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01490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通州区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小教一班 张春花 20121201103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都要发生转变,但是在很多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还没有从根本上融入到农村的教育当中,尤其是农村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长期存在类型单一,各学科门类繁多,比例失调,而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考虑课程结构与类型的改革中的问题才有利于课程改革朝着良性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程结构和类型 课程改革 课程类型是指的是微观的具体种类或者方式。课程结构的含义要广一些它既包括横向上不同课程的类型的组织安排,还

2、包括纵向上同一内容的不同深度。他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安排,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选择搭配等能够体现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近年来课程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频频受阻而课程结构改革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环节 ,在现行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本文主要采用网上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南通市通州区新生小学课程表的安排情况,从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的现状着手,在分析农村小学课程结构不合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小学生课程结构的对策。一: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现状下面是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六年级课程表 星

3、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 星期五早操晨会早操晨会早操晨会早操晨会早操晨会英语数学语文英语语文数学英语数学数学数学语文语文体育科学语文思想品德美术语文作文音乐体育科学美术劳动体育音乐少先队活动写字电脑社会通过上面课程表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南通市通州区农村小学课程的现状大致有以下 中情况。1、 课程设置偏重分科,缺乏综合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调一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综合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的知识而组成的课程。在分科课程中语文占26%,数学占16%英语占10% ,在课程计划中这三门课程所用课时占了小学阶段总课时的52%

4、,而且在以往的课程计划中农村还没有英语这门学科,语文数学所占的比例还要高。这类分科课程虽然有利于高效率、系统的学习知识,保证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保存但是较少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纵观以上课程表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及教师对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等综合课程关注比较低,教师过分强调课本内容的灌输,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给定的思维模式中学习,这容易导致让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误导,让他们认为只有学校规定的和需要考试的科目才是最重要的,认识不到其他丰富的课程类型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必然造成学生偏科,最终造成学生只会学不会玩。亦或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实践能力过低。2、 学科门类繁多,缺乏整合在小学阶段,还存

5、在把课程分的太细,有些课程存在内容的交叉、重复,列如上面课程表中“思想品德”和“社会”的部分内容就有就有相似的篇幅和主题,如热爱祖国和遵守交通规则就是两个课程共同关注的主题,可以用“品社”代替,而且开设美术课程和音乐课程中关于对美的鉴赏都属于对艺术的追求额范畴,这个完全可以用“艺术”课程来代替。如果适当的替代在,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讲相同的内容而耗费大量的时间。把课程分的太细,这样强制性割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缺乏整体性,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完整地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并且割裂了儿童生活与知识世界的相关性。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并且学生由于一直受到传统课程思想的束缚,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过分偏向传统科目的

6、学习,完全忽视其他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文化影响和启迪。3、 课程设置高度统一、缺乏灵活在管理方面,农村学校依然习惯于听从上一级教育部门的统一分配与安排,在课程设置的模块中也要求整个区域教育的一致性如,语文课时比例的安排,都是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的若教育部门规定的,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时比例为25%,则下级教育机构除了在教学时间段的自主安排外,无权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地方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其实,在一些民族自治地区,他们需要的语文课时比例也许更大,但国家没有留相应的空间给地方和学校,过分强调课程设置的统一性而忽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课程内容设置偏难、偏繁、偏旧缺乏生活

7、性农村信息不便利,辅导教材缺乏,教师只能抓着教材,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训练,并且重复使用往届的考试资料,为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不断提高练习题的难度,这样的课程内容太过死板机械,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内容不够生活性。二:农村小学课程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的课程组织是农村小学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对农村小学的发展及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8、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但是在这块农村小学做的并不好,对此本文多农村小学不合理做了以下的分析1、 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推进中,准备明显不足,她们的教学理念不新,对于新课改的的认识与具体方法的使用脱节,教师在对新课程的认识、态度、行动、方法和素质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教师数量不足、缺乏主干教师由于农村地区地理环境较差,工资待遇不好,有些教师去了大城市,新入职的新老师也不愿意去农村小学导致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缺乏。 2、过于追求升学率现在评定一所学校的好坏放在首位的就是升学率,其次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最后才是学生

9、的发展,往往升学率成为一个学校的代名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教育走入了误区,他们认为只有高分才可以跳出龙门,所以盲目的与城市学校比升学率。还有就是农村的教学设备不足,教学环境差,农村的教师更多的采用的是传统方式的教学,用这中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这与农村所需要的人才明显脱节,所以这也导致培养的方向不合理。 4、学校文化方面改革需要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实现,学校文化则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境,学校的校风,师风,班风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学理念的渗透,但是在农村的小学学校并不注重学校文化的的建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走老路,对小学生课程的改革只能是一种负向的牵引作用。 5、政策的落实

10、三,优化小学生课程结构的对策针对上面课程结构的现状及不合理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优化课程结构的对策1、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由于农村教师对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成效要使新课改更好地在农村推进,必须更新农村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其教学方式。而这些都需要有关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各校要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及其案例,及时开展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有关教师到优秀地区进行参观学习,请资深的专家讲学,推动

11、课程的全面实施。上级教育部门应该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尽量减少二级培训的效益损耗,增加农村教师的直接收益。同时,农村小学也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并且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新的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改进,农村教师才能将新课改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2、构建农村小学课程新模式如前所述,现在农村小学在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比例上明显失衡,故构建农村小学课程新模式主要是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协调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课时比例。农村小学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分科课程过多,会造成学科知识之间的割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真正

12、理解。所以,分科课程所占比例应适当下调,给综合课程一个活动的平台。 3、重建学校文化,展示农村小学优势学校文化具有无形性和约束性重建小学学校校园文化,将会对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可以从转变校方和教师行为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等方面入手,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营造积极的文话氛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正是新课改所只求的境界。总结:小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相当漫长且困难的过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走向和发展,尽管本文只对南通是通州去西亭小学的课程结构进行分析,但是系统小学课程的设置是全国农村小学在课改条件下课程设置的缩影,没有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课改的成功,所以我国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新课改将会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参考文献:1刘艳芳,张迷.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沧桑,2009,(06).2宋旭.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6).3王晋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N.教师报,2002(08).4王庆明,黄雪芳.对农村小学课改的分析思考J.成才,2004(12).5王建龙.农村小学新课改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信阳师范学院,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