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2150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材P67P72,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和张仲景、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1系统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2认识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史记。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其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归纳导入:在古代,中国科技领先

2、世界。不仅有著名的四大发明,还有很多很多。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课,一起自豪吧!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探究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介绍:纸的出现。展示:甘肃天水麻制纸的发现。指出: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的一张纸上有墨绘的山、川、路等。而且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12世纪以后的事了。【小组讨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哪些材料书写或刻写文字?有什么缺点?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有什么优点?想一想,纸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归纳

3、】书写材料有:石头、龟甲、兽骨、陶器、青铜器、铁器、竹简、木简、丝帛等。缺点:要么笨重,要么昂贵,不能持久。【小组讨论】东汉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蔡侯纸”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或刻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说说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1引导学生翻开教材,看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一下造纸都需要哪几道工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这是根据汉代造纸过程绘制的示意图。这幅图的内容反映了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上一排分别为洗涤原料、切割和浸渍沤制、焚烧草木灰,即把麻头、树皮、破布等原料用草木灰水浸渍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再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涤;中间一排分别为蒸煮、舂捣,即用草木灰中的碱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渍、色素

4、等杂质,然后用水漂洗、舂捣,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搅拌成纸浆;最后一排为捞取纸浆、晾晒、码放,即用一种多孔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研光,使纸张表面平滑。2蔡伦改进造纸术。(1)展示:“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2)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第二段的内容,看看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你对造纸术的改进和传播有何认识?学生回答: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

5、鱼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易找,又便宜,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归纳】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优点:造价低廉,便于书写、保存和携带等。纸发明的意义: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小组讨论】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这有什么重要意义?【点拨】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去思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思考。

6、【归纳】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探究二:华佗和张仲景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请学生讲一讲华佗与曹操的故事。【点拨】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够强身健体。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播放视频: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练习“五禽戏。”【小讨论】你觉得每天做广播体操对你的身体有好处吗?探究三:司马迁和史记【讨论交流】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成功撰写史记一书?【点评】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因素:一是父亲是史官

7、,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二是他个人的不懈努力。2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反映了史记的什么价值?【点评】反映了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史学价值体现在: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学的典范。文学价值体现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3你对教材中“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中的“汉武帝时代”是怎样理解的?这与司马迁完成史记有什么关系?【点拨】回顾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结果。【归纳】“汉武帝时代”是西汉处于盛世的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必然带来文化学术的兴盛。西汉文化学术的发展为司马迁修纂史记提供了背景条件。4思考:司马迁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值得

8、我们学习?【点拨】应从教材P70中间的小字和插图去阅读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坚定志向绝不动摇;坚持真理绝不妥协;坚持探究绝不轻信。探究四: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识读插图白马寺,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1动脑筋:见教材71页,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情节描述的符合史实吗?,为什么?【学生讨论】点拨: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约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公元前20

9、9年公元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现:最早应在张骞通西域后(公元约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个世纪,是电视剧编导人员弄错了,不符合史实。2讨论:佛教的本质是什么?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民众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3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4道教的兴起:了解其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是唯一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1课下破解张衡地动仪之谜,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2梳理本课知识网络。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和张仲景、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知识网络如下: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