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2330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模拟试题B卷(提升卷)本套卷共分A、B两卷,其中A卷为模拟中考难度,题目特点更贴近中考;B卷难度稍许加大,适合想要突破冲刺的同学。满分:120分+附加题10分 时间:120分钟1、 (24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1分)(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1分)(3) 凡曝沙之鸟,悠然自得,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2分)(4) 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2分)(5)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蒹葭)(4分)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x(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nx( )。(3)时过境迁,今天的美国底子里和20年前的它简直不能tng r r y ( )。(4)那飘零的落叶,冷涩的清霜,再也留不住任何春花烂漫。一切美好的过往,都化作飘飞的云烟,蓦然回首,不过nn k y mng( ),再叹惋然。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几陷困境,运营周转枯鱼涸辙的TCL公司,得益于 “及时雨”一般的经营战略调整和连年累月的惨淡经营,最终转危为安。B.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档

3、,在生活里他们是好哥们,每天卿卿我我,感情别提多好了。C.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优秀,但我们也不能断章取义地认为他身无长物。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4.下列对病句的判断与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一面对两面,去除“质量”前的“高”)B. 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主谓搭配失当,将“感觉”改成“症状”)

4、C.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那么将不堪设想。(主语成分缺失,在“那么”前加上“后果”)D.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句式杂糅,去除句末的“所组成”)5.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

5、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二、(46分)(一)(10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

6、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世隶耕( ) (2)环谒于邑人(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8.方仲永的父亲短视近利, “ ”(填写原文语句),最终导致仲永“泯然众人矣”,实在让人扼腕叹息而深省。(2分)9.下列诗句能最恰当地概括本文要传达的中心思想的一项是( )(3分)A辍学如磨刀之秋,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语录)B. 书中自有黄

7、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励学篇赵恒)C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劝学诗 韩愈)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二)(9分)楼东赋(唐)江采萍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

8、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注释:出自梅妃传。本文是梅妃在杨贵妃夺宠,迁居上阳宫时所作。本句意为:镶玉铜镜上沉淀着岁月的尘埃,龙凤宝箱的香气已经消散殆尽。借代手法。此处借西汉女诗人司马相如代指富有才学的文人。10翻译句子。(3分)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忆 昔 太 液 清 波 水 光 荡 浮 笙 歌 赏 宴 陪 从 宸 旒12.联系文章大意和创作背景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感情。(3分) (三)(10分)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节选)

9、叶舒宪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

10、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

11、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

12、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13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但影响不大。C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D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B仪式性的圣诗似可看作是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的前身,这也导致了这些长叙事诗与世俗抒情诗有所不同。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