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7177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川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特别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聚落内建设有抗战、地震、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等20余个分馆。在此次活动中,我分别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地震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和国防兵器馆等。我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它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壁纸地站立在馆中央,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中流砥柱馆

2、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川军抗战馆突出表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飞虎奇兵馆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情况和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的传奇经历。不屈战俘馆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展馆。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领袖们的功劳,有战士们的功劳、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功劳,当然也有这一位位战俘们得功劳。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战俘们,连数

3、量都没有统计,有名有姓的更是极其少数。“一个人的悲哀是被他的民族忘记”,让我的心情极不平静,日本侵略者对他们肉体上的残害他们可以不屈,而我们,对他们的忘记是我们最大的悲哀。走出战俘馆,是一个死湖,水面很平静,据说是为了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而一个人的心,不是一弯湖水可以平静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战俘们永远崇敬的心。接着我去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让我了解到在民族危难之际,正式有了千千万万民众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赶赴前线、勇抗强敌,才能有整个民族的最终胜利。而馆内展出的抗日将领和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抗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然而对于建

4、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以无比落后的装备抵抗侵略者,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

5、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通过记住历史来珍惜现在,通过回忆战争来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是这次建川之行最真实的体会,也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

6、机会接近历史,勿忘过往,开拓未来。篇二:建川博物馆有感建川博物馆有感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成都市西的大邑县安仁镇,为房地产商人樊建川先生出资兴建。博物馆聚落内不但有诸多的文革和抗战时期的文物,而且盛放这些文物的“容器”也大多是国内一线建筑师们的设计作品。我周末有空去参观了建川博物馆聚落,实地考察了这些建筑作品。建川博物馆聚落总平面设计是由北京大学原系主任张永和先生和西南地区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先生合作。博物馆聚落场地入口道路是一条直的水泥路,道路起步是一座从天津长途运来的抗战时期日军碉堡,而道路的尽头是一架退役的解放军空军歼击机。这两个点缀,一个位于道路的开始,一个位于道路的末端,典型的对景手法。通过

7、了这条道路,左手边就是游客中心了,我没有查到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方记录,不过根据清水砖墙、裸露的钢筋混凝土梁、精致的压顶等低技策略特点,我猜测有可能是刘家琨的作品。在游客中心买了票,往前方走,我的右手边有个可爱的娃娃兵雕塑,背了几把刚缴获钢枪。左手边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都是抗战时期老兵的手印,留下这些手印的老兵们,有些人已经在近几年离开人世了。手印里面有个日本人的手印。根据历史材料,抗战时期为中国提供最多民间支援的是日本人民,当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鼓动军队侵入中国领土的时候,他们的人民却给予中国人民最多的帮助。日本这个国度,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再往前走,右前方是邢同和设计的中流砥柱馆,馆前是整个场

8、地的一个组团中心广场。邢同和先生设计的这个馆陈列的是八路军和使用过的文物,命名为中流砥柱,应该是指的这个意思。中流砥柱馆有丹尼尔?列别斯基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感觉,都是倾斜的裂缝,锐角、撕裂和破碎的特点。外墙的石材上的金属纹路是贴的薄钢片,从远处看还以为是石材间的裂缝。入口位置也是两个体块之间的缝隙,没有雨篷,也许是建筑师想通过缝隙来隐喻抗战以及革命道路的艰难困苦。在中流砥柱馆中展出的文物里面,的装备明显要比八路军的装备好一些。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个小广场,面对广场是朱德和毛泽东的1:1雕塑。在中流砥柱馆的左侧前方是正面战场馆,是大神彭一刚的作品。说一句题外话,彭一刚先生的书籍使我受教良多,在

9、此拜过。正面战场馆里面展览出来的是国民革命军将士抗战时期所用过的用品。整个建筑敦实,比例严谨,设计手法细腻,而不是年青一代建筑师的怪异造型风格,一看就是老一辈建筑师的作品。在馆的左前方,有一位德械装备的国军战士雕塑,炯炯目光注视前方,身体微微前倾,即将上阵杀敌的神态。馆的入口是玻璃顶,两块体量夹着的玻璃幕墙上面放着一个小小的坡屋面,与下面玻璃的倒“V”字形窗框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感觉。正面战场馆里面的文物多是国军的战争用品文物,这个馆应该是大陆地区第一个为这段抗战历史片面做展览的博物馆,是我们国民开始全面审视历史的表现之一。博物馆内从一楼上二楼的大楼梯两侧有完整的墙面,国军二百多位阵亡将军的照片和

10、牌位挂满了整整两面墙,其中有几位将军(如范筑先少将和许国璋中将等)是战败自戕而死,其精神英勇悲壮,令人敬佩感怀。正面战场馆的左前方,是程泰宁先生的不屈战俘馆。馆的内外墙壁是清水混凝土墙,墙上布满了凸出的尖锐铁片,给我一种冷冰冰的,压抑的感受,感染力很强。见到这座博物馆使我想起来了齐康先生的南京大屠杀馆,两座建筑都有高水平的表现力,引起了观众的心理共鸣。因为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不会留下虐待中国被俘军人的证据,所以不屈战俘馆展出的藏品不多,大部分是图片的形式展出。但是博物馆本身给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已经十分震撼。阴暗室内只有墙角高处照进一丝光线、头顶低矮的天花板、眼前的铁笼、小小的庭院中没有窗户的高院

11、墙、没有水生植物和鱼的水池,还有出口处摇摇欲坠的“大石块”?这分明是地狱一般的监狱。李兴刚设计的文革镜鉴博物馆非常有意思。博物馆的外墙面使用清水砖,几块玻璃砖不规则地嵌在砖墙中。通过入口有个大大的“镜”字嵌在照壁上的门厅,然后进入两侧挂满各种镜子的走道,单一白色粉刷的走道来回曲折并且漫长,随着台阶上下起伏。如果不是地上的箭头,一定会在这个迷宫似的博物馆里迷路的。走道拐角45度放置的镜子比较有趣,类似汽车弯道路口的凸面镜,观众可以从镜子里看到即将转入方向的走道。总算走完了曲曲折折的走道,出口处是一个同样大的“鉴”字。最后走出门的时候是个波浪形的哈哈镜立在面前,哈哈镜的镜面不平,游客在里面的影响是

12、扭曲的。文革时期的社会也是扭曲的,充满了癫狂,个人崇拜无孔不入地渗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即便是生活中整理衣冠的镜子也要写上毛主席语录。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知青馆中的一个男生令我难以忘怀他为了保护国家的两根电线杆而离我们而去。我们身边那么多的人去破坏国家财产,还觉得无所谓。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个孩子的精神。时间犹如一阵风,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大巴车,踏上了回家之路。我们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也应该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做准备!篇三:观建川博物馆有感院系:文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姓名:苏玉学号:20XX09060225教师:龚老师时间:20XX年1月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13、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内将建设抗战、民俗、文革时期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抗战系列,设有中流砥柱、正面战场、飞虎奇兵、不屈战俘、川军抗战、日军暴行、汉奸丑态等抗战文物陈列分馆以及“中国抗日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抗战老兵手模广场”。文革艺术品系列,设有瓷器陈列馆,毛泽东像章陈列馆,宣传画陈列馆,票证陈列馆、镜鉴陈列馆,座钟陈列馆,音像品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知青生活等分馆以及“记忆”雕塑广场。民俗博物馆系列,包括老公馆家具、百年老照片、三寸金莲、笔筒等分馆。走进博物馆,随处都飘扬着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我们一下子便肃然起敬起来,到了博物馆门前也多了几分尊重

14、。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井然有序地走进各个博物分馆大厅。首先参观的是宽敞的红色广场,红色的大型人物雕塑仿佛从石头里走出来,栩栩如生。不远处是汇聚了3000位老兵手印的手印广场。39组以红色为边框的钢化玻璃框架在广场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代表胜利的V字形,而钢化玻璃上是3000位抗战老兵的手印,每个手印都被放大了20%。站在广场上,视觉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接着参观的是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中流砥柱馆。在入口处,有一个高18米的红色柱子,上面用行书书写着“中流砥柱”四个金色的大字,这是本馆标志性建筑,气势宏大。踏着用铜材做的楼梯上到2楼,在这里展览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方方面面,抗战前线军事上作战的武器、士兵们

15、的日常生活用具、后方根据地的生活概貌等。我们还弓着腰,摸索着从黄土敷的地道中走出来,试图去体会地道战的智慧与魄力。从展览的藏品中,我们不难想象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在如此落后的武器配备下,克服了诸多困难,军民团结一条心,顽强地进行抗战,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才有今天我们以庄严肃穆的神情参观这些不可磨灭的。我们按照年代顺序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分馆,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吸引着大家。在参观中,大家有时听听讲解员的讲解,有时针对展览的图片、实物、雕塑和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并不时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对实物展览尤其感兴趣,加之每个实物旁边都有文字解释,我们都很仔细地阅读,有的同学则拿出手机留

16、影,有的同学记录相关知识。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九零后的心中。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初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当初我是多么渴望能前往汶川,参与救灾活动,现在它们就摆在我面前,我却有些怕了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看到那些在废墟中找到的书包,和杂物。看到那辆曾载过“亡妻”的摩托车如今,他们只是静静的陈列在博物馆里,但它们的曾今,却是如此的悲壮,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