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128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1-2005年北京工业发展规划目 录一、北京工业“九五”时期发展概况1(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1(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三)技术进步明显加快3(四)国企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3(五)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4二、北京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5(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5(二)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机拓展了发展空间6(三)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为北京工业指明了方向6(四)适应资源与环境是北京工业调整的重要课题7三、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目标8四、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要点10(一)高新技术产业11(二)传统产业17(三)都市型工业24五、北京工业“十五

2、”时期发展主要措施26(一)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产权制度26(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26(三)形成全方位的开放体系27(四)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28(五)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28(六)强化企业基础管理28(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9(八)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环境29附件 一 北京工业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发展目标附件 二 建设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概要)附件 三 实施10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概要)附件 四 “十五”时期北京工业投资动态项目库(第一批)新世纪初的5到10年,我国将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按照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北京工

3、业要紧紧围绕“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发展首都经济,构建新的产业群体。到2005年,北京工业要基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总量翻番,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提供重要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工业“九五”时期发展概况(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九五”期间,北京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变价)从“八五”末期的1174.4亿元,增至2000年的2286.6亿元, 增长了94.7,实现年均递增 14.3。工业增加值从“八五”末期的459.2亿元增至2000年的737亿元,增长了60.5,实现年均递增9.9,五年累计实现增加

4、值312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4.5(现价)。工业产品产销率从“九五”初期的98.4,到2000年的98.5,五年期间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九五”期间,北京工业主要经济收益指标显著提高。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八五”末期的85.3亿元,增至2000年的110.8亿元,增长29.9,实现年均递增5.4;实现利税从“八五”末期的193亿元增至2000年的232.7亿元,增长20.6,实现年均递增3.8。“九五”期间,北京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截止到2000年底,全市地方5

5、8户工业骨干企业累计完成改制49户,改制面达到84.5%,其中81.6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113户完成改制,改制面达40.5;一批企业成功上市,累计从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64.1亿元;中小企业改制工作成果明显,近两年共完成2417户企业改制工作;市属企业179户划转区县管理,其中92户完成改制工作。改制工作促进了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步成为北京工业的主导产业,2000年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8.9,占全市国内

6、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5.7增加到8.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成为北京工业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并努力探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重化工业比重有所下降。都市工业稳中有进,发展势头良好。发展了一批优势产品,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技术水平及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前三名的产品达到了近百种。工业布局调整有序进行。通过贯彻北京工业布局调整规划和北京市工业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实施办法,五年来共实施搬迁项目59项,转让占地面积171.8万平方米,协议转让总金额95.6亿元。污染扰民企业治理搬迁

7、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三)技术进步明显加快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技术创新工程”和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新成绩;产学研工程由单纯的技术合作发展到以项目为基础的全面合作;技术中心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00年底,已认定国家级技术中心19家,市级技术中心30家,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五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99.4亿元。通过实施“双加”工程、“双高一优”工程和国债技术改造工程,如联想微机、

8、东方冠捷、燕化乙烯改造、首钢环保改造、琉璃河水泥厂水泥生产线改造、北新建材矿棉吸音板及塑料管材生产线改造、燕京啤酒集团扩产改造等技改工程,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已达到或接近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国际水平。(四)国企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初步摆脱困境。到2000年底,列入全市静态考核目标的114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中已有92户扭亏脱困或销号,扭亏面达到80.7。列入全市动态考核目标的40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下降到20以下。债转股工作进展顺利,17户企业已全部完成债转股签约,转股金额达168.4亿元,转股后平均

9、资产负债率从77.3降至38。劣势企业的淘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平稳退出了市场竞争。1996年至2000年底,全市共实施企业兼并、破产项目325项,其中兼(合)并127项,破产198项,涉及企业资产总额约150亿元、负债总额约170亿元,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约75亿元。在325户兼并破产项目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有71户,占21.8。减员增效成绩显著。1998年以来,市属企业共减员分流35.43万人;全市工业劳产率从97年不足3万元,到2000年实现翻番。(五)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工业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共批准工业外商投资企业2097户,协议

10、投资总额65.4亿美元,协议外资额5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9.0亿美元。投资向电子通讯、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集中,投资金额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已由“八五”期间的31.9增加到“九五”期间的48.1。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明显增加,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50家在京落户。工业出口大幅度增长。2000年全市工业直接出口额完成31.0亿美元,比“八五”末期增长131。工业直接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也由52.5增加到68.9。2000年工业完成出口产值310.1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一倍,工业出口在全市出口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著。按照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工业在发

11、展中仍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产品结构与首都功能和市场需求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发展活力不强;首都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机制尚不完善;市区内工业布局、资源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不尽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五”时期加以解决。二、北京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使我们面临挑战与机遇。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经受挑战的同时,北京工业更是面

12、临历史性的机遇。首先,有利于实现国际资源优化配置,使北京工业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北京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有利于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扩大出口,参与国际大循环,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第三,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有利于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从而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机拓展了发展空间“九五”后期,宏观经济发展出现重要转机,投资、消费和出口明显增加,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看到,一方面,长期商品短缺的局面根本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存在某些产品和生产力明显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仍不

13、能满足需求,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替代进口仍是当前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因此,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为北京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为北京工业指明了方向“九五”时期是确立首都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时期。实践表明,发展北京工业必须坚持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发展首都经济为目标,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持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继续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为建设全国知识经济基地提供重要的经济、技术和产

14、业基础,是北京工业的发展方向。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是全国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高科技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不仅具备国内优势,也引起世界的关注。而北京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础雄厚,人才与技术密集,在全国位居前列。因此,北京不但可以建设成为全国的知识经济发展基地,而且具备相对坚实的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有利条件。 (四)适应资源与环境是北京工业调整的重要课题北京自然资源匮乏,尤其是严重缺水,能源短缺,基本上依赖于从外埠调入。北京是首都,其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要求把北京建成现代化清洁优美的城市。因此,耗能高、污染重、占地多的传统大工业格局必须迅速加以改变

15、,必须优先考虑发展节水、节能和节约资源型工业及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 指导思想“十五”时期,北京工业将围绕发展首都经济的总体目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适应首都资源与环境的客观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及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的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全面推进“双十工程”,重构北京工业新的产业群体。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发展中完成调整,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北京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基本完成以产业升级、产品优化、装备更新、工艺先进和布局合理为标志的工业结构调整。为北京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发展目标 1总量发展目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55亿元,年均递增率达到13.4%,实现“十五”末期工业总产值翻一番。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34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率达到 12.7,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6左右。2结构优化目标加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到2005年,将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优、都市工业更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