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446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规范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特制订本办法。第一章 总则1.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能力为本、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建设分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2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应在专业建设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

2、断充实专业建设的内涵并形成专业特色。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教学文件、课程网站、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课程改善过程是课程建设验收的主要项目。4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统筹课程建设的各管理事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聘教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威望的教师作为专家,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验收、抽查复核工作。各二级学院应确定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院长,明确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选聘合适人员成为课程建设指导与验收专家,组织本单位的课程建设及验收工作,

3、监督课程建设质量。第二章 达标课程建设与管理1建设目的:课程教学文档齐整规范,落实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2建设对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门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均作为达标建设和验收的对象。每门课程由开课学院归口建设。四年内完成全校课程达标建设和验收。3.每门课程原则上都以团队形式来建设,并明确一名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若由助教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必须讲授该课程满一轮,且教学评价得分良好以上,并需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4各学院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及时对完成建设的课程进行验收。学

4、院验收完成后的课程资料文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复核,比例不低于25%,验收通过后的课程名单上网公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可以替代达标课程验收通过。5达标课程建设和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使用教材及相关辅助参考书、教案(教学设计)、PPT、3个以上微课、课程网站、授课教师资料、课程改善历程档案等文件组成,评价验收方式为专家审阅。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含专家现场查阅教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需要组织教师说课和答辩,集中呈现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专家反馈。

5、6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应追究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责任。验收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挂钩。7达标课程验收评分等级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职称晋升、储备干部培养等挂钩。第三章 重点课程建设与管理1.建设目的: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建成一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有示范作用的课程或课程群,以支撑本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2.建设要求:“十三五”期间,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五个一”工程,即:一份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协

6、同的课程教学团队;一套有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1+X);一本(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本教材;专业课建一处水平较高、配套齐备的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或建立仿真教学环境,引入企业真实任务)。3.建设对象:每个专业10门核心课程和通识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但不局限在此范围内。4.建设内容:(1)重点课程建设目标全面覆盖达标课程建设目标(达标课程建设验收指标见相关文件)。(2)与教学团队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学,学校和企业教师有不同的任务分工。(3)贯彻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重组知识点、梳理能力要素

7、,形成可操作、可检验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大纲与教案撰写规范。(4)形成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校本教材。(5)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凸显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制、任务引领、翻转课堂为主要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6)强调知识和理论的应用性,注重实践环节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教师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创新活动。(7)形成一套学习成果导向的评价方式(1+X)。(8)制作7个以上的教学视频(不含课堂教学实录),并尝试翻转课堂/混合课堂。(9)在学校BB平台上建立课程网站,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并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管理,

8、教学文档要上网开放,并被有效使用。(10)专业课不断充实完善课程教学条件,如建立仿真教学环境、高水平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11)专业课需结合课程内容积极拓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对外培训服务。(12)完成教学改善历程文档制作,且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确实起到改善教学的效果。(13)教学效果获得明显提升,学生评教或者麦可思调查评分前后对比有提升。(14)结合教改,完成符合学术规范的教学研究论文。(15)制定课程质量管理和提升的相应文件和流程,并留下实际操作证据。5.申报管理:重点课程建设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进行,归属“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

9、目的申报、管理遵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6申报条件:(1)原则上申报的课程开设时间不少于2年。(2)具有一定建设与改革基础,有完整、规范的教学文档,课程教学管理规范。(3)有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内容科学合理和能体现课程发展要求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方案。(4)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熟悉本门课程在国内外的建设情况,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一位教师最多同时担任两门重点课程建设负责人。7.立项流程:(1)项目申报工作一般每年一次。学院初审后交教务处统一评审。(2)教务处组织校内专家对申报

10、课程进行评审并提出评价意见。(3)教务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审定立项名单,经分管校长批准后予以立项,并发文公布立项结果。8.管理责任:重点课程建设的管理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院以过程管理为主,负责本单位课程建设管理工作,教务处以目标管理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协调、中期评估和验收工作。9.建设周期:重点课程建设的完成周期一般为2年。立项一年后中期评估,两年后验收。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延长一年结题,但最长延时不能超过两年。两次未能参加验收或验收延时两年的课程项目将终止。10.课程负责人更换:因客观原因(如课程负责人换岗、离职等),需要更换负责人的,应由课程所在

11、学院在2个月内落实接替者,并报教务处备案。超过2个月未落实接替者的,课程建设项目将被终止。11.经费使用:重点课程建设经费管理遵循上海建桥学院关于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经费下达和使用方法。12.验收组织: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开展重点课程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验收指标详见附件。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或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组织验收答辩,验收中发现的不足项需整改,专家根据整改结果最终给与评定成绩。13.绩效管理:项目验收评分情况与课程负责人工作绩效评价、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

12、验收通过率将和学院绩效考核挂钩。副高职称教师必须通过至少一门重点课程建设才能申报正高职称(通识学院、高职学院及科研型教师除外)。申报校精品课程和市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必须是校重点课程建设验收达到“优良”等级的课程。第四章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校级精品课程不单独建设,学校对列入市级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给与配套经费支持建设。第五章 附则本办法自颁布之日实施,由教务处负责具体解释。附件:1.课程教学大纲要求2.教学大纲模板3.教案(教师设计)模板4.学生问卷(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调查)5.达标课程验收表6.重点课程验收表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大纲是实现培养目标、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3、,是组织教学、进行质量评价、教学管理、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主要依据。一、教学大纲制定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教学大纲所涉及的内容和观点,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原则,大纲的制定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毕业要求(专业学习成果),体现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2.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毕业要求一致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知识点与能力要素,并制订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知识点与能力要素应该可操作、可检验,并对专业毕业要求(专业学习成果)形成有效支撑。3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性原则。要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处理好知识体

14、系(知识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体系(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要优化课程结构,既要防止遗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大纲切勿按现成教材编写,要体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项目导向、任务导向、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要强化实践教学,除应规定理论教学及讲授环节外,还应对实验、上机、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相应的要求。4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应以中等程度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为准,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明确教学基本内容、选修内容及其要求,以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体系应遵循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15、5教改的原则。教学大纲要突出体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手段更新上所突破,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要明确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根据学校要求实施强化过程和实践的“1+X”学生评价改革。二、教学大纲制定范围 教学大纲制定范围应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综合素质选修课、院定平台课、系定专业课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等,无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三、教学大纲体例和撰写要求见教学大纲模板。四、教学大纲管理 1课程教学大纲由各系组织教师(团队)编写,教师(团队)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初稿,由系(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制定,需经学院课程审核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不得随意改动。课程教学大纲一式三份,一份学院留存,一份报教务处备案,一份由教务处转交校档案室保存。2执行过程中,各系可根据专业的发展变化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做修订,并经学院课程审核委员会审核同意,报教务处备案。3教学大纲的格式及内容应与本文件和教学大纲模板格式统一,内容简明扼要、名词术语规范、文字严谨精炼。 附件2 教学大纲模板【此处填写课程中文名称】【此处填写课程英文名称】一、基本信息(必填项)课程代码:【按教学计划填写】课程学分:【按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