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91268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救治范围,优化流程,畅通绿色通道,理论指导,科学管理,急救绿色通道概念,急救绿色通道:是专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一套完整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是一个多部门、多学科相互配合和协调合作的一套体系,函盖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门诊、辅助科室以及ICU等众多部门。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基本原则:时间就是生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重点环节:院外急救一院内急救一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构建“多维、立体、全覆盖、无缝隙”的紧急医疗体系急救重症监护医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2、care medicine,ECCM) 院前急诊、急诊室、手术室、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室构成了ECCM 的一个序贯式连续救治的纵向时间轴; 急诊创伤、麻醉、重症监护等各临床专业构成了急诊医学的横向治疗轴。 两轴线的有效交汇,构建成一个多维、立体、全覆盖、无缝隙、跨专业的急诊医疗体系。 影像、检验等临床辅助专业形成第三维体系 设备材料供应、后勤保障、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安保系统等支撑系统构成第四维体系 进入这个多维空间并有服务需求的对象是急诊患者,启动这个多维系统的要素是急诊事件的发生。,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的意义: 1、为患者创造最佳的治疗环境和条件, 特别是为急诊患者赢得专科治疗的宝贵时间, 挽救

3、生命,有效降低就医死亡率 2、综合医院建立和开放“绿色通道” 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形象,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急救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救治范围,优化流程,畅通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概念,理论指导,科学管理,急救绿色通救治范围,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患者生命。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大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胸腹腔内出血、张力性气胸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颅脑损伤;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肺栓塞、急性呼

4、吸衰竭、严重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休克、昏迷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群体性(3人及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急救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救治范围,优化流程,畅通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概念,理论指导,科学管理,优化流程,畅通绿色通道,院前急救,1,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2,环环相扣、畅通急诊绿色通道,3,4,院内急诊与住院医疗服务有效衔接,院前急救,1、健全医疗服务网络,统一管理调度 目前,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的院前与院内急救的衔接已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无线数据通信多种技术,实现现场救援的实时监控、数据库支持

5、和标准化操作,院前医务人员在现场或车上就可将现场的患者病情数据(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等指标)及时输送到调度指挥中心和接诊医院急诊科,接诊医院提前完成人员、药品及设备等准备工作。 我省缺少统一的通讯信息指挥平台,不能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对接,在患者送达前无法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网络管理模式,发挥各应急单元的作用,使各区域急救半径及急救时间大大缩短。,2、建立迅即、监护型的转运系统,使救护车成为的“移动急诊室” 转运是危急重症救治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控制伤情及预防二次损伤的重要环节,并与患者的预后有直接联系。 危急重症救治的转运原则是“救命第 一”

6、,按病情采取“直接转送、先救后送、边救边送、边送边联络”的不同转运办法,最大限度地减低转运途中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为实施院内救治争取时机。 3、加强宣传,普及公民基本急救技能 提倡“第一目击者”参与现场救治,使院前急救网络向社区延伸,实现院前急救社会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密切配合,确保无缝衔接 一是制定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救治 。 二是强化训练与落实监管。 三是工作人员之间密切配合 1、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120中心急救中心/救护车医院的“三方通话”,急诊科做好抢救人员、仪器、药品的准备工作。 2、院内通道的通畅:医院

7、急救绿色通道入口畅通,专用通道、电梯等设备并处于应激状态,确保救护车到达时能立即转送病人。,3、院前工作要求:最有效、最方便的文字衔接是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最有效的依据之一。院前急救人员须做好随车抢救治疗记录,准确及时记录患者伤病情、院前急救情况及其疗效并作出“拟诊”。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病情交接。 4、 院内工作要求: 急诊医务人员立即接诊,做好交接登记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院内环环相扣,保证绿色通道通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绿色通道收治范围规定。 1 min内有护士预诊分诊;5 min内急

8、诊医生完成简要、规范化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通知专科医生急诊会诊,会诊医生在10min到位。 首诊或医生会诊后决定是否开启绿色通道,开通绿色通道病人需要使用绿色通道专用章标记。 护士在5 min内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吸氧、床边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通畅等处置; 需要相关辅助检查的病人,提前通知相关科室提前做好接诊工作,,需要手术的患者,提前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整个准备工作在30 min内完成。 需要入院患者,提前通知病房医生护士准备接受病人,并且准备相关的急救设备。 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要求在

9、患者到达急诊科后1小时内开始。,追踪绿色通道患者转归,并记录患者从到达急诊就诊到入院时间 凡是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 ) ,各科室应无条件的配合绿色通道的开放。 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患者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两名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签名。 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影像医师在接到患者后,普通X线及超声在检查结束后30分钟内、CT及磁共振在检查结束后6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

10、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 3.输血科在接到配血申请后,在30分钟内完成配血。 4.药房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院内急诊与住院医疗服务有效衔接,为使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收住相关科室,获得更全面的医疗服务,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特制定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急症(留观)患者优先住院制度定、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等。,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

11、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2、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畅通,急诊科值班人员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急诊与病房有效衔接,4、急诊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

12、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确认。,急救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救治范围,优化流程,畅通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概念,理论指导,科学管理,理论指导,科学管理,建立起了生命绿色通道并不意味着生命绿色通道就一定通畅。要使生命绿色通道通畅。要使先进设备、精湛医术、一流服务协调运作。重要的在于管理。 无缝隙管理概念: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湖地医疗中心1989年推出,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手

13、段,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等功能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无缝隙管理,急诊布局,抢救仪器、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无缝隙 按照2009年急诊科建设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 急诊流程无缝隙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住院)流程无缝隙,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与流程,如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的制度与流程,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等,并持续优化流程管理。 医护配合无缝隙,五常法管理,“五常法”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5个方面。应用该理论指导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增加病人满意度。,鉴于以上几点,在急救绿色通道的监管上,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畅通绿色通道。 加强急诊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增强急救意识,提升急救技能。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就诊流程,实现监管常态化。 监管评价与科室综合目标,个人考核、评优、晋级挂钩,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相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急救绿色通道将会不断完善,更安全、更规范,更加畅通无阻,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