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绪论1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2379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绪论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心理学绪论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心理学绪论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心理学绪论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心理学绪论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绪论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绪论1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心理学,于洋 讲师 TEL:13847256633 QQ: 425427032,人的感觉是怎么工作的? 人怎能够识别各种事物? 人怎么能记住各种经验? 人怎么能够理解语言又怎样组织和表达语言? 所谓人那么有“个性”是怎样一回事? 人的情绪和“脾气”又是怎么回事? 等等这些问题不胜枚举,运动员是怎样选拔和培养的? 比赛的瞬间如何承受各种压力? 成绩的波动是怎么一回事? 这些影响可以控制吗? 等等这都是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生活中 学习中 交往中 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心理现象 心意识(脑) 理规律 学研究,唯心

2、主义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朴素唯物主义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体的一种机能. 机械唯物主义心理观: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而引起的反应. 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二、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意义 (一)对象 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认识过程 喜、怒、哀、惧 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 有目的、克服困难 意志过程 动机、兴趣、需要个性倾向性 性格、气质、能力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 认识(感知觉、思维、记忆、注意) 情感 意志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人的心理现象,(二)、

3、任务 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三)、意义 理论方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实践方面:提高活动效率。 脑反射活动的三个主要环节:开始、中间、终末。,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 1. 从物种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2. 解剖学的事实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1.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 心理在社会实践中发生与发展 心理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早期的心理学著作者对人类心理的考察是不科学的,他们的理论所依据的是常识和推侧,因而,心理学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这种状

4、况一直持续到近代。,艾宾浩斯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语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前半句指的是心理学渊源流畅从古代中国希腊的哲人如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等.后半句指的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是1897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认识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学习目标,第一节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不同的学科; 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

5、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三门学科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三门学科研究在研究内容存在相互交叉和重叠现象,三门学科都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而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 不管哪门学科都是主要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这也决定了有些行为的心理学依据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和方向上不同而已。,本教材为何取名“体育心理学”,本书所讲的“体

6、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二、体育心理学的定义,1、Pargman(1998)认为,运动心理学是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原则试图解释、预测或改变与运动相关的行为。 2、Anshel(2003)提出,运动心理学研究在运动参与背景下的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如何被三种基本来源即运动员、团队领导(例如教练员)和这些个体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所影响。 3、Gill(1979)指出,竞技和健身运动心理学是对人及其行为在竞技及健身运动情景中

7、的科学研究。竞技和健身运动心理学家找出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使体育专业人员能够运用,以帮助成人和儿童参与运动并从中得到益处。,(一)国外学者所下的定义,教 练,运动员,环 境,运动表现,(二)国内学者所下的定义,张力为(2003)指出,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祝蓓里等人(2000)认为,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本教材所下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P6),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理解心理因

8、素如何影响个体的生理表现;,二是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三、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 ;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体育心理学领域的多维组成,身体练习,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分支,体育社会心理学 发展运动心理学 认知运动心理学 教育运动心理学 临床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生理学 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第二节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1、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 这有助于激发学

9、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一、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5、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一)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2、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3、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4、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二)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水平; 怎样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处于最佳比赛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潜力,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恢复良好的身心状

10、态。,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学者,也应该是一名研究者。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需要体育教师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研究。 加强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体育教师应该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国外体育心理学简史 20世纪50年代前的体育心理学 1898年特里普利特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 1925年格里菲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伊利诺斯大学运动研究实验室),第三节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开始阐明体育活动的心理功能。勤体育则强筋骨 又足以增知识 又足以调感情 又足以强意志. 1926年,马约翰第一篇论文运动的

11、迁移价值。 1942年,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的吴文忠、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我国体育心理学简史,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发展 1979年 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 会成立。 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1986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1991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发起国之一, 组织建立了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 心理学会。,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 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 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4、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二、体育心理学

12、的发展方向,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思考题; 进一步思考体育心理学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