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系 超声 诊断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801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1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系 超声 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胆系 超声 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胆系 超声 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胆系 超声 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胆系 超声 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系 超声 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系 超声 诊断(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道系统的超声诊断,成都医学院附一院超声科 周成香, 胆道的超声解剖 胆囊疾病 胆管疾病,内容,解剖概要,胆道 胆囊及胆管 胆管 肝门 肝内胆管 肝外胆管,右肝管,左肝管,胆囊: 可分为底、体和颈三部。 底部突出在肝脏下缘,位置多变。 体部呈漏斗状,紧贴在肝脏的胆囊窝内。 颈部在胆囊窝的最深处,常呈s状弯曲,与胆囊管相接处有一囊状凸出,称为哈德门氏袋,通常胆囊结石多藏在于此。,解剖概要,胆囊与周围肠管的关系,十二指肠,胆总管,解剖概要,胆道: 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毛细胆管 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合称肝外胆管),左、右肝管 内径约0.2

2、cm,走行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 肝总管 走行于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方,长约34cm 胆总管 长约48cm,内径约0.3-0.6mm,管壁厚约0.2-0.3mm,分四段。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内段,解剖概要,肝外胆道的组成,超声检查方法,(一) 仪器的选择,探头的选择,一般选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0或3.5MHz。肥胖者用 2.5MHz ,儿童和消瘦者用5.0MHz的探头,仰卧、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胸膝卧位、 坐位或站立位。,1.体位,(二) 检查方法,连续追踪法 探头加压法 体位法 饮水法 脂餐法,2.扫查方法,(二) 检查方法,3.病人准备, 检查前需禁

3、食8小时以上 若有胃肠造影或内窥镜检查,应 先行超声检查后再进行上述检查,(二) 检查方法,正常胆系声像图,胆囊 形态结构: 胆囊纵切面呈梨形,但个体差异大,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轮廓光整,边缘清晰。腔内无回声,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超声测量: 前后径3cm,长径9cm ,壁厚3mm 前后径4cm为胆囊肿大,肝内胆管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正常二级以上肝胆管难以显示。 肝外胆管 声像图中分上、下两段。上段易于显示,伴行门脉主干走行,直径伴行门脉的1/3,纵断面二者构成双管结构。 测量:成年人内径约4-7cm,老年人略大,小儿略小,12岁以下约2-3cm。,正常胆系声像图,

4、正常胆囊,正常胆囊壁光滑,胆囊腔内呈无回声,长径9cm 箭头所指从左向右依次为:胆囊颈部、胆囊体部和胆囊底部,胆囊与胆总管,胆总管与门脉,胆系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肿瘤:胆囊癌 胆管良性疾病: 胆管结石与炎症,胆道蛔虫,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肝外胆道阻塞 胆管肿瘤:胆管癌,胆囊结石,病理及临床概要 好发于中年较胖女性,较大结石可无症状,结石越小越易引起胆绞痛。 以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多见。 胆固醇结石多呈球形或椭圆形,常单发,直径越0.5-5cm。 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钙、胆固醇、碳酸钙混合组成,常多发,直径较小,约1cm左右,大小相

5、似,堆积成多面体。 单纯胆色素结石多呈泥沙洋,较少见。 胆囊结石多合并胆囊炎且互为因果。,声像图表现 典型表现 胆囊腔内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结石回声随体位移动 非典型表现 充填型结石 胆囊颈部结石 泥沙洋结石 胆囊壁内结石(胆固醇结晶) 易漏诊:颈部结石及底部结石,胆囊结石,充填型结石 即正常胆囊液性暗区消失,胆囊内充满结石。呈WES征,即增厚囊壁的弱回声带包绕结石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胆囊颈部结石 有胆汁衬托时,结石强回声易于显示。 结石嵌顿时,结石强回声不明显,仅表现胆囊肿大及局部声影。,胆囊结石,典型胆囊结石及胆囊颈部结石,图A S为胆囊内两枚结石光团,其后方为声影,箭头所指为增厚的胆

6、囊壁,图B 为上图患者移动体位后,结石光团S移动,其后方为声影,A,B,多发性胆囊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充填型胆囊结石,所指为W胆囊壁,E为胆囊内充满的结石,S为其后方为声影,形成“WES三合征”,E,充填型胆囊结石,WES三合征,泥沙洋结石 胆囊内泥沙洋和碎小结石呈粗大颗粒状强回声沉积于后壁,后方可伴声影。沉积层较薄时易漏诊,需变动体位,仔细观察沉积颗粒有无移动。 胆囊壁内结石(胆固醇结晶) 胆囊壁可毛糙,内壁见单、多发数毫米宽的强回声点,后方伴“彗星尾征”。,胆囊结石,箭头所示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其后方声影不明显,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内细小颗粒状强回声点,沉积于后壁,其后方声

7、影不明显,胆囊胆固醇结晶,图中胆囊附壁见多个光点,其后方箭头所指为彗尾征,胆囊结石的鉴别诊断,1、肠道内气体强回声团2、胆囊内非结石性高回 声病变 3、胆囊内回声伪像 4、弯曲的胆囊颈等,伪 像,急性胆囊炎,病因、病理及临床概要 由细菌侵袭或胆囊管阻塞(结石)引起,主要病因是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 早期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波及胆囊壁各层时囊壁增厚。胆囊管阻塞致胆囊压力增高,体积增大。 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三型 单纯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坏疽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肿大; 囊壁明显增厚;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形成胆囊周围脓肿。 坏疽性胆囊炎(少见) 胆囊极度肿大 发生坏死、穿孔时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

8、腹膜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 胆囊肿大,轮廓模糊。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呈强回声带,可呈“双边影”征。 胆囊腔透声差。胆囊积脓时腔内充盈稀疏或密集的、细小或粗大的弱回声斑点,无声影,不随重力方向移动。 多伴有胆囊结石嵌顿于颈部。 发生穿孔时伴周围脓肿形成。 超声莫菲非氏征阳性。,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1.胆囊肿大,胆囊内胆汁淤积;2.胆囊壁增厚,急性胆囊炎 胆囊穿孔,慢性胆囊炎,病因、病理及临床概要 多与胆囊结石并存,互为因果。急、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的两个阶段。 病理改变:胆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肌肉纤维萎缩致胆囊收缩功能减退。严重时,胆囊萎缩,充满结石,与周围组织粘连

9、。 临床表现: 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大多有胆 绞痛史,声像图表现: 第一阶段:声像图无特异性,超声定性诊断困难。 第二阶段 胆囊肿大,囊壁增厚3mm,毛糙; 囊腔透声性差,后壁可见中等、弱回声沉积物,随体位改变缓慢移动。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差。 第三阶段 增殖型:胆囊壁明显增厚,可达10-15mm。 萎缩型:胆囊内径15mm,壁明显增厚,充满结石时呈“WES征”。,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毛糙,腔内充满沉积物,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固醇沉着症(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代谢障碍,致胆汁内胆固醇含量增高,沉积于胆囊粘膜下,突向腔内,局限性多见。

10、 声像图表现 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可毛糙、轻度增厚; 囊腔内单个或多个乳头状、桑葚状结节,高或等回声,约2-10mm,有蒂,与囊壁相连,窄基底; 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固醇性息肉,胆囊壁毛糙,囊腔内乳头状等回声点,胆固醇性息肉,胆囊壁上中高回声点,不随体位移动,后方不伴声影。,胆固醇性息肉,胆囊壁上中等回声团,有蒂,窄基底,不随体位移动,后方不伴声影。CDFI无血流信号。,胆囊腺肌增生症 病理改变(书p382) 声像图表现 胆囊壁增厚,分三型(局限型、节段型、弥漫型),向腔内隆起。 增厚的囊壁内有小圆形液性囊腔。 常合并胆囊壁内小结石,伴“彗星尾”征。 胆囊收缩功能亢进。 CDF

11、I一般无彩色血流信号。,胆囊息肉样病变,局限型:胆囊底部囊壁增厚,向腔内突, 内见细小小囊性无回声结构。需与胆囊癌鉴别。,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肌增生症,节段型:前壁增厚,向腔内突起,内可见小囊性结构。,弥漫型(少见):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囊腔明显, 胆囊腔狭窄,胆囊腺肌增生症,慢性胆囊炎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鉴别诊断,增厚胆囊壁内的小囊结构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胆囊腺肌增生症,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病理及临床概要 病因不明,但胆囊癌合并结石几率高。目前认为胆囊腺瘤和腺肌瘤样增生是癌前病变。 最常发生于颈部或底部。按大体形态分为:浸润型、结节型、混合型。按病理改变分为:硬化型癌、胶样癌、鳞状上皮癌

12、、乳头状癌。硬化型癌最常见。 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相似,早期无症状。 胆囊癌较早期即可发生转移,多为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远处转移较少、较晚。,声像图表现 声像图可分为五型: 小结节型 蕈伞型 厚壁型 混合型 实体型,胆囊癌,小结节型 为胆囊癌较早期表现。病灶较小,约1-2.5cm。 典型图像呈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胆囊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本型好发于胆囊颈部,合并较多结石时易漏诊。 蕈伞型 肿块似蕈伞状自囊壁突入囊腔,边缘不整齐,基底宽,呈弱回声或等回声,可单发或多发。单发病灶以较宽的乳头状为基本图像。,胆囊癌,小结节型:乳头状中等回声,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

13、整,不移动。,小结节型:肿块内部丰富条状血流信号。,蕈伞型:囊壁蕈伞状团块突入囊腔,边缘不整,基底宽,呈弱回声或等回声。,蕈伞型:胆囊体部蕈伞状团块。,蕈伞型,蕈伞型:单发,与较宽的乳头状声像图类似。CDFI显示内部条带状彩色血流信号。,厚壁型 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后者以颈部、体部增厚显著,内壁线多不规则,早期弥漫浸润时需与慢性胆囊炎所致胆囊壁增厚鉴别。 混合型 即胆囊壁增厚伴有结节状或蕈伞状肿块突入腔内。此型较多见,声像图较典型。,胆囊癌,厚壁型,厚壁型: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呈弥漫性分布,内壁线不规则,合并结石。,混合型:体部壁局限性增厚,薄厚不均,见乳头状突起,宽基底

14、,表面不平整。,混合型:壁局限性增厚,薄厚不均,见蕈伞状突起, 宽基底,表面不平整,腔内透声差。,实体型 胆囊肿大,正常胆囊及液性腔消失,呈低回声不均质实性肿块。癌肿浸润肝可使肝脏与胆囊之间正常强回声带破坏、中断或消失;侵及周围组织或肠袢时胆囊界限显示不清,易误诊为肝肿瘤。 本型系晚期表现,难以手术切除。 以上五型CDFI表现可见肿块内部较丰富线状或点状血流,呈低阻频谱。,胆囊癌,实体型:胆囊肿大,形态不规则,正常胆囊及液性腔消失,内呈低回声不均质实性肿块。,实性肿块条状及点状血流信号。,实性肿块呈低阻血流频谱。,胆管结石与炎症,肝内胆管结石 病因、病理 多为胆色素混合结石,好发于左右肝管汇合

15、部及左肝管,梗阻近侧肝内胆管可有不同程度扩张。 声像图表现 肝内出现强回声团,可呈斑点状、条索状、圆形或不规则簇状,后方多伴声影。 结石强回声团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与伴行门脉分支平行分布。 结石近端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门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常见并发症声像图 胆石性肝脓疡: 当合并胆汁淤积或炎症感染时,肝脏肿大,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粗大不均,可见多发脓肿。 胆汁性肝硬化: 肝脏体积缩小,实质颗粒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肝内管系显示不清,脾脏可增大。 肝内胆管狭窄: 因胆管慢性炎症刺激,胆管壁呈不规则增厚强回声,致胆管局限性狭窄,声像图表现为肝内胆管节段性囊状或梭状扩张。 肝门旋转移位: 慢性

16、炎症浸润致结石梗阻的叶、段肝胆管以上的肝 实质萎缩,其余肝叶代偿性增大致肝脏变性,肝门 移位。,胆管结石与炎症,胆管结石与炎症,肝内胆管结石鉴别 正常的肝圆韧带。 小的海绵状血管瘤。 肝内胆管积气。 钙化灶及肝内组织局部坏死纤维化瘢痕。,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以原发胆总管结石为多见,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等病史,声像图表现 有结石的胆管一般多扩张 胆管腔内有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 强回声 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晰 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 胸膝位或脂餐后结石强回声团位置 发生变动,胆总管结石,提高胆总管下端显示率的方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提高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1) 脂餐后探测,禁食12小时后,先检查肝外胆管上下段,然后进脂餐,45分钟至1小时内复查。 (2) 胸膝位探测,当疑为肝外胆管结石者,脂餐后取膝位,探头反复挤压胆总管部位,有时可显示结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