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2161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徂徕山抗日武装心得体会篇一:徂徕山徂徕山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徂徕山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如岱宗之屏障。 地理坐标东经11720,北纬3603。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连绵29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相对高度800多米,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位于举世闻名的五岳之尊泰山东南部,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徂徕镇以徂徕山而得名。徂徕镇依山傍水,南靠徂徕山,北临大汶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徂徕山半年之久,人称“竹溪六逸”,并作名句:“云弄竹溪月,海色明徂徕”。宋初大理学家石介就出生在这

2、里,著有徂徕集20卷,收入四库全书。金代文学家党怀英也曾在此著书讲学。现遗址尚存。一九三八年山东省委发动了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一九八八年中央在此修建了雄伟矗立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境内还有原泰安县抗日旧址“走神洞”,风景独特的中军帐、马场、独秀峰、徂徕山夕照、秋到徂徕、夫妻石、情人石、紫藤抱石等四十多处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人到此观光旅游。“徂徕山夕照”是泰山旅游八大景观之一,自古是泰山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时,均在汶河沿岸举行禅地活动。徂徕山西麓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4年,徂徕山被列为“国家自然森林公园”。徂徕

3、山岩石为太古界泰山杂岩,周边地带有灰岩出露,山体突兀峻拔,峰峦嵯峨,沟谷幽深,绵延起伏。山上奇峰怪石遍布,恣态万千。山西、山北两面有大汶河,南有小汶河,三面环水,山水相映。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接,山上气温比山下低3-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涝泉分布广,涧水清澈见底,四季长流。山区无工业,属绿色农业区,无空气、水资源、噪音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生态环境没有破坏,山区空气含氧量明显高于周边,是天然吸氧保健场所。1992年9月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山区生物物种多样,温带物种基本俱全,动植物种类达

4、上千种。共有植物资源449属789种。植被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覆盖全山,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水土保持较好,发生水土流失的小部分地区,流失程度在轻度以下。徂徕山多美松,诗经鲁颂称“徂徕之松”,水经注记“山多松柏”,邹山记载“犹有美松”。野生动物资源有狼、獾、山猫、雕、鹰、山鸡、斑鸠等200余种。物产丰富,出产大量名贵中药材、山珍、茶叶和多种干鲜林果,其中樱桃居全国第一的优势地位。 徂徕山古迹众多。据初步普查,今存寺庙3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诗经、史记对此山有多处记载,历史名人多有题咏,民间传说更是数不胜数。 吴王阖闾、孔子、汉武帝、汉光武帝、李白曾亲自登临

5、,司马迁也曾到达此处,汶河沿岸是春秋时鲁国人才辈出之处。山上有吴王驻跸的中军帐,有西汉赤眉军起义的根据地天胜寨,有北齐时的映佛崖摩崖刻石,有唐代大诗人李白与山东名士孔巢父等6人隐居处,有宋初理学家石介创建的徂徕书院,有石介墓,石敢当故里桥沟村,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遗址等,历史文物古迹丰富。传说:徂徕山是八仙之一张果老欲与碧霞元君只泰山比高低,倒骑驴从各地驮众山叠在一起,后因山太高妖精众多祸害百姓,被玉帝降罪,张一气之下挥鞭抽之,所以成现在徂徕山。 李白与徂徕山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峻节凌远松,同衾卧

6、盘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云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这首送韩准孔巢父还山,是李白对徂徕山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这不仅是对韩准、裴政、孔巢父等人的人品、才能和志趣和赞赏,而且也是对徂徕山的称美。对风景如画的徂徕,对深厚无私的友谊,李白都充满了深情。他在诗中写道:高尚的人乐于居住山野,为的是不受朝廷的约束。他们都与青山、云霞相爱相亲。崇高的气节超过高山青松,一同居住在深山野岭。常常乘兴在夜间欣赏明月,常常乘兴在白天登山抒发豪情。昨夜又梦见徂徕山的山水,云影、月光都在竹溪中呈现。今

7、晨与诸君在城门外告别,设帐痛饮来安慰衷肠。 中国文学的一个很有特点的现象,就是歌颂友情和友人的友情文学。历朝文坛,友情之作都有名篇。徂徕山竹溪河畔的美景和友情,当年不知催生了竹溪六逸多少美文,可惜,大多数都随着时光的河流飘然而逝,流传到现在的寥寥无几,李白的作品现存不多,其他五位名士的诗作更是早已流失,想来真是令人感到可惜可叹。“迄今人去已千载,风流余韵犹宛然”。而今的竹溪,清流依旧,山月无恙,一条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清澈溪流,像李白率真潇洒的诗篇,就这样流淌了千年,从李白的脚下,流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时时追忆这位天才诗人,和他的遗韵华章。公元744年,空怀抱负无处施展的李白,被唐玄宗赏赐千金放

8、还乡间。一年的朝廷生活,让这位诗仙彻底明白,皇帝需要的只是一个写歌词的弄臣,而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李白。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迷茫失落的李白向东而行,他的家还在齐鲁,还在美丽的徂徕山下,只有那里,能够治好他失落的理想和被现实打得粉碎的心。在诗仙李白走到洛阳的时候,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轰动一时的千古盛事发生了。因为,诗圣杜甫,此时正在东都洛阳。两颗文坛巨星人生的轨道戏剧性地交汇到了一起。两位大师的相遇,一定很值得纪念,可惜千载以下,当时的情景,已经谁也无法得知了。幸运地是,历史记载了二人一见如故、过从甚密,他们做出的第一个共同的决定,就是联袂同游齐鲁。 李白用“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游”这样的诗句记载

9、了与诗圣杜甫的友情。当时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当时的名气要小得多。两位诗人在徂徕山一带携手同游、诗酒唱和,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愿望不谋而合。他的创作影响着杜甫,他重义气、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也感召着杜甫。对人生、对诗歌艺术,两人都有太多的共鸣和相通。两颗伟大的心在徂徕山上连在了一起。 在徂徕山找到的的友情和美景,平复了李白怀才不遇的忧郁和遭放还的烦恼。虽然李白还会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中惆怅一时,但徂徕山的清幽美景抚慰着诗人的心灵,而杜甫的陪伴更让李白忘却了失意的创伤。在山东,在徂徕山的漫游,让李白和杜

10、甫十分舒畅满足。秋天来了,李白和杜甫终于也要分手了。杜甫即将西上长安,步李白的后尘,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李白也要再下江南,游历江东。在徂徕山西南的尧祠石门,李白为杜甫设宴饯行。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并不能抵消他们暂时遗忘的失落。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今日辞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聚?徂徕山下,两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依依惜别。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徂徕山一别,竟成永诀,两位文坛巨匠直至终老,再也无缘相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携手同游。我多么盼望这次分别

11、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啊!现在的徂徕山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秋色苍凉、散落泗水河畔,苍绿的色彩映照徂徕山。好友离别,仿佛飞絮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那么,就喝尽手中酒杯,以酒抒怀,痛快地一醉而别吧!这首诗是李白的送别名作之一,其中“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一个“明”字,传神而生动,写活了秋天的徂徕山色,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倾吐无遗。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的感情。诗中的山水形象,秀丽隽永,明媚动人,自然美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

12、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李白一向对友人充满深情,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还有这首送杜甫,都使人读之感动,终生难忘。从李白与杜甫的千古一遇,到二人在东鲁大地上的联袂畅游,直至两位大师的离别永诀,这几幕中国文学史上极富纪念意义的事件,都与徂徕山密不可分。韩愈醉留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杜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这的确是一件遗憾的事。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分别又是那么匆忙。这首送别名篇,可说是李白杜甫携手同游、酬答相和的最后绝唱。此后李白

13、与杜甫没能再次聚首,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彼此思念的诗歌。生活上的困顿、政治上的失意,阻挡不了李白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快意生活的向往。与杜甫相遇的那些日子也由此进入了中国的文学史,就像伯牙和子期的知音相逢,成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之梦。徂徕山竹溪六逸的隐居,与杜甫携手同游徂徕山的经历,李白这两段值得书写的佳话友情,为中国文学史成就了光照千古的友情文学传奇,更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友情名篇,孕育了文学史上的朵朵奇葩。李白一生志在天下,虽然四次婚娶,与家人共住、同享天伦的时间并不太多;他灿若星辰的千余首诗歌中,描写家人亲情的也属凤毛麟角。是李白心如铁石没有感情,将家庭看成累赘、心

14、中没有家人的位置吗?公元七五零年,李白寓居南京。春天来了,附近的桑树绿了,农家的蚕宝宝也肥胖可爱起来。李白不由得想起了徂徕山下的家。他挥毫泼墨、写诗寄意,抒发了对他们的怀念和怜爱之情。 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在徂徕山下,李白有一子一女,天真活泼,深得李白的钟爱。虽然李白一生浪迹天涯,但他却始终心

15、中挂牵。他在诗中说:江南的桑树已经一片葱绿,我的家小还寄居在遥远的东鲁。家中的春种我已无法赶回了,旅行江上徒使我心中怆然。微微的暖风吹醒我一片归心。我的心儿飞落在故家的楼前;姐弟双双站在桃树下,享受不到父亲的爱怜。每想到这里我心情烦乱,心中反复受到熬煎。我们都知道,李白的故乡在四川。但在送东鲁二稚子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徂徕山在李白的心中,已经与四川一样,成了他魂牵梦绕的故园家乡。诗中叙述孩子的可爱、家园的温馨,自己的心也仿佛越过了千山万水,飞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身边。这首记叙亲情的诗与李白汪洋恣肆、瑰丽奇幻的文风不同,平白如话,娓娓道来,将亲子之情和故乡之情揉合在一起,读来十分感人。李白一生坎坷,虽然至死都没能实现天下之志,但他始终不渝的奋进精神却一直支撑着他的诗歌创作。面对黑暗与不平,李白也经常会消沉颓废,但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他对生活、对友人、对亲人的热爱。这恐怕才是他的诗歌千百年来始终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他政治上的失败,转而在文学上获得了不朽。徂徕山是李白一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地点,在徂徕山的苍松翠柏之间,李白度过了六年的美好光阴。可惜,史学界、文学界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空白。在李白的眼中,徂徕山也许是这样的一位朋友:它性格内敛,不事张扬,虽秀外慧中,却甘居人后。我们相信,风雅徂徕,给了李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