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970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杨黎辉,学习要点,垂体释放的激素 生长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分布于机体的组织器官,如心、肾、肺以及消化道黏膜、皮肤和胎盘等部位,第一节 概 述,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 生物活性物质。,一、激素的分类,(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胰岛素和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类固醇激素: 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以及1,

2、25-双羟维生素D3。,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一)相对特异性 激素进入血液后被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尽管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却只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特定的靶器官、靶组织和(或)靶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二)信息传递作用 内分泌系统在对机体功能调节的过程中,调节信息是以激素这种化学方式传递给靶细胞的。,(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生理状态下,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在每升纳摩尔(nmol/L),甚至在皮摩尔(pmol/L)数量级,但其作用显著,如1mg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4 200kJ。,(四)激素间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3.允许作用

3、是指某种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如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类激素具有允许作用,三、激素作用的机制,(一)含氮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没有直接的神经联系,二者主要通过特殊的血管系统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构成了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有着直接的神经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轴突,经垂体柄延伸至神经垂体,即下丘脑-垂

4、体束,形成了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二、腺垂体,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由不同的腺细胞分泌多种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一)生长激素 1.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机体生长:尤其是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等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蛋白质合成,加速骨骼、肌肉和内脏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将导致侏儒症;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将导致巨人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2)促进物质代谢 蛋白质: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脂肪:加速脂肪分解,使肢体等组织中的脂

5、肪含量减少,为机体提供能量; 糖:生理水平的生长激素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的利用;但过量的生长激素则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消耗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释放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的双重调节,前者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后者则抑制其分泌。此外,生长激素的分泌可受睡眠、激素和代谢因素的影响。,(二)催乳素 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乳腺泌乳。 (三)促激素 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均有各自相应的外周靶腺,通过调节靶腺的活动而发挥作用,统称为“促激素”。 这些促激素分别与下丘脑和外

6、周靶腺之间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功能调控轴系统,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分别促进其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泌相应激素,最终由靶腺激素调节全身组织细胞的活动。,三、神 经 垂 体,(一)抗利尿激素 生理条件下主要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用,对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和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失血、脱水等情况下,血管升压素的释放明显增多,导致皮肤、肌肉、尤其是内脏的血管收缩,则对维持血压有重要的作用。 (二)催产素 能促进乳汁排出和子宫收缩。,第三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1.甲状腺激素以碘为主要原料合成。 2.碘80%90%来源于食

7、物,其余则来源于饮水和空气,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3.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先主动摄取和聚集碘;在甲状腺过氧化酶催化下,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被碘化;酪氨酸残基耦联生成T4或T3;合成后以胶质形式在腺泡腔内贮存。 4.循环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极少量呈游离状态。,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一)对代谢的影响 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增加耗氧量和产热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患者喜凉怕热,极易出汗;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产热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患者喜热恶寒。,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

8、糖代谢: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增强肾上腺素等激素的生糖作用,升高血糖;但同时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糖常升高,有时甚至出现糖尿。,(2)蛋白质代谢:生理水平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分泌过多时加速蛋白质分解。 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黏液性水肿。 (3)脂肪代谢:对脂肪、胆固醇的作用分解大于合成。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总体脂减少而消瘦,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脂比例增大,血清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和脑。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合成不足时,脑和骨的发育有明显障碍,表

9、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即克汀病)。,(三)其他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心排血量,但组织耗氧量增加而使血管舒张。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可增进食欲。,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促进甲状腺增生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血中游离T3、T4浓度的改变,可对腺垂体TSH的分泌起反馈性的调节作用。 T3和T4对下丘脑分泌TRH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表示促进 表示

10、抑制,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三)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血碘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摄碘能力降低,减少T3和T4合成;血碘浓度降低时,甲状腺的摄碘能力增强,促进T3和T4合成。 地方性甲状腺肿,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第四节 肾上腺,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细胞分泌少量性激素。,(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贮存;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若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相反,则可出现低血糖。,(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

11、代谢: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贮存;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若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相反,则可出现低血糖。,(2)蛋白质代谢: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为肝糖异生提供原料。 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可出现肌肉消瘦、皮肤变薄、淋巴组织萎缩和骨质疏松等。,(3)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 当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组织分解增强,躯干部位脂肪合成相应有所增加,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满月脸”、“水牛背”、“水桶腰”,被称为“向心性肥胖”。,2.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有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还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最终促进水的

12、排出。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肾脏排水能力下降,甚至可出现“水中毒”,3.对器官组织的作用 (1)对血细胞的作用: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通过“允许作用”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促进血管收缩以维持血压。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4.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应激反应是指在有害刺激如缺氧、创伤、手术、饥饿、疼痛、寒冷以及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等的作用下,机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的反应。 在应激反应中,大量分泌的

13、糖皮质激素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和耐受性,这对维持生命是必需的,也称“保命”作用。,(二)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和刺激糖皮质激素合成及分泌。,2.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以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稳态。腺垂体分泌的ACTH也可负反馈抑制下丘脑的活动,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采取逐渐减量的缓慢停药方法或在治疗期间间断给予ACTH。,二、肾上腺髓质激素,(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肾上腺素主要来自于肾上腺髓质,而去甲

14、肾上腺素可来自于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为主)。,(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除对心脏、血管、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外,肾上腺髓质激素在代谢方面能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加速脂肪分解;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产热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还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反应灵敏,警觉性提高的状态,参与应急反应。,(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急反应中起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的作用。,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的比较,第五节 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一、胰岛素,(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合成代谢 1

15、.对糖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是生理状态下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促进全身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糖原的合成与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血糖水平下降。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将升高,一旦超过肾糖阈,尿中就可出现葡萄糖,引起糖尿病。,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脂肪分解增强,产生大量酮体,可引起酮症,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时,产生明显地促生长作用。 胰岛素缺乏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患者可有消瘦、乏力的表现。 胰岛素还可促进K+进入细胞内,血钾浓度降低。临床应用胰岛素时要注

16、意监测血钾水平。,(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血糖的作用 血糖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2.激素的作用 胃肠激素促进胰岛素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肾上腺素则抑制胰岛素的分泌。,3.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二、胰高血糖素,(一)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分解代谢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促进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加强肝内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抑制分泌。,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一、甲状旁腺激素,(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对骨的作用 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 2.对肾的作用 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血钙浓度升高; 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