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228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散热片的材料篇一:初中物理内能内能例1: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春天,百花争艳 B夏天,波光粼粼 C秋天,丹桂飘香 D 冬天,大雪纷飞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析: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解答: 解:A、春天百花争艳,花朵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夏天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C、秋天丹桂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D、冬天大雪纷飞,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例

2、2: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地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 ,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从而蒸发越快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1)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需要知道温度的概念和实质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论来看,温度反映了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热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就越快解答: 解: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讲,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

3、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例3: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分子的热运动选择题难度:简单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瑞雪飘飘3.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

4、”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4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5. 扩散现象()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6.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3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正确的是7.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 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B.铅笔

5、很难被拉断C. 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D.磁能吸铁8.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B固体不容易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填空题9.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地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从而蒸发越快。10. 焊接金属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仿照荷叶上的水珠自动结合进行焊接,通过高温熔化金属。从而使分子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二是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

6、两金属压接在一起,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分子间距_(选填“较大”或“较小”)时,分子间存在_力来实现焊接的。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析: (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内能,且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解答: 解:A、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7、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影响内能的掌握,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描述热量相对应的术语的理解,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例4: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

8、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考点: 物体内能的改变;液化及液化现象;物质的基本属性;分子的运动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 解:A、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该选项说不正确;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该选项说法正确;D、香葱

9、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以中华美食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选择题难度:简单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11.图 5 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t3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 时刻物体内能比 t3 小Dt1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 t2 时大12.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0、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13下述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向手哈气,手会变暖和B.不断锻打铁块,铁块温度升高C.把烧红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温度降低D.水盆里的水放到阳光下照射,温度升高14.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填空题15.我们感到冷时,有时会搓手,有时会使用暖水袋,前者是通过_的方法取暖,后者是通过_的方法取暖。两种方法都

11、能增加物体的_能。16.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图甲说明: 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甲:放入冰箱的食物温度降低,图乙:迅速压下活塞使引火仪内空气温度升高)比热容及相关计算例5:沿海地区昼夜温度变化比内陆小,这是因为沿海地区多水,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_(选填“大”或“小”)的缘故例6:净含量为350mL(lmL=110m)的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为_kg若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温度降低了20,则水放出的热量为_J已知水的密度水333=10 kg/m,水的比热容c=10J/(kg?)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热量的计算分析: 知道水的体积,利用m=V求水的质量;又知道水

12、的比热容、温度降低值,利用Q放=cmt求水放出的热量解答: 解:(1)水的体积V=350ml=350110m=10m。由=得水的质量:m=水V=10 kg/m10m=350g;(2)水放出的热量:Q放=cmt=10J/(kg?)20=29400J故答案为:;2940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物体降温放热公式的了解与掌握,计算式注意单位换633算:1ml=1cm=110m: 33346633433篇二: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该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温度和6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两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实验的形式考查。主要的考查要求是:(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

13、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考查的难度不高,但是对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现象的发生条件,以及发生过程的温度变化特点,请同学们多加理解。【知识总揽】【重点精讲】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考点评述:作为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是同学们的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考试中频频出现,是考查的重点。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或纠错的形式出现。知识回顾:1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考题赏析:例1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