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9311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七律 长征(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 长征,红军长征的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瑞金,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水草地,吴起镇,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2、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者介绍,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主要战役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主要会议 通道会议 黎平会议 猴场会议 遵义会议 扎西会议 会理会议 两河

3、口会议 芦花会议 沙窝会议 毛尔盖会议 巴西会议 俄界会议 榜罗镇会议 吴起镇会议,红军走过的水草地,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泸定铁索桥,金沙江,大渡河,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对偶)。包括四联。,七律知识知多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wi y,png b,mn,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4、,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哪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哪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百折不挠、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远征:行程之远, 时间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红军不害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历经的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都看得极为平常,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远征难、万水千山: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五岭

5、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高达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颔联 上承“千山”二字,颔 联,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形容绵延不断,形容巍峨高大,对偶,逶迤:弯弯曲曲连续不断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上承“万水”二字,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6、,对偶,颈联,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 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

7、泸 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 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8、。”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 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 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

9、的敌人 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架起机枪,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 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 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

10、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承上启下,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

11、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二万五千里,其间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 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 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山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感悟远征难,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

12、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难:艰难险阻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这五座大山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乌蒙:即乌蒙山,是穿行于贵州、云南之间的山脉。1935年3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红军不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看做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起伏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 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悬崖,让人感到温暖, 大渡河上横跨着几根铁索支撑的桥,寒气逼人。 更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

14、雪, 三支红军队伍路过了这里,都露出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笑容。,1.五岭逶迤腾细浪, 意思: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在脚下翻腾的小细浪。,2.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就像在脚边滚动的泥丸。,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说明红军巧渡金沙的欢快心情。 寒,说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4.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红军: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忆秦娥 娄山关 1935.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念奴娇 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十六字令 山 19341935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 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 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 堕, 赖以拄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