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677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 本文立足于实践调查,首先介绍了大学生财政补助的基本情况,然后以南京地区为例,从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过程、补助满意度及补助的产出效益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指出大学生财政补助存在的问题如宣传力度不足、投入不够、激励效应不明显等,最后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财政补助效益的对策。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补助政策 高等教育 一、大学生财政补助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大力扩

2、展高等教育,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而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高校大学生的财政补助。近年来,国家出台和修订了众多对高校大学生财政补助的政策,借助财政的力量,不断扩大对高校学生帮助的覆盖面和力度,最大限度使考入公办高等院校的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荒废学业。同时,国家不断调整政策,将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的高校教育免费政策逐步转变为由国家、社会、学生及其家庭等共同承担教育费用的高校教育收费制度。 我国采取“奖、助、补、减”等多种政策与措施,基本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专职管理队伍体系。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形成了“以财政资助为保障、助学贷款做辅助、高校与社会资助共同发展”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国家

3、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高校资助项目、专项资助项目四类。 二、大学生财政补助现状以南京为例 1、资金投入 首先,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近几年发布的关于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通告,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有国家统一发放标准:国家励志奖学金人均5000元;国家助学金分为2000、3000、4000三档,即人均3000元。关于减免学费,各校的标准并不统一,只有少部分的学校对减免学费标准规定的比较明确。如南京某大学在减免学费方面规定,获全额学费减免的占1%,获50%学费减免的占2%,获30%学费减免的占3%,同时规定了何种情况下获全额减免,何种情况下获部分减免。关于贫困生困难补助,各校发放

4、的标准差距较小,学生反映基本上是每月获得150至200元左右。 根据调查,一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平均在700元左右。贫困生月生活费一般会比普通学生少一些,如果将贫困生月生活费定为600元,一学年按9个月计算,则贫困生一学年的生活费为5400元,那么国家励志奖学金占贫困生生活费比例是92.6%,助学金占贫困生生活费比例是55.6%,困难补助(除学费补助和助学金)平均额占贫困生生活费比例为30%,而减免学费占全额学费的平均比例大约是48.3%。理论上说,除了困难补助占贫困生生活费比例稍微偏低外,其他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 2、资金使用过程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财政补助资金的完成率基本上是100%

5、,也就是说,学校基本上都能按照计划和规定完成大学生的补助工作。我们还特意关注了一下补助的发放及时性问题,据了解,学生奖助学金的名单一般是每年10月至11月公布,而实际的补助资金到达学生银行卡的时间一般是12月至次年1月,因此补助发放的时间平均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基本可以在下一年开始前将补助发放到学生手中。不过,在网络调查中,对“你认为学校发放奖助学金是否及时”一问,有38.5%学生认为其所获得的补助比较及时,53.8%的学生认为学校发放补助不太及时,还有7.7%的学生认为学校发放补助很不及时,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当前补助发放速度还不是特别满意。 另外,针对受补助学生进行调查,有82.2%

6、的学生将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日常费用支出、在校学习支出,有9.1%的学生会将补助资金用于课外技能培训,仅8.7%的学生会将补助资金用于购买非必需用品和其他方面。将以上数据制成饼状图1。 从饼状图中所占面积我们可以得出,受到补助的大部分大学生思想上还是比较积极的,能够将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日常费用支出和在校学习支出。大学生补助资金的主要用途是评判财政补助效益的重要方面,将补助资金用于日常支出和学习支出可以说是财政补贴的初衷,大部分受补助大学生均能够比较合理地使用补助资金,发挥补助资金应有的用途。 3、补助满意度 对大学生财政补助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上。根据调查,学生对当前大学生补助情况

7、很满意的占6.4%,基本满意的占51.2%,不太满意的占29.8%,不满意的占12.6%;家长对大学生财政补助感到很满意的占7.7%,基本满意的占53.8%,不太满意的占28.3%,不满意的占10.2%。将上述数据制成柱状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与家长的满意度分布基本一致。虽说大部分学生与家长都对补助资金基本满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满意度方面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的,很满意所占比例很低,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负面满意度所占比例还有很大下降空间。学生与家长的负面满意度分别为42.4%、38.5%,所占总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不容忽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值得我们探索解决。 调查中当问及

8、“你认为当前补助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这一问题时,仅2.8%的学生觉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1.8%的学生觉得偶尔改善生活,而75.4%的学生认为基本没影响。看来,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对财政补助的作用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就目前自身所得到的补助而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补助对生活、学习质量的较大改善与提高。 4、补助的产出效益 关于大学生财政补助的产出效益,我们主要调查了南京地区几所高校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考研成功率、贫困生获奖学金比例、贫困生专业排名这几个方面。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9.34%,考研成功率平均为4.7%。总体上就业率还是很可观的,而且就业率近几年均在上升,可见就业率还有提

9、高的空间;但每年的考研成功率大都稳定在4.5%左右,波动较小,深造人才的产出量还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将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根据我们采访的几位辅导员提供的信息,贫困生在本专业的成绩排名平均是前39%,贫困生获奖学金(包括各种奖学金)比例大约在55%左右。大学生财政补助的力度主要是集中在贫困生身上,但是就成绩来说,贫困生的成绩并不是很优秀,能努力学习争取并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贫困生也仅占一半左右,对贫困生的财政补助力度与其产出效益并不均衡。 三、大学生财政补助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财政补助政策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 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财政补助的作用,首先就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大学生能及时采取

10、合理有效的补助方式,积极地申请补助来解决自身的困难,继续学业。然而,在调查中,对“你是否了解大学生补助的现有情况,如发放的目的、资金的来源、以何种方式、多少金额等”这一问,只有1.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并清楚,40.6%的被调查者仅仅知道大学生享有财政补助,但对具体的补助方式和金额等都不太了解,更让人惊讶的是,有57.8%的大学生表示对大学生享有的补助一点也不清楚。可见,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获取足够多的关于大学生财政补助的信息,或是对这些政策缺乏必要的关注和了解。由于大学生对财政补助缺乏认识,学生、家长对财政补助的满意度也受到影响,在我们的满意度调查统计中,不太满意与不满意所占比例较高,其原因之

11、一可能就是宣传力度的不足。 2、对大学生的补助力度不够 尽管按照理论上的测算,目前大学生财政补助的资金投入基本能满足大学生的日常需要与学习要求,但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并没有实际地感受到补助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获取了财政补助的困难学生只占所有困难学生群体的局部,或是困难学生获得的补助并不是完整的,获得的费用减免并不是全额的,少量的补助对他们的生活现状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由于通货膨胀,我国的物价也在不断地上涨且未来仍保持着上涨的趋势,对许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物价上涨直接扩大了他们的日常开支,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维持

12、不变的财政补助的实际效用却在逐渐降低。 3、补助资金的激励效应不明显 大学生财政补助一方面是缓解大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困难,让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而不是迫于家庭压力辍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对获得补助的大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等。但是通过采访一些辅导员,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贫困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靠前的(贫困生在本专业的成绩排名平均是前39%左右),但是与非贫困生相比,成绩的差异却并不明显,而且只有大约一半的获补助学生能够取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另外,经过对成绩排名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贫困学生在获得补助期间的学习成绩排

13、名也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大学生财政补助资金并未起到其应有的激励作用,或激励效应较弱。如何提高财政补助资金的激励效应是一个值得深思探索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财政补助效益的建议 1、加大对大学生补助的力度 虽然现阶段补助的类型和方式能改善部分贫困生的生活,但补助范围仍不能覆盖所有贫困生。各地应建立相应机构来协调分配大学生补助工作,对各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进行追踪,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生都能得到相应等级的补助。同时,由于物价上涨,补助资金也应进行相应上调,消除通胀带来的影响,切实改善贫困生的生活,使他们在国家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 2、加大资助信息宣传力度 由于我国大学生财政补助政策执行时间较短,

14、校内外信息宣传力度不够,使大学生对我国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方式、申请条件、审查过程等了解匮乏,使部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失去补助机会。增强财政补助资金宣传力度,首先各级政府可以建立大学生财政补助专题网站,及时更新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补助政策,并开通投诉建议版块;其次,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就给学生普及大学生财政补助资金政策,并完善宣传的方式,通过辅导员、学生手册、广播、橱窗、校园刊物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打消贫困生申请补助的顾虑,鼓励符合条件学生申报;另外,最后,大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大学生补助政策的关注,并结合当地情况为大学生财政补助政策献计献策。 3、改变补助发放方

15、式,增强激励效应 大学生财政补助资金在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还应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发挥。通过调整发放补助金的金额、改变财政补助的发放形式、严格规定获得补助的条件等等,提高获取财政补贴的要求与待遇,或许能更好地激励困难学生努力学习,使其对获得的财政补助资金更加珍惜、更加高效地使用。同时,各地政府应在高校的配合下建立贫困生补助激励机制,不硬性规定受补助学生排名范围及社会工作情况,但对贫困生每学年取得的进步都给予适当的补助奖励,同时聘请心理老师与学习退步明显的贫困生沟通交流了解原因,鼓励其珍惜机会完成学业。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大学生在财政补助资金的激励与帮助下,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慧敏: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河南教育(高教),2013(8). 2 楼世洲、邬敏燕:大学生资助政策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 王强、施杰: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政策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6(4). 4 郑康: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 张晓:贫困大学生财政补助政策的绩效研究D.南昌大学,2013.-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