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655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模拟卷沪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溧阳市 中考化学模拟卷 沪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用黑色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一律用2B铅笔填涂,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胶带纸、修正液。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 (H)=1 Ar(C)=12 Ar (O)=16 Ar (N)=14 Ar (Na)=23 Ar (P)=31 Ar (Ca)=40 Ar (S)=32 Ar (Cu)=64 Ar (Cl)=35.5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日常

2、生活的一些变化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纯净物加热后变成混合物(物理变化) B米饭变馊(化学变化)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爆炸(化学变化)2正确的化学实验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洁精常用来洗涤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是因为它易吸水4钙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

3、偻病和发行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下列对羟基磷酸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羟基磷酸钙不属于碱混合物 B羟基磷酸钙中含有44个原子C羟基磷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 D羟基磷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B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能构成物质 C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DH2O2和H2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6有反应:8A3B2C2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是单质)若13.6gA与21.3gB2恰好完全

4、反应,生成32.1gD,已知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4B16 C32 D35.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漂白粉、盐酸等。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12。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两小题7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A酸 B碱 C盐 D单质 8在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部分发生改变的是A锰元素 B氧元素 C氢元素 D氯元素9.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60g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牛奶补充蛋白质 B食用碘盐预防甲状腺疾病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用霉变的大豆制作豆腐11.只用水不能将下列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区分开的是 A硫酸铜 硫酸钠 B碳酸钙 硝酸钾 C纯碱 食盐 D氧化钙 硝酸铵 12. 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 A 煤 B 氢能 C 风能 D太阳能1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

6、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4.要配制100g20%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溶解时直接用温度计搅拌不仅可以加快溶解速度,还能证明NaOH溶于水放热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选用量筒量取水时,量筒中本来有少量水对于所配得溶液的浓度无影响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鉄在氧气燃烧能看到火星四射 C将氯化铁溶于水中能得到浅绿色的氯化铁溶

7、液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16.下列归纳或推理中,正确的是 A将氯化氢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能与酸反应,所以能与酸反应的物质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葡萄糖、酒精等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但并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17.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 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氧化铜氯化钠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二氧化硫水蒸气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C硫酸钠溶液稀硫酸加入适过量碳酸钠溶液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7加

8、入x的量PH18.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铜、银、硫酸亚铁溶液;铁、银、硫酸铜溶液;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AB C D19.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A.Mg B.H2O C. CaCO3 D. NaOH 20. 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恰好反应。.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与所加铁粉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 A.7:80 B.1:1 C .7:40 D.49:80 第I

9、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2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六种物质:干冰;消石灰;烧碱;硫酸钾;液氧;硝酸钾;请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2)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 ;(3)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4)农业上可用做复合肥料的是 。22.(4分)(2)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汞原子 ; (2)2个碳酸分子 ;(3)四个亚铁离子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23.(7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是小洁同学关于:(1)实验室中有些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A药品能与空气中的

10、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药品易挥发。该同学的归纳不完整,你还能补充的一种情况是 。写出一个符合情况B的药品名称 。写出一个符合情况A的化学方程式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请举例论证下列两种因素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如: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如: 。 24.(7分)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D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I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G和H的组成元素相同,H与碘作用呈蓝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反应物、生

11、成物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H是 (填物质名称)。(2)B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B与水反应生成G与F的化学方程式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14分)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晶体(C2H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草酸晶体受热分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猜想1猜想2猜想3只有CO只有 CO、CO2都有【猜想】【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探究】

12、(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E装置中 ;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气体。【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1)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D装置的作用是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实验反思】(1)右图G是用来加热草酸晶体的装置。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小华认为该装置错误,正确的应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你认为小华的判断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实验室也可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得CO。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O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 ;收集CO可用H装置,气体应从 端进入(选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