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085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学张中华第18章节投资总量(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章,投资总量,本章内容,投资与储蓄 投资需求及其形成 投资供给及其形成 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投资与储蓄,宏观投资与证券投资 通常在研究宏观投资(总量、结构、布局等)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考察产业投资的总量、结构和布局,而要舍掉证券投资。只有在研究宏观投资的具体运行时,才要考虑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的影响。,投资与储蓄,宏观产业投资与微观产业投资 宏观产业投资也不等于微观产业投资的简单总和 : 对于微观投资主体而言,只要预期收益高于投资成本,投资风险在投资者可承受的范围内,就有投资需求 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投资过多,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常常要采取控制投资总量的政策。

2、相反,有的国家政府则需要经常运用刺激投资的政策。,投资与储蓄,投资的双重职能 投资具有创造需求和创造供给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投资创造需求,需要花费掉现期的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投资创造供给,可以增加未来时期的国民收入。 研究宏观投资,必须将投资置于整个国民收入的流程之中来进行。,投资与储蓄,国民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供给方面,需求方面,考虑折旧D,投资与储蓄,从理论上讲,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投资等于储蓄 但在现实生活中,储蓄并不一定总是等于投资: 当储蓄不能完全转化为投资时,投资小于储蓄; 当投资不仅用完了国内储蓄,还利用了国外资金时,投资大于储蓄。,投资与储蓄,当投资与储蓄二者出现不一致时,下

3、面两对概念便值得注意: 意愿投资与实现投资 意愿储蓄与实现储蓄(潜在储蓄),投资与储蓄,意愿投资(投资需求):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各个经济活动主体计划(或愿意)的对投资品的货币购买能力的总和。(有投资意愿+有货币支付能力+买者) 实现投资:一定时期内社会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实际形成额。(实际形成的投资品+卖者),投资与储蓄,厂商意愿投资与实际投资的差异,直接表现为厂商存货数量(包括意愿存货与非意愿存货)的变动: 当意愿投资小于实现投资时,存货积压,产品供大于求减少投资,减少产量; 当意愿投资大于实现投资时,存货短缺,产品供不应求扩大投资,扩大产量;,投资与储蓄,人们常常认为,投资供给包括资金、物

4、资和劳动力。其实,资金仅是物资的货币表现。如果不考虑货币因素干扰(即货币的供求是均衡的),资金的供给和物资的供给是一致的。 对于净投资(新增加的投资)而言,投资供给的大小取决于社会产品用于消费和补偿后剩余多少,而后者正是我们所说的储蓄。,投资与储蓄,潜在储蓄: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储蓄的潜力。潜在储蓄(供给)从长期看取决于一国的自然禀赋和劳动力的增长;从短期看还决定于一国已形成的生产能力的大小及一定时期新增生产能力的大小。 实现储蓄: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额,可称为国民总储蓄。实现储蓄是潜在的投资资金来源(潜在的投资供给)。,投资与储蓄,意愿储蓄(投资意愿供给):一定时期内社会愿意

5、并能够提供的作为投资资金供给的储蓄数量。意愿储蓄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为一定时期全社会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投资品数量。 由于受体制、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意愿储蓄和实现储蓄通常小于潜在储蓄。,投资与储蓄,相关概念的理解 在统计上,一定年份的实现储蓄(Y-C)与该年的投资实现额(固定资产形成额+存货形成额)总是相等的,不论投资是用于固定资产的形成还是存货的形成,也不论存货的增加是意愿的还是非意愿的。 意愿投资并不总是与意愿储蓄相等。当意愿投资意愿储蓄时,投资的需求大于供给,导致投资膨胀,挤占意愿消费。,投资与储蓄,宏观投经济学上的“I=S”意味着实现储蓄(Y-C)与该年的投资实现额(固定资产形成额+存货形

6、成额)总是相等的。“I=S”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要增加投资,就必须增加储蓄(即实现储蓄); 储蓄和投资的总量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 储蓄只是潜在的投资资金来源,要使其成为实际的投资来源,必须完成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过程; 储蓄能否转化为投资,取决于利率r与投资的边际效率 MEI的关系; 储蓄转化为投资,不仅取决于储蓄和投资作为资本供给与需求在价值上的平衡,而且取决于储蓄所代表的物质内容是否与投资所要求的物质内容相一致。,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主要内容: 凯恩斯投资需求模型 后凯恩斯投资需求模型 新古典模型 托宾的q理论 科尔内的投资需求模型 中国投资需求的现实,投资需求及其形成,凯恩斯的投资需求

7、模型 投资者是否投资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比较。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投资的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恰好等于新增的资本设备的重置价格的贴现率。,投资需求及其形成,资本的边际效率MEI是递减的,即资本的边际效率随资本存量规模的增大而降低。 资本扩大社会供给扩大产品供给价格降低资本的预期收入减少; 资本扩大资本品需求扩大资本品供给价格(重置价格)提高资本的预期收入减少。 在一定的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即随投资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均衡投资规模形成的条件:MEI= r 凯恩斯的投资需求模型和我们前面讨论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决策标准,本质上是一致的。,附1:凯恩斯投资需求,附2:

8、凯恩斯的投资需求模型,投资需求及其形成,后凯恩斯投资需求模型 后凯恩斯模型将投资和资本严格区分开来,并认为投资是一种流量,资本是一种存量,相对于资本而言,每年的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便成为资本存量的增量。 从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基本假定出发,后凯恩斯模式强调的是产量和资本存量对投资需求的决定。,投资需求及其形成,后凯恩斯投资需求模型 不考虑决策时滞(需求)和供给时滞(供给),也称为简单加速数模型(the nave accelerator model)。 V资本存量与产量的最优比例,并假定其不变。,投资需求及其形成,考虑决策时滞(需求)和供给时滞(供给),假设厂商每一期只能弥补最优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

9、存量之间的部分,也称为灵活加速数模型(the flexible accelerator model)或资本存量调整模型(capital stock adjustment principle) 。 系数(介于0和1之间)表示资本存量调整速度的快慢。,投资需求及其形成,更为复杂的资本存量调整模型,不仅考虑了调整时滞的影响,而且还考虑了调整成本的影响。 利息率 规模经济 价格预期,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乔根森新古典模型 所谓新古典投资决定模型,即寻找投资的微观基础(相对于凯恩斯总量分析而言)。新古典模型是由乔根森(Jorgenson,1963)首先提出的。这个模型也是一个资本存量调整模型。 和后凯恩斯模

10、型不同的是,最优资本存量的标准是公司现值的最大化,同时乔根森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世界。 他假定没有调整成本,因而资本存量的调整可以即时完成;没有不确定性,预期变量和实现变量没有差别;金融市场是完善的,企业以不变的利率借贷;资本存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资本和劳动力是同质的投入并产出同质的产量。,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乔根森新古典模型 按照乔根森的上述假定,企业预期收益的现值可以下式表示:,投资需求及其形成,短视的决策标准(myopic decision criteria) 假定产量Y决定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即: 并假定重置投资与资本存量保持固定的比例,即由给出。公司现值最大化的条件为

11、:,投资需求及其形成,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企业最优资本存量的标准就是公司现值的最大化,它取决于工资W、产品价格P和资本使用者成本rc三个变量。 最优资本存量模型: K*= K*(W, rc, P) 总投资:,投资需求及其形成,托宾的 q理论: 托宾的 q理论(Tobin,1969),将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结合在一起,该理论把投资看作是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它的重置价值的比率q的正函数。 平均q的涵义: q=资本的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投资准则: 当q 1时,企业会产生追加新投资的需求。 托宾与布莱德(Brainard)在1977年进一步将区分为平均与边际。边际可以定义为资本的边际变动所带来的

12、市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真正影响投资的是边际。,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 卢卡斯与普雷斯科特(Lucas and Prescott, 1971)率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需求决定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 投资需求研究中的解释变量包含三类:一是测量预期的未来需求的变量,包括销售、利润、股价指数等;二是测量以往决策对现在产生影响的变量,包含滞后的资本存量与投资率等;三是测量目前市场机会的变量,包含利率、要素价格以及利润等。 经典的调整成本理论只涉及了后两类因素。,投资需求及其形成,投资与不确定性的关系 关于不确定性对投资的影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当调

13、整成本为凸性时,对于风险中性的投资者而言,投资与不确定性正相关; 投资具有不可逆性,投资与不确定性负相关。,投资需求及其形成,科尔内的投资需求理论 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所有企业或非盈利机构都想得到投资,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扩张冲动(组织的自我意识;声誉与权力),但预算约束是软的(投资由国家无偿划拨,企业生产损失由国家补贴),因而存在难以满足的投资饥渴症。,投资需求及其形成,科尔内的投资需求理论 在科尔内看来,产生扩张冲动有各种动因:其一是这类组织的自我意识。每个组织的负责人都认为本单位是重要的,应当得到发展;其二是较大的组织可以带来较大的声誉和权力,带来更多的奖金和薪金。 所谓软预算约束,主要是

14、指投资由国家财政无偿拨款供应,毋需还本付息,对于需求者是一种赠品。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投资中间管理机构对上是扩张性的,这和其下属单位之间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种共同对付上级分配者的关系;对下才是限制性的。,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中国投资需求决定的现实 中国投资需求的决定已不完全同于科尔内所描述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投资需求的决定,但同时也不完全同于凯恩斯模型、后凯恩斯模型、新古典模型、托宾模型、卢卡斯模型及实物期权模型所描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决定。 在我国现存的投资体制下,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有企业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中央政府投资。,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企业又有不同的类型:国有独资企业、

15、以国家控股为主的上市公司、以国家控股为主的非上市股份制企业、非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等等。它们各自投资需求的决定都是不尽相同的。 国有独资企业,企业经理必须完成上级政府所确定经营目标,其基本的任务是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是有任期的,通常为35年,经营考核指标也有期限规定。因此,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主要是任期内的利润和资产增值,投资需求及其形成,我国上市公司大多脱胎于传统的国有企业,其国有股份比重较大,存在所谓的“股权分置”问题,企业的治理存在严重的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情形是,上市公司仍然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上市公司从股市募集的资金大量被用于国有

16、控股企业的解困,从而造成小股东利益受损;另一种情形是,企业投资决策权为经营者所控制,并被用于谋取经营者个人或集团利益,在经营中存在严重的 “道德风险”。,投资需求及其形成,地方政府投资追求的经济目标主要有二: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二是尽可能地发展地方经济。 就前者而言,地方税收分成比例高,或划归地方的税种越多,地方投资的积极性就越高; 就后者而言,无论是为了实现本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还是为了提高本地居民的福利水平,地方政府都希望本地经济发展快一些。 此外,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仍是考核地方政府领导政绩的主要指标及上级选拔提升下级干部的主要依据。地方政府大多仍热衷于追求本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中央政府投资追求的经济目标主要包括维持经济发展的平衡,争取实现充分就业。 就维持经济发展的平衡而言,中央政府投资的需求取决于经济结构协调的状况。 由于企业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而使某些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是严重,中央政府投资的需求越大。 劳动就业不仅涉及到劳动力资源的利用问题,还关系到社会公平、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