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221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43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设备管理第2版教学作者沈永刚第一章节设备管理总论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设备管理,第一章 设备管理总论,第一节 现代设备的特征 第二节 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设备管理的意义 第四节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 设备寿命周期的理论,第一节 现代设备的特征,一、日益大型化或超小型化 二、运行高速化 三、功能高级化 四、自动化和复杂化 五、节能降耗和环保,一、日益大型化或超小型化,在传统的工业部门,例如冶金、矿产、造船、机械制造和纺织业中,设备的容量、功率、重量都明显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取得更大的生产能力。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运输设备的大型化。 由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微型化、轻量化的设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型计算机遍及世界各地

2、,不仅企业和部门拥有它,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纳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备微型化进程。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展,使超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成为可能。,二、运行高速化,为了减少单位容量的设备体积和提高工效,设备运行的高速化已成为许多机械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微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传统的工业设备运行高速化,而且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功能高级化,功能高级化既是现代设备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设备现代化的努力目标,世界各国对此都很重视。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知识化的时代,时代呼唤人们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现代化设备。高性能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人

3、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时改变社会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正是由于卫星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用手机即可买卖股票,推动了全球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谐文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推动力。,四、自动化和复杂化,现代设备用于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控制程度越来越高,并由此导致了设备系统的复杂化。例如,在冶金、石油化工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过程全自动控制甚为普遍。宝钢一期工程就是通过16台计算机和449台微处理机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多层控制,金山石化涤纶二厂

4、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长丝生产的全过程,这是两个很好的实例。还有,在一些劳动强度大或危险性大的生产设备上,采用机器人来进行生产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在中央控制室用电脑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五、节能降耗和环保,生产出来的设备产品是否满足节能降耗和环保的要求,这是评价设备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各国为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绿色地球,正在作出不懈的努力。在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方面,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二节 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一、事后维修阶段 二、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三、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四、设备综合管理阶段,一、事后维修阶段,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

5、,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二、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预修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1.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 2.合理确定修理周期 3.正确采用项目修理 4.修理与改造相结合 5.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1.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而对

6、一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2.合理确定修理周期,设备的检修周期不是根据理想磨损情况,而是根据各主要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按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役龄和使用条件、使用强度等情况确定其修理周期,使修理周期和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合理。,3.正确采用项目修理,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但我国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代替设备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4.修理与改造相结合,我国多数企业往往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局部改进或改装,使大修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5.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

7、合,这是我国设备预防维修制的最大特色之一。设备保养与设备检修一样重要,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就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轻和延缓设备的磨损,可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三、设备系统管理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 1)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 2)对维修费用高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 3)对维修费用十分昂

8、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四、设备综合管理阶段,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 1)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 2)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3)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4)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四、设备综合管理阶段,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表现有: 1)设备管理由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化发展。 2)由

9、设备定期大小修、按期按时检修,向预知检修、按需检修发展。 3)由不讲究经济效益的纯维修型管理,向修、管、用并重,追求设备一生最佳效益的综合型管理发展。 4)由单一固定型维修方式,向多种维修方式、集中检修和联合检修发展。 5)由单纯行政管理向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发展。 6)维修技术向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和新技术发展。,第三节 设备管理的意义,一、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关系到产品的成本 三、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四、关系到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一、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狭义上讲,设备管理就是要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质量指标。

10、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是通过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如果生产设备技术状态不良,特别是对一些投资和运转费用十分昂贵的大型、自动、连续型生产设备,不论是主机,还是其中某一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任何结构、性能等方面不完好状态,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或者导致产品质量的降低,或者达不到额定生产率,严重时还会造成重大的事故。,二、关系到产品的成本,设备管理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除了上述的产量和质量因素外,还有设备的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油脂消耗等费用。 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但过分维修,则会增加维修成本。,三、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业生产中意外的设备人

11、身事故,不仅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秩序,同时也使国家和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在实际生产中怎样更加有效地预防设备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人身伤亡,已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一大课题。 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生产设备落后,设备管理不善造成的。,四、关系到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与国际水平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比,还相差较远,它仍然是当前工交生产和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设备陈旧落后的情况相当严重。 2)对生产与维修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 3)片面地追求产值、速度和利润指标,挤掉正常生产维修和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失修和拼设备的短期行为还是存在。 4)设备管理措施不落实,

12、设备管理专业人员不足。 5)对设备一生管理的认识存在差距,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条件,因而还处在设备前、后半期分段管理的局面。,第四节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一、设备的综合效率 二、设备的一生管理,一、设备的综合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现有设备的潜力,为发展生产和搞好建设,以及为增加社会财富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应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改善和提高设备素质,增强设备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检修工期,减少停机损失,降低检修成本。 3)物尽其用,积极清理并调剂、利用闲置设备。 4)采用新工艺积极开展旧件修复。 5)大搞综

13、合利用,节约资金支出。,二、设备的一生管理,设备一生管理,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修理、改造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这是有别于只管理维修一段的传统设备管理的主要标志。 当前设备一生管理要注意五个方面的结合。 1.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2.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 3.群众管理与专业技术队伍管理相结合 4.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5.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1.制造与使用相结合,做好制造与使用相结合,必须抓好产品的质量、品种、成套和服务等基本环节。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制造厂要力求做到产品可靠、耐用、高效、经济,以及好用、好修和美观。品种是成套的基础,成

14、套是形成生产能力的手段。服务是使用和制造之间的桥梁。出厂产品应实行三包:包用、包修和包换。,2.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设备的老化程度都比较严重,许多设备的精度、性能已满足不了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开发的需要。但由于国家财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目前我们还无法以一大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设备来替换现有设备。 根据我们的国情,我国的设备管理必须走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的道路。能改造的尽量改造,该报废的就报废,需要更新的就更新,总之要合理地使用好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和大修资金。,3.群众管理与专业技术队伍管理相结合,让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从长期以来

15、行之有效的群众参与设备管理的实践中挖掘和整理出符合我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理论。在加强群众管理的同时,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设备拥有量的多少,设备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懂技术、懂经济、年富力强的工程师、技师和技术员作为专职设备管理人员,使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能适应企业生产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保证设备检修的质量和生产效益。,4.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它的物质形态,即技术方面,而不太注重经济效果。设备综合管理强调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要求以经济观点指导技术管理,即购置设备、设备修理必须进行经济核算,加速处理闲置设

16、备,紧紧围绕设备的技术经济综合指标抓设备管理和对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实行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5.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日常维护极为重要,设备维护工作搞好了,可以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尤其要注重设备的润滑和防腐工作,特别是一些有色金属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长,连续性强,工作环境恶劣;矿山设备工作环境更加糟糕,要么在阴潮、多尘的地下工作,要么在日晒雨淋的露天中作业,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粉尘、噪声或有害物质而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化工厂设备大多是在高温、高压、高真空、强腐蚀的条件下工作,或者是在多烟、多尘、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工作,不仅腐蚀和磨损快,而且因管理不周而引起爆炸、火灾和毒气污染等恶性事故。,第五节 设备寿命周期的理论,1.设备寿命周期的技术理论 2.设备寿命周期的经济理论 3.设备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设备寿命周期的技术理论,依靠技术进步,加强设备的技术载体作用,研究寿命周期的设备设计方法和水平、先进制造技术、设备故障特性和维修特性,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采用适用的新技术和诊断修复技术,从而改进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