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94052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教育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 993所14.1倍1 432万人6.9倍小学1 681 000所4.9倍11 626.9万人3.9倍A.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方针的确定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答案:A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提出于20世纪80

2、年代,C提出于1995年,D实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219571966年,我国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C“双百”方针全面推行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71966年”。由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后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各级学校培养了近140万毕业生,这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于1957年,“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B、D与题中时间明显不符。“双百”方针与教育无关,排除C。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

3、立起了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教育的发展冲击社会生产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满足人们强烈的求学欲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大量高端人才ABC D答案:D解析:半工半读教育制定是为了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有利于普及教育,故不正确。明显不正确。4下图是“文革”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B中国与世界的差异得以缩小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彻底清除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答案:D解析:“文革”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受到冲击,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封建

4、文化糟粕没有得以彻底清除,国家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故答案为D。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工农子女“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恢复高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能力。是1995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是1977年,是1983年。6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

5、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高等院校调整,国家大力创办工科学院,削减人文学科和综合性大学,这与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的“一五”计划有关。“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科人才。7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A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6、发挥更大作用C提出了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977年”“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可知A正确,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B、C均发生在1956年,D说的是文学艺术不是教育问题。8下面是新中国成立至2008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表。年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49117 0000.029%19983 400 0005%200217 000 00015%200820 210 00023.3%上表说明19491998年是我国

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最低的时期19982002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年平均增长最快的时期2002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年平均增长最快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近0.5%A BC D答案:B解析:通过计算可知,叙述正确,当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1%;叙述正确,这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年平均增长340万人;2002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年平均增长53.5万人,故表述不正确;表述不正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增长率约为0.39%,不到0.5%。9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的96名院士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

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者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A、B、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10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答案:

9、D解析:A是在1965年,B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C是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义务教育法是在80年代初实行的。11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如今这里已建成绿树成荫、丰衣足食、山川秀美的小天地。村里的教育办得有声有色,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形成了学习型的小社会。这一事实说明,要振兴中华民族,必须()A优先做好环境保护 B优先发展教育事业C优先搞好基础建设 D优先提高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对教育的重视,由此得出B项正确。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下图

10、所作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本普及义务教育B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大发展C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D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答案:B解析:图片中没有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13分)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邓小平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关题词材料二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免、补实施范围。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

11、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信息?其中,图一的题词有哪些意义?(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它所说明的问题。(5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这体现了怎样的指导思想?(4分)答案:(1)信息:图一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图二反映了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2)措施: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补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说明的问题:党和国家关心、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把农村教

12、育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3)内在联系:材料一中的理论观点为材料二中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指导思想: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教育事业,致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14(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材料二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胡锦涛请回答:

13、(1)“文革”后初期,最牵动人心、最能说明“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的事件是什么?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2)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6分)(3)材料二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2分)答案:(1)事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作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主要贡献:“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主张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立法的进展;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3)具体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解析:第(1)问要注意“最牵动人心”信息;第(2)问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第(3)问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归纳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