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677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 四、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和微观践行,一、国家文化软实力,请列举出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符号(3个)?,对比美国新闻周刊评出12大国的20大“文化符号”。,中国文化,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美国文化,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希尔顿、万宝路、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学、感恩节、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

2、宫、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日本文化,菊与刀、武士、东照宫、富士山、樱花、法隆寺、桂离宫、日本沐浴文化、日本料理、姬路城、相扑、空手道、神道教及神社、柔道、能剧、和服、索尼、三宅一生、新干线文化,道、天皇、,英国文化,英语、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宫、大英博物馆、巨石阵、牛津大学、格林威治天文台、达尔文、牛顿、莎士比亚、甲壳虫乐队、英联邦、绅士风度、维多利亚女皇、劳斯莱斯、芝华士、哈利波特、丘吉尔、BBC、贝克汉姆,韩国文化,景福宫、庆州石窟庵及佛国寺、高丽参、太极八卦、围棋王国、高丽药膳、江陵端午祭、水原华城、三星、乐金(LG)、巨济海金刚、智异山、韩服、韩国料理、跆拳道、儒学治国、假面

3、舞、宗庙祭祖大典、盘索里史诗说唱、鲜京(SK),(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及其分类 (1)内涵: 中国传统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英语“culture”。 爱德华泰勒的定义:“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2)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观念文化 行为文化,新儒家梁漱溟: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之所依靠”: 经济、生产; 社会秩序:法律、政治、道德、宗教等; 学术与教育 “总体来说,文化应当包括: 1.经济 2.政治 3.教育”。 (中国文化的命运P156),梁漱溟,(二)

4、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第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认同) 第二,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 第三,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 第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权益),1、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塑造的人与社会却能产生无穷的力量,文化的变化导致了民族与世界的重大变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

5、力之中。 民族的文化积淀越为深厚、文化精神越为先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就越为丰富、越能持续。 现代社会,世界范围的物质产品消费愈益同质化,科技创新传播愈益共享化,而文化的独特性使得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塑造作用愈益重要。,文化认同,文化认同 (Cultural identity)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感), 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 “我们是谁?” 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亨廷顿) 文化认同与身份政治相似并有重叠,但两者意义并不相

6、同。,分歧,部份批评者指由于文化认同是建基于差异的,是分化社会的一个力量;相反世界主义可以给人们一个更强的和共有的身份认同感。 然而文化认同的支持者认为,文化认同并不一定会分化社会。每个国家都必然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组成部份,同时提供人们一个基础以及一种方式去识别其他人,也让人们识别自己。,2、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国家文化的命脉。 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越是在国家面临重大灾害、重大困难、重大挑战的时候,越是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

7、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当代中国,继承了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标志,是中华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才能在意识形态体系的竞争中保持文化自主和文化优势地位。,克劳斯克诺尔 (Klaus Knorr,1956)提出的国家实力含义包括经济能力,行政竞争性和战争动员能力。这是最早的综合国力方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尽管它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克劳福德哲曼 (Clifford German,1960)提出国家实力指数方程: G=国家实力=N(L+P+I+M) 式中N为核能力;L为土地;P为人口;I 为工业基地;M为军事力量规模。该方程是以核能力为中心的

8、国力方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与拥有核武器能力成正比,它反映了在冷战和核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特殊重要性。 维福克斯 (Wilhem Fucks,1965)提出一个非线性国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三类变量:一是人口规模(P);二是能源生产(Z);三是钢产量(Z1)。其方程为: M=(P2)*Z M=(P(3/2)*Z1 该方程是以工业化时代的传统资源为基础,其主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全球获取更多的能源,大幅度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雷克莱因 (Ray Cline,1975)提出如下国力方程: P=(C+E+M)*(S+W) 式中C为土地和人口;E为经济实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料矿产资源+制造业+

9、食物+贸易;M为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激励;S为国家战略系数;W为国家意愿, 包括国家整合水平,领导人能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战略。 美国兰德公司泰利斯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衡量国家实力的方法。他们认为传统的指标和方法无法反映信息化条件下的国家实力。,“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1990年,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

10、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约瑟夫奈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文化影响力 意识形态影响力 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 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状况,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 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 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 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如果说罗马奉献给世界的是法律

11、,不列颠奉献给世界的是议会政治,法兰西奉献给世界的是民主共和,美利坚奉献给世界的则是大众文化和现代科技。”这些应该说都指的是“软实力”。 香港中文大学的刘遵义先生对此曾有很好的分析,美国人的“软实力”,长期以来还是一种强势对弱势的单向输出;而了解对方,吸收精华,平等交流,求同存异,这些“和谐相处”的内容,恰恰是美国的“软实力”理论中没有提到的,或者是他们根本不愿意这么做。 英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室名誉主席贝茨吉尔说:“就文化吸引力来说,中国资源丰富,但她不善于推销文化产品。”,我国文化软实力“软”在那里?,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平均10%的速度,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

12、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思想、价值观、制度、政策等方面却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状态、文化软且实力透支。这些表现与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上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形成巨大反差。那么,我国文化软实力到底“软”在哪里呢?,我国文化软实力“软”在那里?,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 政府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识较弱 文化产业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的能力低下 文化产品的市场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微弱 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业态的水平有限 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滞后 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繁杂且刚性不足,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 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 不是思想观念。 “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

13、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 记者问一法国要人:“你觉得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吗?”答:“不是”, “因为他们没有价值观可以输出。”,美国对孔子学院的警觉!,3、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日益广泛深入地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建设文化人才队伍。,4.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机制,以文化人。 开展文化建设,无论采取多少举措,最终都要落实到人

14、的素质、民族的素质提高上。 文化作为提升民族素质重要机制的作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提高人,从而显示文化在人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中的功能和能量。,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 第一,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第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 文化创新。 (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解中国文化: 梁漱溟提出的问题: 早在西洋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蛮生活之时,中国已有高度的学术和美盛的文化开出千余年了。四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化,与其同时开放文化之花的

15、民族,无不凋零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生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灭亡,他在这三四千年中,不但活着而已,中间且不断有文化的盛彩。历史上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没有被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 中国的特点:“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止不前的文化;那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三、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价值分析 积极作用 文化的凝聚力和文明的连续传承 包容、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 拒斥改革和超越、压抑个性和创新 发展缓慢、缺乏进取(航海时代)、落后衰落 因此,正如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或者拒斥西方文化,也不能笼统地弘扬或者批判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来加以

16、具体的价值判断。特别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不适:国际经贸战和国际格局中中国的特殊处境、围绕着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争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的弱势等问题。,四、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和微观践行,四、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和微观践行,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背景 文化软实力的对比:西强我弱 我们党一直强调文化发展的方向,强调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同时,各种形式的文化“走出去”工程也旨在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在现代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建构方面,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在国际上,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相对薄弱,“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还没有改变。,四、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和微观践行,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背景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国际压力 全球化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国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和赞赏。但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否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否认西方之外的任何价值观,我们常常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