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629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探究【摘要】随着当前手机的日益普及与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智能手机在中学生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并已成为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中学生的生活方面更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对其人际关系的影响。【关键词】手机 中学生 人际关系 影响一、 前言在现今的中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拥有和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为具体了解学生使用手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小组向海南中学2017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探究。本次调查不分男女,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2、%。二、 绪论1、 研究背景及现状(1)智能手机的特点: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 ,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GPS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结合3G通信网络的支持,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

3、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2)国内外研究现状新浪科技讯 2014年7月28日上午消息,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最新调查显示,2015年底前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口将攀升至25亿,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源于越来越多的低价产品进入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调查显示,明年底前全球72亿人口中就会约有34.7%使用智能手机。该机构此前的调查指出,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超过10亿大关,显然三年内使用人数就已倍增。业内人士认为,智能手机如此迅速普及,主要是低端平价智能手机大量上市,在新兴市场长驱直入,尤其是亚洲。这份调查显示,亚洲使用

4、智能手机的人数最多,欧洲和北美手机用户持有智能手机的比率最高。另一份来自瑞典爱立信(13.01, 0.11, 0.85%)公司(Ericsson)的统计更乐观,全球只能手机用户去年底共达19亿人,到2015年底预估会增长到33亿人。三、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现状随着中学时使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或将出现一系列不良影响。以下是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及其反映的现象:1.20%的中学生每天使用3小时以上的手机,16%的中学生使用23小时的手机,而64%的中学生使用2个小时以内的手机。可见,手机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中学生一般使用手机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看小说,有时也会用手机来搜索

5、学习资料。因为少部分的同学使用老人机(父母担心其沉迷手机),所以只能用手机来联系。可见,手机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承担的是与他人沟通交流,娱乐自己身心的角色。3.在与家人的相处过程中,22%的中学生会选择低头玩手机,70%的中学生有时会,而8%的中学生不会成为“低头族”。可见,大多数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被手机吸引,错过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交流机会,沉醉于自己那小小的屏幕上,忽略了与家人的沟通,直接影响到与家人的交往。特别是对住校生来说,这种与家人交流的机会实在是不可失,失不再来的。 4.26%的中学生会因为没有手机而感到孤单,44%的中学生是有时会,而30%的中学生是没有因为失去手机而感到孤单。可见,除了

6、没有父母朋友陪伴,中学生会感到孤单外,手机也会成为其感到孤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手机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不可以失去的,它拥有太多太多的作用,例如:联系亲朋好友,查找资料,打发无聊时间(玩游戏,看小说)等等。5.30%的中学生会因为信号不好或者断网而感到焦躁、烦闷,46%有时会,而24%的中学生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可见,除了人际交流外,手机与网络也成为了控制中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6.26%的中学生会在第一时间询问Wi-Fi密码,同样有26%的中学生很少这么做,48%的中学生偶尔这么做。可见,与亲朋好友在公共场合相聚时,Wi-Fi 是要连的。中学生还是不能全

7、身心的投入到只有面对面的交流中。7.14%的中学生会因为某个地方有Wi-Fi而久驻不走,26%的中学生偶尔会这么做,60%的中学生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可见,Wi-Fi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很重要。8.12%的中学生每天必须更新朋友圈,空间动态,微博,48%的中学生是隔三差五会更新,而40%的中学生有空会更新。可见,中学生了解亲朋好友的近况与关心他们的方式已从当初的当面的嘘寒问暖变为了通过介质手机的刷动态与微博,更新朋友圈。朋友圈已逐渐成为中学生获得亲朋好友信息的主要载体。9.8%的中学生会在聊天软件中与他人交谈甚欢,而在现实中却不善交际,7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16%的中学生并不清楚

8、自己有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可能在某时期出现上述情况,但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可见,手机中的聊天交友软件也许能给少数腼腆中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它也许会致使一些中学生渐渐丧失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影响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疏远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10.60%的中学生每天使用QQ等聊天交友软件半个小时左右,12%的中学生则使用1个小时左右,而24%的使用一个小时以上。可见,手机聊天交友是中学生与他人交流之间一个重要的方式,它占据了部分中学生的许多时间。四、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 智能手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适当使用智能手机有利于中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手机媒体的开

9、放性和互动性,能使中学生的信息交流平台加以扩展,有利于更好的提高认知社会的能力。是中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处理人际关系手段更加熟练妥当,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普及与中学生正确适度的使用不仅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相互之间的感情。2、 智能手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则会使人际关系更加疏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一词也随之出现在现代社会当中。“低头一族”就是过度使用手机的最好范例,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甚至我亲戚聚会上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

10、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不可否认,智能手机已有一个工具成为了许多中学生离不开的器官。很多中学生因为智能手机而养成了惰性,放弃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似乎更乐意于表面的交往,而非心与心的交流。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使中学生逐渐丧失正常交际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常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这种“三次元交流障碍”俨然已经成为智能时代中学生交流的大杀器。当我们自以为自己用智能手机接入了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把自己孤立。3、对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几点建议1、(关于手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a接通瞬间将手机远离头部。b长话短说,每天使用手机累计通话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c尽量少打出电话。d左右耳

11、交替。e弱信号区少通话。f尽量用耳机。g尽量不在电量低时接打电话。h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2、(关于手机对学习的影响)a上课尽量不带手机b卸载手机上的游戏软件c限制每天的流量3、 (关于手机对沟通间的影响)每天或每周按时给父母打打电话,避免月底才打电话的尴尬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既存在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我们要降低手机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要克服自身对手机的依赖性,做手机的主人而非手机的奴隶。五、后言总的来说,手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手机在我们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方便了我们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当亲朋好友之间分

12、隔两地时,手机就是最好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它听到自己所盼望的声音与看见自己所思念的面容,我想这便是手机存在的最大意义吧。但是手机和网络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也给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即使家人朋友就坐在旁边,也一定要用聊天软件进行沟通。节日收到的祝福也只是一条条群发的祝福短信,欢乐聚会的时候也只是低着头对屏幕傻笑。殊不知,手机已成为人与人心灵之间的厚障壁。智能手机俨然已成为现代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完全排斥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尽量控制自身,不要让自己身陷虚拟世界的怪圈。正确使用智能手机,注意与人交往,开阔身心,充实自己,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积极作用而非消极作用,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