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2316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一次导学课(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主讲:刘学兰,第一次导学课,授课提纲,课程总体介绍 1-4章知识结构与重点难点,一、课程总体介绍,1、课程简介,本课程的对象是非师范专业的本科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分析、解决当前与将来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基本能力,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体系为基本框架,并融入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有关内容。,2、学习资源,教材 授课录像 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各种资源 相关参考书及心理学网站,教材与参考书,推荐教材: 唐红波主编,:心理学,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书: 1、彭

2、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卢秀安主编:现代心理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http:/(蓝心网) http:/(中国心理网) http:/(华夏心理网) http:/(南方心理在线) http:/(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学科普网站,3、课程内容,4、学习方法,阅读教材与观看网络授课录像相结合,以授课录像的内容为主。 浏览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资源。 完成网上练习和作业。 经常参加网上交流、答疑与讨论。 理论与实际结合,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解决问

3、题。,5、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闭卷)占70%,作业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各章所涉及的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考查学生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成绩包括上网登录课件和BBS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次数等。 教材中的“职业心理”和“性与爱情”两章授课录像未讲,不列入期末考试范围,但要自学其内容。,二、1-4章知识结构与重点难点,第一节:心理学的学科内涵,一、什么是心理? 心理的本质 常见的心理现象,二、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历史与流派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格

4、式塔、人本主义,二、体系和现状 “一干”:基础性学科 “两支”:不同领域 不同主体,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心理学概论,第一章,一、研究原则 客观性、发展性、 教育性、系统性 伦理性,二、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方法 因果研究方法,第一章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 心理的本质; 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任务;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主要的研究方法 难点内容: 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常见的心理现象,第一节: 注意,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第三节: 记忆,认知心理(1),第二章,一、概念: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种类:不随意注意、随

5、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三、规律:不随意注意的规律、随意注意的规律 四、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一、感觉及其规律:反映个别属性 适应、对比、相互作用 二、知觉及其特征:反映整体属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三、观察力的培养: 明确任务,掌握方法,加强训练,一、概念: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种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过程: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 四、记忆策略: 识记策略、保持策略、提取策略,第四节: 思维与 想象,第五节: 智力与创造力,认知心理(2),第二章,一、思维及分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问题

6、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三、想象及分类:形成新形象 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一、什么是智力:五种基本认知能力有机结合 二、智力测验: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三、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四、创造力的实质:和智力的关系 五、创造力的评定: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评定 六、创造力的培养: 激发好奇心、发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 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个性、创造技法训练,第二章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 注意的定义和类型、注意的规律及品质; 感觉的定义和规律; 知觉的特征; 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思维的定义和类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智力的定义;智力的差异;创造力的培养 难点内容: 注意

7、的类型与注意的品质; 记忆的类型与记忆过程; 思维的分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智力测验与智商,分析,请记住下列一行数字: 7 1 8 6 3 9 4 5 2 8 4 请记住下列字母: J M R O S F L B T W 测测自己能记住几个。 运用本章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第二节: 意志,情意心理,第三章,一、概述:含义、功能、种类 二、情绪调节策略 认知转换法、情绪宣泄法、自我安慰法、 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活动转移法 三、压力与压力管理 压力、压力源、应对方式的含义; 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四、大学生情绪特点与问题,一、概述:含义;意志行动的结构 二

8、、动机冲突与对待 动机冲突的类型:双趋,双避,趋避 三、挫折感及其调适 挫折后的心理行为反应 四、意志品质及培养: 志向确定法、积极实践法、集体熏陶法、 榜样激励法、自我锻炼法、挫折教育法,第三章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情绪调节策略;压力管理策略;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动机冲突的类型;动机冲突的对待; 挫折的心理调适;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难点内容 情绪ABC理论; 压力的含义; 压力应对方式; 挫折后的心理行为反应,讨论,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试举例加以说明。,第一节: 人格 概述,第二节: 需要与 动机,人格心理(1),第四章,一、

9、含义及特征 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 二、结构 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 三、人格类型 内倾与外倾;场依存与场独立;A型与B型 四、人格测验 问卷法、投射法、观察法,一、需要 含义 种类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结构的培养,二、动机 含义 条件:主观、客观 功能 学习动机,第三节: 气质与 性格,第四节: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心理(2),第四章,一、人格发展的阶段 弗洛伊德的5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8阶段理论 “自我同一性”理论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文化、重大事件 自我调节因素,一、气质 1、含义 2、基本特征 3、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 粘

10、液质、抑郁质 4、正确看待气质类型,二、性格 1、含义 2、性格特征: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3、气质和性格的关系,第四章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 人格的含义与特征;人格测验的基本方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类型; 气质的含义与类型;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难点内容: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归因与学习动机; 如何看待气质;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思考,“你需要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从容,其实你内心焦虑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巴纳姆效应) 这段描述是不是很像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教育中如何利用“巴纳姆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