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93152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0.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大课)(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分泌影像学诊断,医院放射科,人体内分泌器官和组织,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 垂体和垂体前叶控制的周围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 不受垂体前叶控制的内分泌腺和组织:松果体、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分泌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 甲状腺疾病 甲状旁腺疾病 肾上腺疾病 性腺疾病 代谢性疾病(胰腺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一般检查 激素测定 影像诊断,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X线:骨龄,骨代谢,鞍区、甲状腺、肾上腺区钙化 B超: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卵巢 CT: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胰腺、卵巢 MR:下丘脑、垂体、甲状

2、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胰腺、卵巢 同位素:功能性肿瘤 血管造影,静脉插管采样,穿刺活检,垂体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垂体解剖与功能 正常垂体影像学表现 常见垂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垂体解剖与功能,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正常垂体 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 腺垂体:,垂体瘤(pituitary tumor),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站脑肿瘤的10%

3、左右,性别无差异,30-60岁常见;但泌乳素瘤多为女性。 是否分泌激素:功能性、非功能性 功能性: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性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10mm为界:大腺瘤、微腺瘤 临床主要表现:垂体功能异常、视野缺损,垂体瘤影像表现,CT 垂体微腺瘤: 平扫不易显示 冠状面薄层增强 强化垂体内低、等或稍高密度结节 垂体高度8mm 垂体上缘隆突 垂体柄偏移 鞍底下陷,CT 垂体大腺瘤: 平扫: 蝶鞍扩大 肿块突入鞍上池 侵犯海绵窦 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 增强: 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垂体瘤影像表现,MRI 垂体微腺瘤:明显优于CT 平扫:垂体内小的异常信号灶 增强:相对正常

4、垂体为低信号灶,边界清晰,MRI 垂体大腺瘤: 平扫:T1W稍低信号,T2W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MRA可显示肿瘤对Willis环形态和血流的影响,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垂体瘤,垂体瘤,与前同一患者,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垂体瘤,与前同一患者,垂体瘤,伴出血,垂体瘤,伴出血囊变,尿崩症垂体信号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结合内分泌检查结果,95%垂体腺瘤可明确诊断。少数垂体大腺瘤需与鞍上脑膜瘤、颅咽管瘤等鉴别。垂体微腺瘤诊断主要依靠MRI,增强检查更明显,以作为常规。,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正常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正常影像

5、学表现,甲状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女性多见,常见于20-40岁 良性60%,恶性多为甲状腺癌,其中以乳头状癌多见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恶性肿瘤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腺瘤(adenoma),CT 平扫:腺瘤呈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 增强检查:腺瘤多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MRI T1WI上边界清楚的低、等或高密度结节影,滤泡型腺瘤内含有丰富的胶样物而多呈高信号 无论腺瘤还是腺癌T2WI上均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乳头状腺瘤,MRI of thyroid adenoma,腺癌(adenocarcinoma),CT 平扫:形态不规则低密度影,小灶性钙化影及低

6、密度区,分界不清,淋巴结肿大 增强检查: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转移淋巴结多呈环形强化 MRI:在T1WI上呈境界不规则的低等混杂信号 无论腺瘤还是腺癌T2WI上均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signs of malignancy could include nodular or rim calcifications (46.7% malignant versus 13.3% benign), an anteroposterior-transverse diameter ratio greater than 1 (33.3% versus 9.5%),and mean contrast-enhanced

7、attenuation higher than 130 HU (86.7% versus 49.5%). The overall malignancy rate was 9.4%,髓样癌,甲状腺癌,甲状腺肿(goiter),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垂体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增加,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肥大所致。,影像学表现,CT 弥漫性甲状腺肿 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腺瘤样增生结节 MRI T1WI:根据其内胶体蛋白含量而定,从低至高信号 T2WI:不均匀高信号,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甲状旁腺腺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常见的原因。 病理上:腺瘤

8、包膜完整,瘤内见腺样结构,间质中血管丰富 临床上,全身骨关节疼、易骨折、尿路结石 实验室:甲状旁腺素增高,血钙、尿钙、尿磷增高,血磷减低,甲状旁腺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 骨骼系统平片显示骨吸收、纤维囊性骨炎所致的透亮区,常伴有骨折,多发性 尿路平片:尿路结石 CT: 平扫,位于甲状腺下极附近的气管-食管沟内,1-3cm、边界光整、密度均匀的软组织结节;少数密度不均匀;有事呈囊性变 增强检查,不均匀显著强化或环形强化 MRI 平扫,T1WI上腺瘤信号低于或等于甲状腺,T2WI上多为高信号;少数不均匀,囊性变 增强,与CT相似,甲状旁腺瘤,肾上腺,检查技术 正常影像学表现 基本病变 疾病诊断,肾上

9、腺解剖与生理,膈下动脉 肾上腺上动脉 腹主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肾上腺血供,左侧肾脏静脉 右侧下腔静脉,肾上腺静脉,内分泌疾病 肾上腺 影像解剖,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以及由内、外侧肢相交构成的体部 其形态多样化,基本上可分成:右侧多为倒V、倒Y字形或“人”字形及斜线形 ,左侧:倒V、倒Y字形或三角形 肾上腺大小测量 意义一般,主要为形态变化。肾上腺的内侧肢和外侧肢厚度均匀,呈凹陷形,如向外膨出,应考虑为异常。肾上腺体部较大、较致密,右侧肾上腺,左侧肾上腺,体部,右侧肾上腺,左侧肾上腺,内肢,外肢,外肢,体部,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左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基本病变,肾上腺

10、大小改变 肾上腺肿块,肾上腺肿块,疾病诊断,功能亢进: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诊断,影像学检查明确部位、大小等 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诊断,影像学检查明确部位、大小等 非功能性: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病变,确定性质,肾上腺皮质增生,Adrenal cortical hyperplasia属于功能亢进行病变,可分为: Cushing综合征:皮质醇分泌增多 Conn综合征:醛固酮分泌增多 男性假性性早熟、女性假两性畸形:性激素过量,Cushings Syndrome,定义: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 特点:成人、女性多发 临床:满月脸、多血质、向心性肥胖、 紫纹、痤疮、高血压、骨质疏松,Cus

11、hings Syndrome 临床表现,向心性肥胖 95.1 高血压 88.9 多血质 80.4 多毛 77.9 月经紊乱 76.7 痤疮 76.1,紫纹 73.2 色素沉着 46.0 感染 35.5 浮肿 34.9 背痛 20.4,Cushings 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肾上腺皮质增生 最常见 约占70%85% Cushing腺瘤 约占10%30% 肾上腺皮质癌 约占3%10%,皮质醇增多症实验室检查,血浆ACTH、总皮质醇、尿总皮质醇,糖耐量和地塞米松试验,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影像学表现,肾上腺弥漫性增生 较常见 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 边缘光整并保持原有形态 肾上腺结节性增生 较少见 双侧肾上腺

12、增大,伴双侧或单侧肾上腺小结节 肾上腺大小形态无异常改变 约占半数,CT表现,除形态改变外,密度,强化情况同正常皮质。 原发性与继发性(垂体微腺瘤引起)者病理形态上也无区别 双侧性居多,双侧肾上腺增粗伴多发小结节,男,68岁,高血压,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改变,平扫脂肪密度,增强后均匀轻、中度强化 穿刺证实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肾上腺皮质腺瘤,概述: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 Cushing 腺瘤和Conn腺瘤较常见 Cushing综合症中腺瘤占15-30% Conn综合征中腺瘤占65-95% 非功能性腺瘤为1% 腺瘤富含脂质、功能性腺瘤较小,非功能性腺瘤可较大,影像学表现,Cushing腺瘤 单侧肾上腺

13、圆形、椭圆形肿块 肿块边界清楚 富含脂质,稍低密度,均匀 增强后,肿块呈轻度至中度强化 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时对比剂迅速廓清,左侧肾上腺类圆形肿块,Cushing腺瘤,皮质醇腺瘤CT表现,腺瘤含脂质(70%),CT值偏低,但约2030%腺瘤含脂质少,CT值与腺癌、转移癌接近。 早期强化,后期退出 同侧及对侧皮质相应萎缩,皮质醇腺瘤,皮质醇腺瘤,皮质醇腺瘤,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地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造成高血压和低血钾症。1955年Conn首先报道,故又称Conn综合征 原醛为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病程过长,可造成心、肾、脑等多脏器的损害,严重低血钾可

14、危及病人的生命。早期诊断甚为重要,CT在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原醛实验室检查,血浆醛固酮(112227mmol/l),尿K,血K,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 高血压、低血K、周期性麻痹、心肌损害,内分泌疾病 原醛 CT表现,醛固酮瘤一般较小,为边缘光整的圆形或卵圆形块影,位于内肢或外肢,或介于内外肢联接处。平扫密度均匀、偏低,CT值为-3328Hu单位。注射造影剂后轻微强化,CT值增高到760Hu。典型病例肿瘤边缘呈薄纸样环状增强,而中央往往仍为低密度 功能性者较小,含脂质多,CT值低, 可以负值,醛固酮瘤,Adenoma ,aldosteronoma,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为嗜铬组织的肿瘤,19

15、21年由pick正式命名。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经节,但体内含嗜铬组织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 病理,75%90%位于肾上腺髓质,一侧性为主 双侧性约占10 异位的嗜铬细胞瘤占10%,常见部位有肾门、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旁、膀胱和纵隔等,分布,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 临床表现,高血压综合征群 代谢性综合征群,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 CT表现,瘤体多较大,多数直径在35cm左右,个别可达10cm以上。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不规则,边界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与大小有关,较大的肿瘤往往有出血、坏死和嚢性变,少数病例可见

16、钙化、致密度不均匀,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 CT表现,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增强较显著,瘤内基质(间隔)密度明显增高,成多房样改变。肿瘤中心的坏死、液化部分密度不变,而肿瘤的周围明显强化,类似厚壁嚢肿,但内腔很不规则 肿瘤明显强化和嚢变为嗜铬细胞瘤的特征之一,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内分泌疾病 异位嗜铬细胞瘤,据文献报道约占10%,我院133例中异位占18例(13.6%) 多位于肾门和腹主动脉旁,其他为膀胱、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后纵隔,肾上腺转移瘤,肾上腺髓质为恶性肿瘤较常见转移部位 有原发肿瘤史 双侧肾上腺受累 影像学表现 有原发肿瘤灶 双侧肾上腺增大或肿块 增强后,较均匀强化或不规则厚壁环状强化,肺癌伴双侧肾上腺转移,男,52岁,乙状结肠ca术后,乙状结肠ca,左侧肾上腺转移,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无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