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9602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音乐教育-韵律教学活动设计(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韵律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微课版),第三章,目录,第一节 韵律教学活动设计概述,第二节 韵律教学活动分析,本章主要阐述了韵律教学活动设计各个维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重点介绍了韵律教学活动设计的傻瓜流程。 结合韵律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韵律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学科关键经验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关系,音乐选择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及傻瓜流程的具体运用等。,第一节 韵律教学活动设计概述,韵律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材料的设计、目标的设计及教学流程的设计等。 一、韵律活动材料的设计 韵律活动材料的设计包括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吸引幼儿的音乐,提供便于幼儿操作的道具及设计易于幼儿表达和表现的动作。需

2、要注意的是,动作的设计原则和顺序要参考以下内容。 (一)坐在座位上做韵律动作 (1)先上肢,再下肢。 (2)先上下肢分开,再上下肢联合。 (二)站在座位前原地做韵律动作 (1)先上肢,再下肢。 (2)先上下肢分开,再上下肢联合。,(三)自由空间状态下做韵律动作 (1)先原地,后移动。 (2)先独立,后结伴。 (四)在队形中做韵律动作 (1)先不变队形,再变队形。 (2)先不换同伴,再换同伴。 (3)先一队移动一队原地不移动,后同时移动。 (4)先直线移动,后曲线移动。,二、韵律活动的目标设计 韵律活动的目标设计需要考虑幼儿动作的发展和动作的合乐性,同时也要兼顾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即兼顾学习品质、

3、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具体举例如下。 小班韵律 :小兔看花 活动目标 : (1)初步感受音乐 ABA 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跟随 A 段跳跃的音乐节奏,较合拍地做蹦跳步。 (2)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花”的姿态。 (3)知道找空地方活动,愿意和同伴、教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中班韵律 :大家一起喜洋洋 活动目标 :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能合拍地做羊和狼的动作。 (2)借助故事情境,初步明确动作含义及其顺序,尝试用动作表现“力气大”。 (3)能注意听音乐,理解遵守“听到信号抢椅子”的游戏规则。,三、韵律活动的教学流程设计 韵律活动的基本流程

4、也称为傻瓜流程,其流程包括故事动作音乐其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故事、动作必须基于音乐的框架及幼儿的生活经验。 傻瓜流程注重情境创设,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 傻瓜流程的操作要点 1讲故事 创设与音乐结构和幼儿经验相匹配的故事情境。这里的故事要简洁,能起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和内容,调动已有经验的作用,即够用即可。 2为故事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创编与故事相匹配的动作。创编的动作不求创新和多,而是够用即可 ;可以采用教师规定的动作,也可以采用幼儿创造的相应动作。 3用动作去感知音乐 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用动作感知音乐,一般需要 2 3 遍后再逐步添加其他内容。添加其他内

5、容和要求,为幼儿提供更高级的适宜挑战。这里的其他内容包括人际合作、友善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变换、乐器演奏或道具使用等。,(二)傻瓜流程的时间调控原则 傻瓜流程的时间调控原则是,故事动作、音乐感知各占五分之一,其他内容提升占五分之二,充分享受和放松占五分之一。,(三)傻瓜流程的空间控制原则 (1)先坐用上肢做直觉性动作。 (2)再站原地做上下肢联合动作。 (3)再站自由空间状态或简单稳定队形中。 (4)再走自由空间移动。 (5)再走队形中简单按照规定移动。 (6)再走队形中复杂或创意移动。 (四)傻瓜流程动作设计的原则 (1)动作模型的规模。 (2)动作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3)动作本身的复杂

6、程度。,(五)整体结构拆分原则 1先分层 2后分段 3难点前置 4够用原则,第二节 韵律教学活动分析,一、韵律教学活动案例 (一)小班韵律活动 :小兔看花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 ABA 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跟随 A 段跳跃的音乐节奏,较合拍地做蹦跳步。 (2)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花”的姿态。 (3)知道找空间大的地方活动,愿意和同伴及教师玩捉迷藏。 【活动准备】 (1)音乐 : A、 B、 AB。 (2)小兔手偶、花园图。,(二)小班韵律游戏 :狐狸和石头 【设计意图】 木头人及捉迷藏的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在发展之中,但在游戏

7、的情境中,幼儿能努力进行身体动作的自我控制,保持造型不动。此活动选取了bingo 的音乐,设计了狐狸妈妈和狐狸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情境,狐狸妈妈一回头,狐狸宝宝就要变成石头保持造型不动。本游戏主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结构并学习合乐做动作,体验游戏的乐趣。,【活动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感知音乐 ABAB 的结构,并在音乐 A 段学习走走走走停的动作,在 B 段做石头造型,静止不动。 (2)在故事和游戏的情境中,尝试在创编时变换不同的身体姿态。 (3)在狐狸挠痒痒时,石头能保持不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播放器。 (2)经验准备 :幼儿玩

8、过木头人的体育游戏。 (3)乐曲 :bingo。 【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在音乐 A 段做合乐动作, B 段做静止造型。 (2)难点 :当狐狸来挠痒痒时,石头能保持造型不动,发展身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总结与提升】 (1)故事的导入环节,教师创编的故事角色和情节均和音乐 ABAB 结构一致,故事创编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结构,也让音乐情境化和游戏化。 (2)第二环节在学“玩狐狸和石头”的游戏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先在座位上学习一个角色,再单独练习,创编石头造型,到最后的分角色游戏。通过逐渐添加新元素来帮助幼儿轻松地学习。 【延伸活动】 在复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水

9、平不断增加不同的挑战,如石头造型的挑战,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当狐狸妈妈的角色等。,附图谱及动作建议 : 动作建议 : A 段 :走走走走,停下来。走走走走,停下来。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停下来。 B 段 :一直停住 不动(妈妈挠痒痒),(三)小班韵律活动 :小熊的一天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一个小班的集体律动游戏。小熊这一角色,为小班幼儿树立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勤快的乖宝宝形象,将健康与艺术两大领域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活动过程中,小熊通过一个一个找自己的动物好朋友,并带动它们变成勤快乖宝宝的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音乐和动作 ;通过邀请幼儿一起做勤快乖宝宝随音乐律动和邀请

10、幼儿一起去帮助别的小动物变成勤快乖宝宝的游戏,让幼儿在看清楚教师的随音乐示范之后从容淡定地进行多次随音乐律动,体验随音乐律动的乐趣以及自己刷牙、洗脸、梳头、吃东西(做勤快乖宝宝)的乐趣。 本次活动选择的律动音乐是儿童经典歌曲我爱洗澡的剪辑版,剪辑之后的音乐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欢快,形象鲜明,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结构和情绪。,【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欢快的情绪 ;能够和小熊(教师)一起随音乐律动,做一个勤快的乖宝宝。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经验及观察教师的随乐律音动示范,明白每一个动作的意义,并进行动作梳理。 (3)理解并乐于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愿意和小熊一起做勤快的

11、乖宝宝,并和小熊一起去帮助别的小动物变成勤快的乖宝宝。,【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我爱洗澡的剪辑版音乐。 (2)经验准备 :理解“勤快”和“懒”;有角色扮演游戏的经验 ;小猪、小羊、小毛毛虫、小鳄鱼的图片。 【乐曲】 前奏 : 16 拍 动作 :拍手(16 下) A :前 8 拍 刷牙(单手做牙刷状在嘴边做 8 次左右运动) A :后 8 拍 洗脸(双手在面前同时做 8 次上下运动) A:前 8 拍 梳头(单手 8 次摸头) A:后 8 拍 吃东西(双手在嘴边同时做 8 次里外运动) B :前 8 拍 拍手(4 下) + 转圈(双手握拳位于胸前进行随音乐转圈) B :后 8 拍 重复前

12、8拍,【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故事并进行随音乐律动。 (2)难点 :能够把对故事的理解和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经验迁移为随音乐的动作。,【总结与提升】 (1)本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游戏的情境使幼儿一遍一遍地熟悉音乐和动作,最后非常轻松愉悦地在游戏中进行随音乐律动。因此, 教师在游戏情境的创设和教具的支持等方面都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需要,要让幼儿享受整个过程。 (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视幼儿的掌握情况给予幼儿适宜的语令指导(出声语言提醒);并时刻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 当幼儿已经对故事、动作和音乐熟悉了之后,可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拍一下一下做动作,享受跟着节拍做动作的乐趣。,【延伸活

13、动】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熟悉故事、动作和音乐的匹配,可在第二课时引导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即,教师在前奏处用边拍手边踏步的方式找到一位幼儿(能力稍强)当好朋友,并进行面对面的随音乐合作律动 ;再由教师和该幼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去找一位幼儿当好朋友,进行面对面的随音乐合作律动 ;以此类推,从教师一个人到两个人,从两个人到四个人,从四个人到八个人,直到所有幼儿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进行随音乐律动。这种找朋友的游戏不仅给了幼儿一个不断玩游戏的情境,也一次一次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高级榜样的示范作用。,(四)小班韵律活动 :小老鼠打喷嚏 【设计意图】 感冒打喷嚏、锻炼身体抵抗感冒等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有过的经验

14、,此活动创编了小老鼠感冒打喷嚏、锻炼身体以及感冒好了的故事情境,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动作。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如韵律动作的学习先坐在座位上学,到站到座位旁边学,最后到中间空地方学等。,【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 ABA 结构及旋律,了解小老鼠打喷嚏、锻炼身体、痊愈的故事情节,尝试跟随教师在 A 段音乐表现跑步打喷嚏和跑步说棒棒的动作,在 B 段音乐表现锻炼身体的动作。 (2)借助椅子初步学习调整在圈上的距离,感知集体舞圆圈的队形,尝试创编小老鼠锻炼身体的动作表现 B 段音乐。 (3)在游戏中,知道在有限的范围内找空处来表现跑步和锻炼。

15、 【活动准备】 (1)小老鼠胸饰一个。 (2)音乐音乐的瞬间。 (3)将椅子围成圆形。 【重点、难点】 (1)重点 :感知音乐 ABA 的结构,能随音乐在 A 段做跑步、锻炼身体、棒棒的动作等。 (2)难点 :学习在椅子外面一圈找空地方做韵律动作。,【总结与提升】 (1)教师根据音乐创编了相应的故事导入,并围绕故事情节创编相应的动作,目的是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并给幼儿的韵律动作赋予意义。 (2)在小老鼠打喷嚏及锻炼身体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创编相应的动作,并采取够用的原则采纳幼儿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延伸活动】 (1)此活动可以拓展为亲子音乐游戏,家长和幼儿结伴围成圈做

16、韵律游戏。 (2)复习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创编不同的锻炼动作。,附图谱 :,附动作建议 : A 段音乐第 1、 3、 5、 7 小节做老鼠跑的动作,第 2、 4、 6、 8 小节做停下双手捂嘴巴打喷嚏的动作,同时喊“阿嚏、阿嚏”。 B 段做小老鼠锻炼身体的动作,建议做双臂伸展和弯腰等动作,每个动作做 4 次。 最后重复 A 段的第 1、 3、 5、 7 小节做老鼠跑的动作,第 2、 4、 6、 8 小节做停下双手握拳体侧上举棒棒的动作,同时喊“棒棒”!,(五)中班韵律活动 :毛毛虫变蝴蝶 【设计意图】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本活动以经典绘本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为原型,设计了一个中班的集体韵律活动,重点在于通过毛毛虫和蝴蝶这两个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同时也帮助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完整过程,将科学与艺术两大领域进行有机的融合。 本活动的音乐借鉴了第九届全国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