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4129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课件第九章皮亚杰学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生物进化论奠定了皮亚杰理论的基调 “进化的概念推动了儿童心理学这种精神胚胎学的发展。”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 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二)借鉴生物学的适应概念 借鉴生物学上的适应概念,皮亚杰提出了自己的“适应观”:认知的发展机制就是一种适应的机制。 个体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过程。,三、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1、皮亚杰的理论与康德认识论具有内在联系 皮亚杰曾说:“我把康德的知性范畴拿来重新考察了一番,于是形成了一门学科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接受康德的先天范畴学说的观点,认为“在发生学上主体所完成的一切建构都以先前已有的内部条件

2、为前提,这方面康德是正确的。” 2、康德哲学对皮亚杰的深刻影响,还表现在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上。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正是从主、客体的统一性来研究认识论的。 他从活动出发,创立了内化外化双重建构学说,四、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 (一)“结构”和“结构主义” 1、“结构”是皮亚杰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指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 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 具有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和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 结构能够形式化,作为公式而作演绎法的应用。 3、结构有三个要素: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所有的已知结构,毫不例外,都是转换系统。”,(二)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 皮亚杰是系统地把结构论思想引

3、入心理学的第一人 皮亚杰只有作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转换系统的整体,才可被称为结构,结构具有动力性。 皮亚杰认为主体具有组织和适应两种主要机能。 每个行为活动都是一定的结构,它的动态方面就是适应,而适应本身是由同化和协调过程的平衡组成的。 皮亚杰强调儿童在智慧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主动建构的行为者角色。,(三)皮亚杰的结构论思想 皮亚杰用图式来表示认知结构,图式是主体与环境相作用,经过同化和顺应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是认知结构的单元,是一组动作或操作的内化了的复现表象 。 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是双向建构的过程,即动作和运算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已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

4、运用于客体以形成广义物理知识的结构(外化建构)。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在与外界接触、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五、皮亚杰理论与控制论 “控制论”是借助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的科学,由数学家维纳建立。 对于皮亚杰来说,控制论提供了一般平衡理论的辨证法的精要。 皮亚杰理论中几个重要概念如系统、平衡等均来自生物学和控制论。 皮亚杰认为:“生命是基本的自动调节系统控制论模式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战胜其他理论而对自动调节机制的性质作出解释的理论模式控制论模式对我们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它对所有的认知机制的结构给出了指导性的表达。”,第二节 皮亚杰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一)儿童

5、认知发展的内在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是儿童自己决定着智力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构成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二)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其心理结构的改进与转换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或图式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主调节性,主体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智力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转换,由最初的遗传反射图式发展到后来的感觉运动图式、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最后构成运算思维图式。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他认为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

6、,二、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 (一)组织与适应 儿童认知的发展是由组织与适应这两种机能协调完成的。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组织与适应是不可分离的,它们是单一机制的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组织是这一机制的内部方面,适应构成了这一机制的外部方面。” 儿童智力的起源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人的一切行为或一切思想的目的都是使有机体以更令人满意的方式去适应环境。,(二)同化与顺应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机能不变与结构变化的统一体。认知发展的适应和组织机能是不变的,而它的结构(图式)则处于不断地分化与整合过程中。 同化与顺应是个体认知变化的两种机制,同化导致认知生长(一种量变),顺应导致认知发展(一

7、种质变),两者的结合是认知适应和认知发展的机制。 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 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随着同化与顺应之间“平衡-去平衡-再平衡”动态的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一)关于认知阶段的特点 1、所有的儿童都遵循恒定不变的,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顺序。 2、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相对性,由于个体遗传差异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一阶段可提前或推后,但先后顺序不变,各年龄阶段出现的心智特点是阶段划分的依据。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

8、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其中有机的一部分。 4、每一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二)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 皮亚杰用“运算” 心理运算这一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 心理运算的重要特征: 1、心理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 2、具有可逆性 3、运算具有守恒性。运算的守恒性与可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对某种内容的守恒,可逆性就失却了依附。 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皮亚杰引用了“群集”、“群”和“格”等数学概念作为概括这些整体结构的模式。,关于可逆性的概念 皮亚杰将可逆性分为逆向可逆性或反演可逆性和互

9、反可逆性: 反演可逆性:逆运算(-A)与相应的正运算(+A)结合 时可抵消。 互反可逆性:原运算(AB)与它的互反性运算 (BA)在消除了它们之间的相差之后,可产生一 个等值 (A=B)。 皮亚杰认为,两种可逆性支配着不同的系统: 反演可逆性支配着分类的系统,它是一切类概念 产生的基础; 互反可逆性则具有关系运算的特征,它支配着关 系系统,它是理解一切事物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关 系的基础。,四、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该阶段的智力特点: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这一阶段末期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表象思维的能力。 1、反射练习

10、期(0-1个月) 这一阶段内婴儿的行为全部是反射性的,如抓握反射 2、动作习惯和知觉的形成期(1-4.5个月) 在先天反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具有一级“循环反应”的特征。,3、意向行为或有目的动作形成期(4.59个月) 领悟对象间的关系,出现有目的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二级“循环反应”的特征。 4、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期(9-12个月) 儿童能协调孤立的图式(动作格式),通过手段中介达到目的。 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12-18个月) 儿童通过积极尝试、有目的地调节可产生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具有三级“循环反应”的特征。 6、智力的综合时期(18个月-2岁) 形成协调运

11、动,开始出现心理表征,皮亚杰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表象思维开始出现,表象思维的特点: 具体形象性 不可逆性 自我中心性 刻板性 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分为两个分阶段: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儿童开始运用象征符号。 2、直觉思维阶段(57岁) 这是儿童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由于直觉 水平没有运算可逆性,皮亚杰又称它为半逻辑,即“半运算逻辑”。,(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已具有运算的知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思维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1、去自我中心 2、运算的可逆性 3、守恒 4、出现序列运

12、算和分类运算图式。 到了具体运算后期,儿童已经能说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为解决关于关系方面的假设和命题问题作好了准备。,(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能够进行抽象逻辑运算,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此阶段达到成熟。 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内容而在纯形式的水平上,依据一定的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例如,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性思维、组合分析、四元变换群、比例、概率等运算。,五、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一)成熟 成熟主要指脑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儿童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有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或神经通路发生的机能。 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决定条件)。

13、 “成熟仅仅是所有因素之一,当儿童年龄增长,自然及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 “神经系统成熟的作用只不过是决定了在某一特定阶段发展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要实现这些可能性,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仍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文化和教育条件对可能性的实现能够起加速或推迟的作用。”,(二)经验 皮亚杰所指的经验主要有两种,即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对形成认知结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认知结构提供了结构化的素材。 (三)社会环境 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交往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社会交往对发展儿童的社会经验具

14、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可促进儿童抽象概念的形成。 皮亚杰十分强调教育必须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 “只有当所教育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 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四)平衡 平衡是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机能,它使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协调起来。 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动态平衡。 平衡过程调节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引起认知图式的新构建。 平衡的几种类型: 、主体结构和客体间的平衡,即主体的结构顺应于呈现的新客体,而客体同化于主体的结构。 、主体认知图式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平衡。 、主体的部分知识和整体

15、知识之间的平衡。,六、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教育要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教师的最基本责任是诊断出一个儿童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并提供一些旨在激发儿童感知运动认识发展序列中达到较高一级阶段的学习活动项目。 (二)儿童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皮亚杰认为:不成熟的教学不能带来智慧的成熟。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在指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应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业已成为许多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者探索的目标。,第三节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新皮亚杰学派”是从经典皮亚杰理论内部衍生出来的一个儿童认知发展学派。它保留了皮亚杰理论的许多核心假设及理性主义认识论,其显著特色是采取了

16、“信息加工”的立场。这一学派最著名的代表凯斯(R.Case) 曾说:“新皮亚杰理论源于这样一种尝试:它试图建立一种能保留皮亚杰理论的精华,同时又能扬弃它的不足之处的智力发展模式它既能解释许多皮亚杰没有阐述过的发展形式,又能保留对皮亚杰发展形式本身的解释能力。” 新皮亚杰学派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帕斯莱昂内为代表的早期新皮亚杰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凯斯等为代表的近期新皮亚杰理论。,一、早期新皮亚杰学派 (一)早期新皮亚杰理论的核心观点: 1、发展是一个“局部过程”。 2、发展受到“一般约束”的限制。 (二)早期新皮亚杰学派的研究: 1、由帕斯卡莱昂内最先提出后经凯斯进一步系统化的“控制结构”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源于他们的智力控制结构的变化,控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