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123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煤炭产业战略规划一、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马临公司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关坪村,距县城4km,以习水县为中心,向南西,马(临)合(江)高等级公路直达矿区;向北经官渡、长沙约93km可直达合江,属煤炭营运专用线的长江口岸码头。向东经温水、石壕至赶水99Km,有三级公路与川黔铁(公)路相连。赶水至石壕已建成煤炭铁路营运专线,石壕至习水仅50km,习水向西120km经土城有公路可抵达赤水。向南236km经仁怀至遵义,另由温水向南94km可抵桐梓;向北经寨坝、柏林可达四川江津。赤水河流经矿区西侧,整治后,可行驶4060吨机动帆船,经赤水后即进入长江航道,交通堪称便捷。二)井

2、田境界矿井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矿界范围由15个拐点圈定,井田走向长约6.0km,倾向宽1.0km,面积4.5079km2,开采深度为+1400m+850m。2002年8月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220110),有效期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矿井开采范围拐点坐标如下: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m)Y(m)拐点号X(m)Y(m)1311180.0035615880.0093128830.0035617280.0023129140.0035616760.00103129180.0035617160.0033129730.0035616550.001131

3、28730.0035615930.0043130510.0035619100.00123131470.0035621520.0053129570.0035619430.00133130900.0035621675.0063129270.0035618500.00143130000.0035620165.0073129470.0035618420.00153129685.0035619395.0083129150.0035617700.00三号井井口坐标: X=3128825.382;Y=3566024.192;Z=+1052.0m。四号井井口坐标: X=3131358.89;Y=3561841

4、9.45;Z=+1127.56m。三)地形地貌马临公司井田属于大娄山系尧龙山主脉的南西端,地形复杂,切割甚剧,高山重迭,峰峰相应,沟深谷峡,悬崖林立,平坦之地不多。就井田的地势而言,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海拔高度964.51652.2m,相对高差687.7m。二叠系下统及其下伏地层在本区南界自成一山,沿走向连绵不断;组成本区北界者,为二叠系上统的上部和三叠组地层,多呈起伏不大的缓坡,自南向北倾斜的单面山势,煤层出露标高+1015+1510m。四)水系分布井田中部之两叉河,发源于官坪附近,自东流向南西,最后于井田南西端进入朝阳洞经暗流汇入赤水河。在两叉河上游构筑有东风水库,面积0.63Km2,库容

5、1050万m3,可供当地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五)气象及地震烈度本区温和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历年气象资料,最高月(7)平均气温23.2,最低月(12至次年元月)平均气温零下2.3。年平均气温13.1。降水量多集中于夏季,高达485.9mm,冬季则较少,仅91.6mm,年平均降雨量为1142.2mm,总的是夏季多暴雨,入冬则细雨绵绵,间有霜冻,属亚热带温湿气候。根据国家建设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7月20日联合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本区抗震设防按6度设防。六)水文地质条件本井田直接充水层有煤系上覆的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长兴组(P2C)和煤系

6、下伏的栖霞组及茅口组(P1+m),煤系地层龙潭组(P2L)为隔水层。本井田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岩溶充水矿床类型,四号井+1127主平硐掘进到夜郎组岩层时出现岩溶涌水,其水量约20 m3/h,根据贵州省习水煤矿马临井田勘探地质报告,马临井田内在井田的+1050m标高以下,对C12煤层来说,其直接底板P1q+m岩溶含水层应是直接充水含水层,据10个钻孔资料统计,C12煤层距P2L底界最大厚度6.3m,最小0.5m,平均2.32m,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因此,在C12煤层的开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予充分考虑。七)矿区开发史区内废弃老窑甚多,尤以C8号煤层开采最多。开采最早者为原马临煤矿一号井(PD1)

7、,其他多属季节性开采,规模大多在井田范围浅部。最深者为铜白煤厂,斜井长约500m,采空区距地表垂深156m。其他开拓方式多为平硐穿层掘进。少数为斜井。停采原因多属遇老窑积水,开采巷道过长,运输不便,通风不良而引起瓦斯爆炸及顶板塌陷等原因。目前在矿区范围仍有部分煤矿如鑫池煤矿(原惠东煤矿)等在继续开采,其开采范围深部均和矿井上部边界相连。八)地质特征本区地层从老到新主要有三个大的地层系(见下表)。地 层 简 表第四系坡积、残积、洪积层。一般厚08m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泥灰岩。下统夜郎组:沙堡弯段:钙质泥岩及泥灰岩互存。二迭系上统长兴组:灰岩为主,泥灰岩、薄层钙质泥岩等。龙潭组:沙质泥岩为

8、主,含煤2532层。马临井田勘查区内地层由老到新出露基本良好,分布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叠系上统长兴、龙潭组。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龙潭组为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主要由灰深灰、泥岩、石灰岩、粘土岩、煤层组成。厚76.98108.64m, 平均87.34m。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主要由浅至深灰色灰岩组成,平均厚82.78m3、三迭系下统夜郎组(T1Y)为浅灰绿色块状泥灰岩组成,平均厚6.38m。4、第四系(Q):为坡积、残积、洪积层,由黄褐、灰黄色细粒土、粘土等组成,一般厚610m。九)地质构造马临井田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台隆遵义段拱,毕节北东向

9、构造变形区之西比缘,现今构造面貌皆为燕山期地壳运动的产物。一般说,区内构造中常,无岩浆活动,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褶皱一般呈北东向展布,断裂以北东-南西向断裂为主,北西-南东断裂次之前者规模较大,延伸较长,东南隅断面多倾向北西,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近北西-南东向断层,规模较前者小,延伸短,端面倾向一般不明显,多切割前者。井田范围内,除8号勘探线以西三叠系地层中,见有自东向西展布的二级褶皱和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的、规模不大的断层外,构造甚为简单。地层走向作北东(65)南西(245),倾向北北西,倾角1432。一般在20上下,总的趋势是井田东部较陡,西部较缓,比部较陡,南部较缓,

10、呈单斜产出。团山堡背斜:分布于井田西部,轴向近东西,向东于810号勘探线间消失,向西延伸出图幅,长1500m。背斜轴面近直立,波幅最大50m,两翼对称宽缓,北翼地层倾角913,南翼1115,横切面呈较协调的园弧形。核部地层为P2C,两翼依次为T1y2、T1y2和T1y3。四埂上向斜:见于井田西部,与团山堡背斜平行展布,其延展规模、褶皱形态十分相近,向斜在井田内延长1200m,比翼地层倾角1418,南翼1017,轴部地层为T1y3,两翼分别为T1y2、T1y2和P2C。根据勘探资料和实际收集,井田内对煤系地层有影响的断层共约3条,F2、F6、 F1。其中F1断层为三号井+1050水平大巷至+11

11、37回风联络上山揭露的一组同倾向逆断层,累计落差50m左右,(在四号井主平硐内已经揭露),在F1断层附近200米左右其伴生构造极为发育,对采掘部署影响较大。主要断层特征表编号断层性质倾向倾角(度)断距米控制工程备注F2正北504C8运输下山垂直断距F1逆北 50 主平硐实见垂直断距F6正北西581015ZK601 垂直断距十)煤层赋存特征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煤组,厚76.98108.64m,平均厚87.34m,该地层主要由砂岩、泥岩、炭质泥岩、粉沙岩、粘土岩煤层及菱铁矿(岩)、少量石灰岩组成。含煤2532层,总厚5.2111.43m,平均9.18m,含煤系数10.20%,其中稳定可采煤层

12、二层(C8、C12),大部可采煤层一层(C4),局部可采煤层三层(C5、C7、C11),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总厚3.625.75m,平均4.57m。马临井田勘查区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简述如下:C4煤层:煤层结构比较复杂,变化较大,一般为23分层组成,含夹矸13层,夹矸单层厚几厘米几十厘米不等,个别达1.0m以上。C8煤层:煤层上部为0.051.2m厚的水云母粘土岩夹矸,将其分二分层,夹矸多在0.20m以下,全煤层厚1.2022.29m,平均厚1.82m,为本井主采层。C12煤层:为本井田内结构较简单的薄中厚的可采煤层,煤层厚0.723.72m,平均厚1.38m,煤层中含夹矸16层不等,厚度0.05

13、0.6m。马临井田勘查区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层间距(m)煤层结构平均倾角稳定性容重t/m3顶底板岩性最小0.5最大1.94平均1.08夹矸层数23夹矸厚度0.021.00顶板底板27.517较稳定粘土岩、泥岩、粉砂岩泥岩、粘土岩C4C81.22.291.82120.060.2017较稳定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泥岩、粉砂岩24C120.723.721.38180.050.6017较稳定含炭质、粉(或)砂质硫铁矿粘土岩、硫铁矿十一)煤质特征马临井田内可采煤层均为低硫、中灰、高发热三号无烟煤。 (1)灰分(Ad)煤芯样原煤C4:22.10%,C8:21.

14、42%,C12:23.27%(2)硫分(St,d)煤芯样原煤C4:1.61%,C8:0.59%,C123.93%(3)挥发分(Vdaf) 煤芯样原煤C4:10.57%,C8:10.38%,C12:11.06%(4)发热量(Qnet,ar)煤芯样原煤C4:27.44MJ/kg,C8:29.6 MJ/kg,C12:27.64 MJ/kg。(5)固定碳(FCad)煤的空气干燥基固定碳含量为:C4:71.39%,C8:75.59%,C12:66.23%(6)煤灰熔融性(ST)本井田C12煤层属低高熔煤灰;C8煤层为高难熔煤灰十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瓦斯:属高瓦斯矿井。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307号关于六枝工矿(集团)公司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马临煤业公司三、四号井均属高瓦斯矿井。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2008年7月提供的马临煤业公司四号井C8、C12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评价科学技术报告。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含量都比较低,C8、C12煤层的瓦斯含量分别为:11.6675m3/t和13.8503 m3/t。四号井二水平中央采区C8 煤层在1030m 标高以上段且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