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制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7150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医生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庭医生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庭医生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庭医生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庭医生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医生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医生制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医生制度篇一:家庭医生工作制度家庭医生工作制度一、优化组合家庭医生服务成员,合理安排家庭医生的服务量、做到分片负责,责任到户。二、家庭医生应根据团队内部人员的技术特长,合理分配工作和下乡时间。三、家庭医生应定期掌握团队人员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的满意率和利用率。四、记录电话访谈或咨询内容。凡家庭医生电话随访或接受村民咨询时应及时登记在电话咨询记录本。五、记录家庭健康档案完成和输机数量。家庭医生应动态掌握管辖区域人户数量、完成建立档案人户数量和输机人户数量,每月将工作进度上报公共卫生科。六、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建立病人回访登记本,首诊医生必须认真填写病人住址和联系方式,及时记录

2、回访结果。七、回访病人原则上应上门回访。八、在回访病人时,家庭医生应该指导病人合理就医、健康教育和康复,做到服务到家,病人满意。篇二:汇总家庭医生分片包干制度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管辖范围分工的原则,根据每一个家庭医生管理1000-1500人为标准,合理分配家庭医生的管辖区域,覆盖社区全部家庭,不能留有空缺或重叠。二、优化组合家庭医生服务成员,合理安排家庭医生的社区服务量、做到分片负责,责任到户。三、家庭医生应根据团队内部人员的技术特长,合理分配工作和下社区时间。四、家庭医生应定期掌握团队人员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的满意率和利用率。家庭医生工作记录制度一、记录下社

3、区时间。家庭医生严格按照下社区排班表下社区工作,并在留言板或牌上注明去向。保证家庭医生每周下社区2次,每次不得少于3小时。二、记录下社区工作内容。家庭医生下社区服务工作如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高危人群筛查、上门服务和输机等内容应及时记录在家庭医生工作本(簿)上。上门服务应有居民签字。三、记录下社区工作数量。家庭医生下社区服务工作的数量应及时登记在家庭医生工作量登记本(台帐)上。每月汇总上交中心统计室或输入电脑。四、记录电话访谈或咨询内容。凡家庭医生电话随访或接受居民咨询时应及时登记在电话咨询记录本。五、记录家庭健康档案完成和输机数量。家庭医生应动态掌握管辖区域人户数量

4、、完成建立档案人户数量和输机人户数量,每月将工作进度上报中心统计室。家庭医生回访制度一、在医疗部家庭医生办公室统一安排下开展病人回访工作。二、凡经大医院下转的病人、本中心出院的病人、门诊、体检和慢性病随访发现的特殊病例或高危病人,必须在2日内回访。三、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建立病人回访登记本,首诊医生必须认真填写病人住址和联系方式,及时记录回访结果。四、回访病人原则上应上门回访。五、在回访病人时,家庭医生应该指导病人合理就医、健康教育和康复,做到服务到家,病人满意。家庭医生计划作息制度一、家庭医生社区工作应有月计划和周安排。二、家庭医生下社区工作一律使用排班表,并交办公室备案。三、家庭医生应根据

5、社区居民需求的实际情况,保证下社区的时间。每位家庭医生每周下社区不得少于2次,每次不得少于3小时。四、家庭医生每日工作应记录工作数量和记事,填写日工作量报表,并将工作量于下月5前汇总上报统计室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意识,改变居民的不良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健康质量,降低疾病的发生,现制定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化服务。二、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做好健康教育年度工作安排,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年底健康教育的总结等工作。三、每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做好健康教育记录

6、与统计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关于儿童、妇女、老年、戒烟、无偿献血、爱国卫生运动、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四、结合社区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作用,积极开展居民的健康心理咨询活动。六、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台帐及相关资料和登记,规范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七、健康知识宣传栏或板报每季度更换一次,留有板报小样入档。做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工作。八、定期征求居委会及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及内容的意见或建议;随时询问社区居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家庭医生考核制度一、成立家庭医生

7、绩效工资考核专班,保证考核制度落实。二、制定家庭医生详细考核标准和要求。三、给予家庭医生适当的外勤和通信补贴,加强费用的监管。四、根据家庭医生所完成工作的技术含量、风险、服务时间、难易度等实际情况,折合成一定的系数,然后根据系数计算绩效工资。五、将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率列入考核范围。六、月考核为百分制,年考核为积分制,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合格,60-74分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受聘人聘用、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家庭医生社区工作点服务制度一、在中心统一领导、社区居委会协助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二、家庭医生社区服务点设在社区居委会内,是家庭医生巡诊制重

8、要内容之一,目的是方便群众看病、咨询。三、家庭医生每周定期到家庭医生社区服务点工作至少1次,每次不得少于3小时。四、家庭医生在家庭医生社区服务点开展建立健康档案、义诊查病、健康教育、健康康复和健康咨询等服务工作,在服务点不得从事输液服务。篇三:建立1、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它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趋科学、惠民便民,最终逐步实现 “人人拥有健康档案、人人享有家庭医生、人人具备健康素养”的“全民、全程、全面”的健康

9、管理新模式的目标,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2、家庭医生服务做什么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核心,为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依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提供连续、基础、综合、全程的个性化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并实施分类规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结合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合理制定各种档次的无偿和有偿签约服务项目包坚持“充分告知、重点突出、自愿签约、规范服务、强化考核”的原则,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行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履行合同,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签约家庭成员在本院就诊,全年门诊免挂号费;提供健康指导与咨询;免费测血压、体重、指数;家庭成员健康档案建立; 对家庭成员中65

1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常规体检(体检项目为每年成都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提供老年功能量表评估、老年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等;为家庭成员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统一的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合理用药、规范化治疗;为家庭成员中的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指导;免费提供中医体质测定1次/年/人;免费参加中心所有的健康讲座 ;提供健康营养指导,有机配餐指导。3、怎么做(一)制定家庭医生服务推进计划。在辖区明确服务人口、户数、居委会数的基础上,对“责任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对重点人群实施签约服务规范化管理,在9月底前完成签约服务目标任务。(二)建立“家庭医生联系通讯网络”,在

11、责任片区的公示栏上公开联系方式,制作发放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开展社区“健康知识”热线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使每户居民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师。(三)合理安排门诊和家庭医生服务作息时间。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周应有固定时间(不得少于3个半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应适当延长工作日门诊作息时间和合理安排周末周日值班,满足上班簇、学生等就诊需要。(四)简便有效家庭医生服务流程。签约服务自愿周到,详细约定服务内容,及时完成相关登记和记录;建档管理科学规范,利用社区卫生管理软件,对签约用户进行信息化管理。个人主要信息必须完整、准确,尤其住址和电话一定要记录完善,家庭信息、既往史、家族患病

12、史必须进行如实记录,同时必须注意个人信息保密,避免泄漏,专案要明确类型,录入要准确完善;访视服务真实及时,对签约服务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访视服务,按照每类服务人群的管理特点,采取上门、门诊和电话等随访方式,在“访视窗口”有效时期内做到真实及时,录入完善精简。家庭医生工作制度以个人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社区重点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融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理念,提供公益性、主动性、全面性、综合性、可及性为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服务对象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

13、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患病人群、贫困弱势人群;社区居民因急重症在家发病,电话呼救时家庭医生、护土必须立即出诊。由于特殊原因而不能出诊的情况,由接到电话的工作人员联系最近距离的卫生站或上级医院立即出诊。因年迈、体弱、产后等不便需在家康复、治疗者,在家属或本人同意下,医护人员按需安排出诊。对80岁以上的老人、患慢性病老人、康复期病人或合同服务签约的居民,社区医护人员根据需要和预约上门巡诊,了解病人一般状况、用药效果、康复情况,指导其饮食、治疗与康复方法。常规出诊前预约患者,医务人员进人患者家庭前,要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时要体现人性化服务。向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用药、患者的反应以及要求等要做记录。医护人员不能借出诊之机,办私事牟私利,对收取费用必须付给患者和居民正规收据,严格按标准收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