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150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2课 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色无味的。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二、【教学准备】塑料袋若干饮料瓶 杯子 蚊香 气球 蜡烛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特性1、出示充了气的气球与未充气的气球。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气球)2、观察两种气球有什么不同?师:a:你们看看,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同呢?b:是什么让气球变得圆鼓鼓的?(空气)2、把气球里的气放出来,请宝宝们看看空气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摸一摸?闻一闻?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

2、味的。探究技能:用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就是在观察。(二)、找找、捉捉,引发认知冲突。1、教师捉空气,并用夸张的语气说:“空气被我捉到袋子里喽,我好厉害。”然后,重新拿个袋子,提出问题:“我还能捉到空气吗?到哪里捉?”(这是一个冲突点。一般情况下,有孩子会说“捉不到了”,也有孩子会说“能”,并告诉教师到哪里捉,比如到活动室某个地方。教师顺应某个学生的参与,到他认为有空气的地方再捉一次,装、收口、拧紧等动作要夸张,起到隐性示范的作用。孩子会很期待地关注教师的动作、结果,并会因此而欢呼。这时,教师一定要点拨一句:“到底有没有,试试才知道!”然后,教师用红笔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说:“我在

3、某某地方又捉到了空气。”)2、学生捉空气。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还有空气吗?哪里有?”让孩子先说出他认为有空气的地方,然后再次强调“到底有没有”,让学生跟说“试试才知道”,并要求学生到刚才猜想的地方去捉。教师关注学生:一是捉的地点。二是捉的过程。针对个别旋转着捉或跑起来捉的孩子,多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做?”三是有没有捉到。3、学生回到座位,组织交流。(1)孩子相互交流:捉到了吗?在哪里捉到的?(2)集体交流,并在空间图上作标志,可以让孩子自己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孩子的交流语言,提醒、帮助孩子尽可能找对参照物,用对“前后、上下、旁边”等方位词。)(3)对比观察,引发思考,让孩子自己发现“空气会流动”的特点。在捉到以及没有捉到的学生中,各选一人展示他们的成果。请没有捉到的孩子说说原因,一定要让其边说边演示过程,而后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没有捉到呢?让孩子们从“袋口抓紧与否”的行为中发现秘密,感知空气的流动性特点。小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五、教学活动观察空气是怎么流动的?(注意安全)1、 点燃蜡烛,观察烛光晃动的方向2、 点燃蚊香,观察冒出的烟的流动方向六、拓展活动空气与水有什么不同?七、板书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