4)另一方面,假设有一个人竟敢擅自进屋,并且恰巧碰上桌子上有试卷,

4、这种巧合是很难想象的。 (5)路上恰好遇上一个同学的弟弟小张,两人一起追赶,终于将案犯抓获。 (6)恰恰走入了这种自由、混乱、多元,也就最大限度地焕发了人的创造力。 动作类动词经常被趋向补语修饰,例(6)中的“走入”带有方向性,表示从“自由、混乱、多元”的外面走进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用例中“遇上”“碰上”中的“上”作为趋向补语,已经虚化。 “恰好”和能愿动词组合的频率最高,达到2.99%;“恰恰”次之,为1.48%;“恰巧”最低。例如: (7)这种产品极适合在汽车上使用,因为它恰巧能安放在车内的饮料架上。 (8)合并改组,恰好可以取长补短,使得大家都能够“吃得饱”。 (9)明码标价恰恰可以治理

5、此症。 “恰巧”“恰好”“恰恰”和能愿动词组合时,表述的时态一般是将来时,并且表达的是有利的方面。“能安放在车内的饮料架上”“可以取长补短”“可以治理此证”,表达的都是优势。形成这些优势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发生,只是一种可能和预设。 郭锐(1993)将动词分为三个典型的过程结构类: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并认为这是一个以动作为中心,向状态和变化的两端过渡的连续统。 说明类动词和能愿动词属于状态动词,没有起点和终点,位于连续统的左端。行动类动词,动作发生的同时就已经产生结果,属于变化动词,位于连续统的右端。结合上文的数据,可以发现“恰恰”侧重于搭配状态动词,“恰巧”侧重于搭配变化动词

6、。“恰好”与状态动词和变化动词都可以组合,但更倾向于前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1: 状态 变化 动作 恰巧 - - + 恰好 + - + 恰恰 + - - (二)“恰X”+是 语料中,“是”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季春红(2008)指出“是”必须在语气副词后面。语料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是”出现在“恰巧”“恰好”“恰恰”前面的用例。 “恰巧/恰好+是”属于评判性判断,说话人在表示判断的同时,表达了对该事件的态度和观点,形式主要是“NP1+X3+是+NP2”。通过语料分析,“恰巧+是”主要表现巧合性;“恰好+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巧合,一类是与预设的比较。例如: (10)一丈高的佛

7、像,恰巧是仙佛中块头最大的弥勒佛,倒卧在海面,就像是条小船。 (11)这恰好是C偏好的数目,那么C是中间投票人。 (12)他亲自打电话到“芬克斯”预约,接电话的恰好是店主罗斯恰尔斯。 例(10)和例(11)是典型的“是”字句,“佛像”和“最大的弥勒佛”之间的等同关系是体积的巧合性;“数目是C偏好的数目,不是A的和B的”,也是巧合。例(12)“的”字句充当主语,“接电话的”和“店主”的等同关系符合“他打电话”的预设。 “恰恰”的“是”字句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NP1+恰恰+是+NP2”,表示两名物之间的关系。当NP2是“的”字句的时候,“是”为焦点标记。第二种是“NP+恰恰+是+VP”,表示断定

8、的语气。“是”为断句标记,可以去掉。相对于“恰巧”和“恰好”,“恰恰+是”的主观性特别强,主要表达转折的语气,基本功能是在指明焦点的同时凸显强调。例如: (13)这种漆黑骇人的地方,恰好是赌徒喜欢的,说不准那四个鬼也正凑成一桌玩麻将呢。 (14)历来说唐诗的差不多都认为七绝圣手属王昌龄、李白和李益,而杜甫恰恰是拙于写七绝。 例(13)中,“是”有聚焦作用,“的”字句“赌徒喜欢的”是整个句子的焦点,同时也是句子强调的地方。例(14)中,“是”可以去掉,变成“而杜甫恰恰拙于写七绝”。在这个结构中,表现的是说话者对这一事件的确认和主观态度,动词短语是句子的强调部分。 (三)“恰X”+形容词 “恰巧”

9、“恰好”“恰恰”修饰的形容词比较单一,“相反”是最常见的。 1.恰恰相反 “恰恰”修饰“相反”的频率达到19.52%,近五分之一,远远高于“恰巧”“恰好”的出现频率。“恰恰相反”经常单独使用,衔接两个语义相反的句子,表示转折。例如: (15)恰恰相反,也许刚好经历一两桩好事快事。 (16)楚留香与李寻欢恰恰相反,楚留香是快乐的,他身边从没少了女人,更不会少了美酒,处处留香,处处有酒,就是他的生活。 “恰恰相反”主要出现在后面一句。例(15)中,根据后面的语义,可以推断出前面一句的内容,即“遇见了坏事”。例(16)中,前面一句的预设是“楚留香”不快乐,但事实上他很快乐。 “恰恰”还可以直接修饰形

10、容词“好”。例如: (17)就这么多的牵连,恰恰好就这么多,再也多不了。 “恰恰好”侧重强调程度的适中。例(17)中,“恰恰好这么多的牵连”,不多,也不少。“恰恰好”还经常出现在标语里,有琅琅上口的效果,简单易记。例如: (18)我想起父母年轻时,那个“有男有女,三个恰恰好,有女无男,一直生到老”的年代。 2.恰好相反 “恰好相反”与“恰恰相反”不同,它经常充当谓语成分,并且作为谓语出现在句尾的频率为31.2%。在语料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恰好相反”前面经常出现“而”“但”“可是”等转折性关联词语和介词短语。例如: (19)而美国人恰好相反,是“不”字的爱好者。 (20)但塔里木的看法恰好相

11、反。 (21)这跟史记所反映的情形恰好相反,可以说明早期以全式为主,而魏晋时期则是以省略式为主。 以上用例,“恰好相反”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例(19)和例(20)中关联词语“而”“但”加强了转折语气;例(21)中介词短语“跟相反”,强调“魏晋时期”与“早期”的不同。 不同于“恰恰”,和“恰好”搭配的还有“相同”“合适”“一样”等蕴含比较义的形容词。例如: (22)她试试戴在她自己的头上,觉得恰好合适。 这类句子所反映的客观事实通常是符合预设的。例(22)中,“合适”,即不大不小,符合“她”自己的预设。 3.恰巧相反 “恰巧”很少修饰形容词,搭配“相反”的句子也只有20例。“恰巧相反”既可以单独

12、出现,衔接上下文,也可以在句尾充当谓语。例如: (23)“恰巧相反。”他说,“他让我很开心,他像以前一样非常尊敬他的姨父。” (24)但在幕后,他的态度恰巧相反。 不同于“恰好”,“恰巧”“恰恰”修饰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较为常见,例如: (25)心脏和肾脏恰巧也不很好。 (26)“难道像上次那样?那一回恰恰很糟。” 例(25)中,“恰恰”修饰的短语结构是“否定副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例(26)中,“恰恰”修饰“程度副词+形容词”。 我们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容词都是状态形容词,如“相反”“相同”等。状态形容词带有主观色彩,性质形容词表示的则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恰巧”“恰好”“恰恰”表现的是说话人

13、的主观态度和看法,更适合与状态形容词组合。 4.“恰X”+数量短语 “恰巧”“恰好”“恰恰”修饰数量词时,表示说话人对数量的看法和观点,即不多不少,正合需求。根据语料库分析,“恰巧”“恰恰”很少搭配数量短语。晁代金(2005)将“恰好”修饰数量短语的情况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与现实或预设的对比,第二种是趋整。根据我们的分析,第二种使用情况较多。 “恰好”修饰的数量短语主要是时间数量短语,包括“X岁”“X月”“X年”等。例如: (27)叶至善同志在文中说他们三兄妹的年龄加起来,恰好一百八十岁。 (28)江苏外贸开口岸已二十年,浙江则开口岸于对外开放之初,至今恰好15年。 上面两个用例,“一百八十岁”

14、“15年”都是时间数量短语,分别为趋向十和五的整数。 5.“恰X”+时间状语 “恰巧”后面接“这时”“这时候”“那年”等时间状语的频率比“恰好”“恰恰”高。张斌(2001)认为“恰巧”表示巧合,包括时间、数量、条件等方面。时间巧合这一点和我们的分析结果相同。“恰巧+时间状语”主要位于句首,常单独出现,衔接上下文。例如: (29)恰巧那天早上,陈万利因为商务上的事情去了香港,要一个礼拜以后才能回家。 (30)恰巧这时,我的公司老总来串门,老总是绝少来下属家消耗他宝贵的时间的。 例(29)和例(30)中,“恰巧”接“那天”“这时”,表现了时间的巧合,并且还说明了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关系。 6.“恰X

15、”+地 语气副词后面一般不能加“地”。我们在语料分析的过程中,看到有少量“恰X”接“地”的用例。4例如: (31)只是,你选取得比较恰当,它们都能恰好地体现你所要表达的题旨。 (32)两人配合默契,从没在吃上发生过纠纷,他们总是恰好地喜欢吃对方不爱吃的东西,却爱看对方都爱的电影,爱一起拉着手围着楼转圈。 “恰好”加“地”区别于直接作状语表示的“巧合”,是有目的的“巧合”,有很强的主观性。例(31)中“体现你所要表达的题旨”的巧合是由于自己“选取比较恰当”。例(32)中“喜欢吃对方不爱吃的东西”的巧合也都是双方的刻意之行。可以看到,“恰好+地”有很强的摹状性。 “恰恰”“恰巧”加“地”也是对这种“巧合”的特别强调,同时这种巧合往往有较大影响。例如: (33)他看了台上一眼,莲霞的眼恰恰的躲开他。4 (34)这里恰巧地处自由丘和绿丘中间,不知市子会去哪个车站上车。 例(33),在“他”往台上看的时候,与“莲霞”躲开“他”的这一动作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