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丞相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287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朝丞相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朝丞相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朝丞相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朝丞相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朝丞相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朝丞相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朝丞相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朝丞相制度篇一:汉朝王侯制度及官职列表汉朝王侯制度及官职列表丞相(相国):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太师: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太傅: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太尉: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司徒: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

2、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司空: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御史大夫: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大司马: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

3、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廷尉(大理):九卿之一

4、,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少腐;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执金吾(中尉):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太子太傅:位同

5、九卿,辅导太子。大长秋: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中常侍: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小黄门:中级太监。中黄门:低级太监。侍中: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尚书令: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

6、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中书令(秘书令):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尚书: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黄门侍郎: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散骑常侍: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散骑侍郎: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五官中郎将: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

7、,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御史中丞: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博士:专管经学传授。城门校尉: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五兵尚书: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尚书(户部):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左民尚书: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吏

8、部尚书(大尚书):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祠部尚书: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屯田都尉: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水衡都尉: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西园八校尉: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

9、为右校尉。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武将官职: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篇二:宰相制度宰相制度一、 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新唐书百官志“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宰相,

10、只是一个通称,历代各有名称。宰相制度起源于商朝,“尹”,正也,王委之以正天下,职掌与“相”接近,地位显赫。周朝辅佐周王的是太宰,总揽一切政务,是政府机构的首脑。春秋时期各国有相,身份为卿,相权也即为卿权,属于宗法贵族政治的范畴,各国名称各异,秦为庶长,楚为令尹,晋、鲁、郑也都有上卿执政,这是卿权势力强大的表现。战国时,七国之中,只有楚国沿用春秋官制,仍称令尹,其它各国都设置相位,丞相权力极大,荀子王霸篇:“相者,论列为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饬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吕氏春秋举难篇:“相也者,百官之长也。”相的职位虽然显赫,但非世袭,没有

11、封邑,而由国王任意任免。当时有三种类型的相:布衣之相、作为高级外交官的相、贵族之相。这个时候,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体制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第一,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三公制秦:丞相,“丞者,承也;相,助也”,起源于战国时秦国,秦武王二年,置丞相,上承天子之命,下为百官之长。秦始皇建立秦国后,成为正式的官称。秦为一相制,唐朝杜佑通典:“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三者不是并列的。汉书百官表云:丞相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并且很明确地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可见,御史大夫是卿,不是公。俸禄也不同,秦丞相俸禄为万石

12、,御史大夫为二千石,因此,秦宰相制度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官职,但没有三公。丞相职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军国政务,权力很大,“宰相之职,无所不统”,“事无大小,辄决于高”。1, 总领百官,主持朝议,归纳结果上奏皇帝裁决。2, 综理中央于地方上计与考课。3, 举荐、委任、赏罚官员。4, 封驳和谏诤。秦宰相制度在组织上还不完善,丞相之下基本没有属官,办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官吏,而且秦丞相的地位和权力因人而异,列侯任丞相的,地位很高,没有爵位的,地位就低。宰相制度的作用:积极1、辅助天子,助理万机。2、牵制君权,匡正君主缺失;宰相制度本身实具有理性成分。消极天子有任免丞相之权,未

13、必有知人善任之明,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的致命伤。秦建立宰相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完成了春秋战国以来政治制度的整体转换,是皇权专制主义强化的重要步骤。两汉时期:西汉宰相制度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旧制,不过变化较大。西汉前期仍置宰相一人,如刘邦以萧何为相,惠帝以曹参为相。但西汉后期和东汉的三公都为宰相。另外,从东汉初年开始,尚书地位日重,尚书令逐渐成为真宰相。汉书百官公卿表:“高帝即为,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丞相并称三公,三公共司宰相职。这样,宰相职权由一人改为三人行使。避免了宰相职权大得足以同皇帝相抗衡。西

14、汉:1、高祖景帝:君权独盛 君相共治。虽采取“屈君以申臣”的政策,相权很大,所以皇帝对于丞相有很多尊礼。国之大事,天子亲临朝廷,与丞相共商而决之。丞相大都由功臣列侯出任,备受礼遇。丞相有病,百官络绎不绝去探视外,天子也亲往问疾。丞相所请,天子靡有不应的,但天子所议,丞相若不同意,天子只好作罢。相权上升,其职权主要有:第一,参与国家重大政务的决策。第二,总领百官奏事的权力。第三,选拔、荐举、任用官吏的权力。第四,监察、惩戒百官的权力。第五,总领郡国上计,考课百官和奏行赏罚之权。其它,宰相还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外交、军事权,职权广泛,权力极重,是历代宰相无法相比的。如用两句话概括,可谓:参与决策,总揽执行。注:史记卷96,张丞相列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