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09287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库碱金属盐之实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1 页 共 19 页 http:/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碱金属盐之实验A 组1某烧碱溶液部分变质生成了少量纯碱,要除此杂质需要加入适量的A CaCl2 B Ca(OH)2 C CO2 D BaCl22在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有碳酸氢钠沉淀析出,其原因不可能是A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B 增加溶质的质量C 形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和溶液,使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变小D 溶剂的质量减小3除去 CO2 气体中的少量 HCl,最好将混和气体通入盛有什么溶液的洗气瓶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NaHCO3 溶液 D 饱和 Na2CO3 溶液4有一种碳酸钠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

2、氢氧化钠和硫酸钠,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其中含有这两种物质,写出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步骤。5 (1)请用方程式表示除去 NaOH 中 NaHCO3 的反应;(2)仔细想来,上述是道错题,错在何处?6现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 Na2CO3 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不用任何试剂(包括水) ,试用最简便方法判断之。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 NaHCO3 的溶解度比 NaCl、Na 2CO3、NH 4Cl 都小的性质,运用 NaClCO 2NH 3H 2O NaHCO3 NH4Cl 等反应原理,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用食盐、氨水、大理石、盐酸制取碳酸钠。其实验过程如下:配制含氨的氯化钠

3、饱和溶液;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纯净的 CO2;将CO2 通入 NaCl 的氨溶液中,得到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冷水洗涤沉淀;焙烧NaHCO3 得到 Na2CO3。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学生将实验步骤、设计成下图所示的装置:A B C洗气瓶 B 中的液体是 ,烧杯 C 中的液体是 。装置 A中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步骤中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其具体含义是:一贴: ;二低: 、 ;三靠: 、 、 。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2 页 共 19 页 http:/洗涤沉淀的目的是 。(3)该学生设计右图所示装置进行 NaHCO3 的分解,并证实产物中有 CO2 产生。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

4、应方程式是: 指出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图的错误之处,并改正(文字说明即可) 。停止加热时应该怎样操作,为什么?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8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用食盐、氨水、大理石、盐酸制取碳酸钠。其实验过程如下:配制含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纯净的 CO2;将 CO2 通入 NaCl 的氨溶液中,保持溶液的温度为 402,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冷却,减压过滤,用冷水洗涤沉淀;焙烧 NaHCO3 得到 Na2CO3;向母液中加入粉状 NaCl,并冷却至 0以下,得到 NH4Cl 晶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用哪些仪器?(2)过程用哪种方法加热溶液?(3)过程为什么要加入

5、粉状 NaCl?为什么要冷却?如何冷却?9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 NaHCO3、NaCl、NH 4Cl 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为原料先制得 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 NaHCO3 的实验步骤: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 C 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 后,C 中出现固体。继续向 C 中通人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第三步:过滤 C 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 NaHCO3 固体。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6、的 NaCl 粉末,有 NH4Cl 晶体析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所示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 )接( ) ( )接( ) 。(2)A 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 _;D 中应选用的液体为 _;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_装置先发生反应,原因是_。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3 页 共 19 页 http:/(4)C 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_,试简述使用球干燥管有上述作用的原因:_。(5)C 中广口瓶内产生 NaHCO3 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6)第四步中分离出 NH4Cl 晶体的操作是_;其所得的 NH4Cl 晶体常含有少量的 NaCl

7、 和 NaHCO3(约占 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 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_。10实验室里临时需要用 NaOH 溶液和 CO2 来制取纯 Na2CO3 溶液。已知 CO2 气体通入 NaOH 溶液中极易过量生成 NaHCO3,且无明显现象。实验室有下列试剂:(1)未知浓度的 NaOH (2)37%的盐酸 (3)37% 的硫酸 (4)14% 的盐酸 (5)大理石 (6)K 2CO3 (7)Cu(OH) 2CO3实验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启普发生器、量筒、烧杯、橡皮管、玻璃导管、分液漏斗。已知下表中各物质在常温时的溶解度(g/100g H2O) 。Na2C

8、O3 NaHCO3 NaCl Na2SO4 NaHSO4 NaOH15.9 8.4 35 35.5 20 40(1)本实验应选用的仪器:除启普发生器、橡皮管、玻璃导管外,还需要 ;(2)为保证制得的 Na2CO3 溶液尽量纯,应选用的药品(填编号)除(1)外,还需要 ;(3)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直到制得纯 Na2CO3 溶液(仪器安装可省略) ;(4)根据给出的溶解度表,求出当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多少时,在配制过程中会有晶体析出(写出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11Na 2CO3 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物质,慈溪中学某学生拟在实验室中制备 Na2CO3。下面是他的制备实验过程:将

9、50mL NaOH 溶液吸收 CO2 气体,制备 Na2CO3 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 CO2 气体过量,生成 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用 25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 CO2气体,至 CO2 气体不再溶解;()小心煮沸溶液 12 分钟;()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 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1)在()中,刚通入 CO2 时发生的反应是 ;而后又发生反应 ;将以上两个反应分别改写成离子反应是 、 。()中煮沸溶液的目的是 。()中混合另一半 NaOH 溶液后发生的反应是 ,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是 。评价该同学能否制得较纯净的 Na2CO3? 。(2)按该同学的

10、设计,第()步实验装置如下: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4 页 共 19 页 http:/装置 A 使用的试剂是 (固体)和 溶液;装置 B 使用的试剂最好是 (选择:水、饱和 NaOH 溶液、饱和Na2CO3 溶液、饱和 NaHCO3 溶液) ,作用是 ,不选择其它三种试剂的原因是(简要文字说明) ;写出 B 中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如果不用 B 装置,最终得到的 Na2CO3 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有 。有人认为实验步骤() 、 (iii)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12现拟用 50mL NaOH 溶液吸收 CO2 气体,制备 Na2CO3 溶液。某研究性学习

11、小组甲、乙、丙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甲:将 50mL NaOH 溶液盛装在锥形瓶中,用导气管通过 CO2 气体。乙:将 CO2 气体通入 50mL NaOH 溶液中至过量,加热蒸发过滤得晶体,然后加热晶体完全分解,把所得粉末溶于水即制得 Na2CO3 溶液。丙:用 25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 CO2 气体至不再溶液;小心煮沸溶液;冷却后再加入 25mL NaOH 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即得 Na2CO3 溶液。试回答:(1)甲、乙、丙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2)甲实验方案中,由于 CO2 的通入量不同,溶液中的溶质不同,可能的情况是(有几种写几种;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 , , , 。

12、(3)乙实验方案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实验中如何判断晶体已经完全分解 。(4)丙实验方案中,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你认为是否合理 (填“合理” “不合理” ) ,其原因是 。写出丙方案中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B 组13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B 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灯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5 页 共 19 页 http:/苏打C 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浓度的食醋,产生气泡速率较快的是小苏打D 先将两样品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